金达仁:志在推动企业管理创新

互联网 | 编辑: 毛付俊 2006-01-24 00:00:00转载

改变传统、落后的企业管理模式,带动企业管理现代化,促使企业管理水平和生产力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是我国企业应用ERP、SCM、BMR和IT的战略目标。金达仁认为,业务流程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一组连续、相互关联的活动。业务流程不是凭空设计重组,孤立存在的,它遵循企业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当很多企业和IT厂商还在探讨和应用MRPIIERPCAD/CAMIT等应用软件的技术和功能时,金达仁却将推动企业管理创新作为自己新的起点。

 

20世纪70年代末,金达仁就职于原机械工业部设计研究院(现中国中元兴华工程公司),从事机械制造业大中型企业技改及基建工程项目的设计和咨询工作。80年代初,随着企业发展和工程项目设计的需要,以及国外MRPII理论的完善和应用软件的商品化,金达仁开始在工程项目设计中采用MRP理论及其应用软件,以期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工程项目设计水平。这一机遇使他有幸赶上了时代的潮流,成为我国早期MRPII理论研究与实践的先行者之一。

此后,金达仁一直从事现代企业管理理论、方法和信息化的研究与推广工作,经常在国家重大项目、企业咨询项目、论坛和媒体上就推动管理创新,以及管理创新与ERPSCMBMRIT的关系阐述自己的思想观点。并且在实践中,他还不断地运用这些理论和方法帮助企业解决现实问题。

日前,金达仁就推动我国企业管理创新问题接受了记者的采访。金达仁说,之所以反复阐述这些思想和观点,其目的是希望大家能正视中国企业缺乏有效管理和ERP应用现状,并由此感受一种挑战和压力,产生一种创新动力,从而推动我国企业管理创新和信息化进程。

他进一步说,企业应用ERPSCMBMRIT等先进管理思想和方法,无疑是推动管理创新的一种有效方法和途径。实践中如能同步推动企业战略、人力资源、文化建设、企业品牌、市场营销、产品研发、生产运作、物流配送和财务成本等方面的管理创新,做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必将从根本上推动我国企业创新,创造更多的企业价值。

 

管理创新推动企业发展

这些年来,激烈的市场竞争已经促使我国一些企业在深入思考,并着力推动管理创新。他们引入国外先进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实行BPR,推动IT应用,先后建立ERPSCMCRM和物流配送系统,以求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IT应用水平。还有一些企业通过对EB理论和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正在建立基于EB的现代企业管理体系、业务模式和业务流程,推动企业发展。

尽管这些企业在管理创新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也为企业创造了实实在在的价值。但总体而言,与西方工业国家相比,我国企业仍存在着管理创新力度不够、创新数量不多和创新效果不明显等实际问题。特别是在全国范围内还没有形成一种努力推动管理创新的氛围。

2000年,金达仁兼任中国机械行业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审定委委员。从那时起,他每年都定期对一些企业管理创新项目和创新成果进行咨询和审定,这使他对我国企业管理现状和管理创新情况有了更多,更深入的了解和研究。

金达仁说,当前我国企业因其产品价格低廉的竞争优势已越来越小,摆在企业面前的竞争战略是加大企业创新力度,包括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已及如何创新,再创竞争优势的问题。

他分析,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企业自主创新的意识还比较薄弱,自主创新的能力也明显不足:在技术创新方面,中央企业平均研发经费投入仅占主营业务收入的1%,远低于世界先进企业8%-10%平均比重。我国发明专利授权中的75%为外国人所拥有,申请专利数量最多的10IT企业,其5年申请之和仅相当于IBM公司1年申请的专利数量。

在管理创新方面,尽管我国目前缺乏自主研究创建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的能力,但从西方工业国家引入的诸如ERPSCMJITCRMCPCEBLPAMBPR,以及竞争战略等先进管理理论和方法,也由于受管理意识、管理人才、管理体制、管理基础,管理成本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导致很多企业在实际应用中收效不佳。

因此,金达仁认为,我国企业应尽快、科学地制定管理创新的目标和规划。从战略管理层面来看,要制定和实施企业“走出去”战略、公司并购战略、产品研发战略、品牌战略和人才引进战略,迅速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从生产经营管理层面来看,要着力推动集团管理、供应链、市场营销、产品研发、生产运作、物流配送和财务成本等业务模式和业务流程的重组,尽快建立企业信息网络系统,促使企业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产品成本。

 

管理创新需增强意识

尽管体制、人才、资金、环境和时机都是制约企业管理创新的因素,但金达仁认为,制约的根本还在于企业缺乏管理创新意识,特别是企业CEO的管理创新意识。

1997年以来,金达仁的许多文章都在强调“意识重于一切”这个根本问题。2002年,他的《意识重于一切》文章首发在《信息技术与标准化》杂志,随后被国内10多家刊物转载,产生很大的反响。其文章指出,当今世界企业与企业的竞争,供应链与供应链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实际上就是人的意识竞争。他还说,意识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意识又是客观存在的,并直接主导着人类社会各项活动的进程与效果,在管理创新和信息化领域也同样如此。

文章中进一步指出,我国企业,特别是CEO们应从环境意识、危机意识、管理意识、信息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六个层面深刻认识管理创新的目的与意义,转变思想观念,增强主体意识,引入管理咨询,从而加快我国企业管理创新的步伐。

文章分析认为当前亟待解决的意识问题是:面对全球化和中国企业缺乏有效管理的挑战和压力,我国企业在感受危机的同时是否产生了真正的管理创新动力?是否正在研究如何推动管理创新和信息化才能带动管理现代化,促使管理水平和生产力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策略与方法?

企业推进信息化是否仅满足于建立ERPCAD/CAMPDMCRMEB等系统,是否还要着眼于更高的层次建立起基于协同商务的SCM系统?企业推进信息化是否仅有BPR就可以了,是否还要引入BMR,以求全面、深入地推动管理创新等等?

面对我国20多年来只有6000多家企业(仅占全国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企业总数的3%)在系统应用ERP,而多数企业仍处于单项应用和子系统应用的现状,CEO们能否尽快、科学地做出全面推动管理创新和信息化的决策?

一个企业ERP项目从CEO决策到单项应用,再到整个系统实施完毕,全国平均要用1215年时间,有的企业甚至更长些,我们能否缩短时间,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管理创新重在落到实处

“改变传统、落后的企业管理模式,带动企业管理现代化,促使企业管理水平和生产力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是我国企业应用ERPSCMBMRIT的战略目标。”深刻认识这一目标的内涵对增强企业主体意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信息化水平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现在的问题是一些企业的意识在增强,目标在明确量化,理论和方法在不断地学习掌握,资金投入也在逐步增加,但我们不能就此认为,我国企业的管理创新和信息化战略目标就能顺利实现。

10年来,金达仁一直倡导“赢在落到实处”这个基本观点。在他看来,这个观点的含义就是我们对相关的理论和方法,以及实践中研究总结的一些新思想和新方法要深入学习和掌握,要融会贯通,并真正将其落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层面,直至微观运作层面。只有这样,才能帮助企业系统地、自上而下地解决实际问题。金达仁认为,目前还有一些未能真正落到实处的问题是:

BPR研究与应用方面,一定要遵循流程从属模式、模式决定流程;模式从属战略、战略决定模式的重组原则。也就是说企业实行BPR,一定要采取自上而下,上下结合的策略与方法。首先要加大BMR的力度,对企业发展战略和业务模式进行一次全面、深入的分析重组。

SCM研究与应用方面支撑SCM模式运作的并非只有IT平台,还有起着主导作用的,包括企业发展战略、人力资源、协同商务、企业品牌、市场营销、产品研发、生产运作、物流配送和财务成本等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在内的管理平台。当前,我们在研究SCM模式和供应链竞争力水平时,不能仅着眼于供应链本身的物理结构和逻辑关系,一定要深入研究供应链体系中每一个合作伙伴自身竞争力水平和管理水平,每一个环节及活动的内容、形式与方法,以及他们之间的协同模式与协同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使SCM模式研究和应用真正落到实处,实现供应链价值和利润的最大化。

ERP研究与应用方面,核心是将ERP应用与管理创新实行有机结合,相辅相成,互为促进。具体而言:一是系统应用目标要明确量化,否则系统应用过程中必将出现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势必严重影响系统质量和管理创新效果。二是应用中要引入BMRBPR,且遵循重组的基本原则,提高重组的效果。三是加强基础管理工作,优化期量标准,完善规章制度,确保各种基础数据具有准确性和时效性。四是实行项目监理制和评价制,用第三方机制确保项目的进度和质量。其中项目评价要立足于管理创新,要加大定量评价的内容与范围。

在信息化研究与应用方面,充分认识信息技术是一种手段、工具和方法,其作用和目的是支撑企业管理创新和信息化目标的顺利实现。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一定要制定IT规划,其内容和范围应包括企业管理现状的分析与发展策略、企业未来主要业务模式和业务流程的构建、企业信息化总体目标的制定、企业IT系统总体框架及网络平台的建立、应用软件功能设计及选型、项目实施进度规划和系统投入产出分析等。

 

协同、集成推动企业创新

   2005年初,金达仁在国家发改委组织召开的国家“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总体规划专家研讨会上提出了我国企业“十一五”信息化总体目标应是协同商务、系统集成和企业创新的设想。日前,金达仁又在中国信息协会组织召开的“十一五”信息化规划编制工作研讨班上再次就这个问题阐述了自己的思想观点。他说,提出这个总体目标是基于以下四个方面的考虑。

一是竞争与协同已经成为21世纪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主旋律。这既是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信息化发展的趋势,也是人们对传统的竞争理论和竞争模式认识超越的结果。

二是当今世界,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单体竞争已经转向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或者是联盟与联盟之间的群体竞争。竞争的焦点是如何将协同商务、相互信任和双赢机制这种商业运作模式落到实处,实现企业利润和价值的最大化。

三是我国的联想、海尔、中海油和南汽等一批企业已经实施“走出去”战略,由国内、局部和不完整的竞争与协同转向国际化的、全方位的竞争与协同,寻求更大的竞争空间、协同空间和赢利空间。

四是我国企业在经历了20多年的信息化进程后,时至今日多数企业的信息化仍处于单项应用、子系统应用或信息孤岛建设阶段,尚未建立基于协同商务的SCM系统,以致难以对企业各种资源实行优化配置,支撑企业快速发展。

因此,金达仁认为,企业“十一五”信息化总体目标的核心思想是通过推行协同商务模式和信息系统集成,将研发技术、制造技术、管理技术、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有效的应用,带动协同商务模式和业务流程的创新、产品研发模式和设计理念的创新、产品制造模式和方法的创新,从而全面推动我国企业创新进程。

  

 


金达仁  科技部国家863/CIMS企业管理与电子商务专题组成员、国家制造业信息化—ERP认证培训专家组组长、中国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机械行业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审定委委员、中国电子学会ERP专委会副主任。作为中国ERP理论早期的启蒙者,二十多年来,金达仁一直致力于中国企业管理创新和信息化推进工作。

 

 

 

本文原载于《信息系统工程》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