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LL:SAN 2.0理念的存储价值观

互联网 | 编辑: 杨雪姣 2008-12-16 07:30:00原创 一键看全文

再来看我们的存储技术呢,SAN自从80年代产生以来,推动着存储技术不断前进。SAN技术的优点,大家是有目共睹的,今天无论是什么样的企业,无论是超大型的还最小型的企业都是用网络的存储来满足任何企业的要求。

SAN 1.0的困局

IT领域的技术日新月异,变化之速度让人望尘莫及,在过去的三十年,从80年代到现在,数据库的技术从早期很简单的查询到今年已经完全进入了多台并行的托管,而且我们可以做数据仓库等分析。网络的技术,从有限的网络地址扩展到现在的并行技术,动态网络计算节点;主机技术由单一的操作系统,到现在的可以装多台的操作系统进行主机虚拟化。

面对如今如此之高的信息化程度,海量的数据,你是否有自信的说,你已经准备好了?

看这三个IT领域为什么会突飞猛进的发展,其中一个原因是他们接受了全面对等的技术,用动态的技术来优化,不仅是一台而是多台的方式来一起工作。

再来看我们的存储技术呢,SAN自从80年代产生以来,推动着存储技术不断前进。SAN技术的优点,大家是有目共睹的,今天无论是什么样的企业,无论是超大型的还最小型的企业都是用网络的存储来满足任何企业的要求。

SAN 1.0的困局

SAN更重要的核心特点就是存储的大整合, SAN可以灵活的分配存储资源给用户,SAN的通讯协议FCP则提供了可靠和高速的连接技术。从近二十年的使用来看,SAN是相当稳定和可靠的技术,大量的用户群可以有力的证明SAN技术。在带宽方面,最级最早级的1G到现在的8G、万兆带宽一直在不断提升,而且在稳定性方面也很突出。

SAN既给我们带来巨大的技术优势,同时也带来了很大的困境,一方面它具备强大的数据保护能力,但如果实施这些数据保护技术将会导致性能的牺牲;一方面具备很快地恢复能力,但又不得不停下应用才能够实施;一方面提供了很多高级的应用技术,但又需要有高水平的管理员;一方面提供了高容量存储,但由于主机和硬盘绑字,所以为满足未来的需求,只能在规划阶段尽可能扩大需求,避免未来扩容的不便。一句话,用户的要求无法得到平衡,鱼与熊掌无法兼得。伤害的总是企业的敏捷性和业务持续能力。

问题的实质就是SAN仍然是以磁盘配置为中心,但是应用主控权却是落在主机上,一旦后端的存储控制器绑定硬盘,这种静态绑定将很难灵活更改,所以我们可以把现行的固态表现SAN称为SAN 1.0,它具备典型的是刚性系统的特点,即硬度有余,弹性不足。

我们的最终用户难道天生就该这么命苦吗,活该吗?不,我们要说不。

提示:试试键盘 “← →”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总共 2 页12
一键看全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