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PMA之前 在变革中生存的消费DC们

互联网 | 编辑: 胡斌 2009-02-27 00:30:00原创 一键看全文

作为一名影像行业的编辑,春节之后的日子总会繁忙些。原因无他——PMA,这个被众多业内人士称为影像“奥斯卡”的国际性展会,现在看来早已不是厂商新品聚集地那么简单了。可以说,每年PMA上所公布的一些新技术和新产品,已经基本决定了当年摄影摄像器材的发展趋势,其受重视

变革势在必行

这么说其实不为过,很长一段时间内,以尼康、佳能为首的一批传统相机厂商,总是跳不出固有的思维模式。认为相机就是为拍好照片而生,即便是强调时尚、面向大众的机型,依然将宣传重点放在画质上。当然,在08年之前,我们认为这种策略并没什么问题,因为当时来看数码单反的价格高高在上,其于普通消费机型间的价格差如同柏林墙中间的缓冲带那样,很好的阻隔了普通人想要翻越的幻想...当时也没人会拿DC与DSLR去比较,那没有意义。

但时至今日情况就有所不同了,看看DSLR的价格,4K以下的套装组合比比皆是..价格已经不再是阻碍我们选择单反的理由了,而面对APS-C幅面的感光元件,单纯谈论画质对消费DC们显然不太有利。在过去的365天里,厂商们也确实注意到这点,开始向功能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小巧的长焦、品味的类LX3产品被推到了前台,但那些类卡片机型呢? 他们都干了些什么...尽管索尼普及了触摸屏、尽管尼康在COOLPIX的造型上做出了改观、尽管佳能也有了像E1这样的可爱产品,但只是这样我们说远远不够。因为那只是试水,谈不上变革。尤其在变革那么势在必行的时候。

佳能E1

记得去年佳能秋季发布会时,佳能方面在会后特地安排了媒体专访,并且还借机会征询了关于其产品开发的建议。当时笔者就很婉转的指出,作为一个标榜“感动常在”的影像企业,其像IXUS这样以时尚为定位的机型,还在强调高像素、DiGiC4影像处理器带来的画质提升,显然是不合适的。不能只是把拍摄出的照片看成相机的全部,对于这类定位大众的产品而言,拍摄绝对是一个过程而非结果。怎样在这一整个过程中感动用户,才是IXUS应该做的。

当时举了个例子,那么多喜欢拍大头贴的男男女女们,是为了画质么? 显然此时乐趣的吸引力远远超过了画质,比喻可能不够恰当但意思摆在这里。看看苹果的iPod nano吧,看看任天堂的Wii吧...有多少人是为了nano的音质购买它的? 所以想说:就目前来看,“卡片类”相机,其拍摄前拿在手中的感受、拍摄时候的乐趣、拍摄后的画质、拍摄后的分享过程,早已是同样重要了。

提示:试试键盘 “← →”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一键看全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