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期盼“锁住”个人信息

互联网 | 编辑: 杨剑锋 2009-03-12 09:39:00转载

前言:

继600名明星的电话号码被曝光后,最近又有近100 名明星的二代身份证被挂到网上。人们在谈论这些明星的资料时,不禁产生这样一个疑问,他们的个人信息,是通过什么途径被泄露给公众的呢?

当人们经常接到各类莫名奇妙的短信、电话和邮件,对方或进行调查访问或推销产品,甚至进行违法行为的诱惑,大家肯定会追问:我们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才能使自己的个人信息保护得更安全?

日前,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 《刑法修正案(七)》,其中增设了惩罚非法公开他人个人信息行为的条文。就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记者采访了有关部门和专业人士。

■漏洞

泄露个人信息简直是小菜一碟

"对于技术监管的漏洞,泄露信息那简直就是小菜一碟。"黄先生是我市一家网络数码公司的工程技术员,当听了记者介绍上述几种可能导致个人信息泄露的方式后,其显得有点"不屑一顾"。黄先生介绍,其所在的公司经常承接一些通讯联系方面的工程,这些工程少则数百人,多则数万人,而那些个人信息的得到易如反掌。

"一些机构用户的信息被泄露,很可能不是出于其系统本身人员的问题。"黄先生介绍,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现在大多数单位、组织,如学校、医院、地产、酒店甚至是银行和一些政府机构,都是直接使用市场购买的管理软件进行输入数据,或将该通讯的工程外包给相关技术公司来实施。从数据入库到试验、正式投入使用和日常维护,在如此长的周期里,不管监管如何严格,如果相关的技术人员在利益驱使下,动了歪念,要将数据进行复制、传播是很容易的。

"数以万计的个人信息,是否会泄露,真的只是一念之差。"黄先生表示,即使技术人员本身不主动实施这些行为,但如果他在有意无意地向一些不怀好意的人透露了系统关键技术,那结果也是同出一辙。

■困惑

你怎么弄到我的号码?

在某校当老师的方先生来中山还不到一年,尽管他的机动车保险还有两个月才到期,但最近个把月,平时电话不多的他,即使在上课时间,手机也会响个不停。

"我们公司保费打八折,给你报个价行吗?""我们公司服务特别周到,保证24小时出车勘查,能到单位找你谈谈吗 ?"面对此类的保险推销电话,方先生起初还比较客气地推辞说自己已在别的公司买了保险,但当被骚扰得太多时,他就会很烦地反问对方:"你到底怎么弄到我的电话号码的 ?"当然,方先生得到的答案也是各式各样,有的说是朋友提供的,有的说是车商提供的,有的干脆就夸口说自己是托人从交警车管所那里找来的。无处可逃之下,方先生在上课或休息时间只得关机或调成振动,凡是陌生电话一概不接。

说起这类很有针对性的推销骚扰电话,刚做妈妈不久的麦小姐也有一肚子怨气。麦小姐说,一年多前当其怀孕才几个月,到医院做了几次检查后,推销奶粉和婴幼用品的商家很快便经常找上门,让在妊娠中本来就情绪不稳的她更加心烦。现在,随着孩子逐渐长大,麦小姐开始被托儿所和幼儿园盯上,经常有人打电话来询问是否需要相关服务 。"经常有人打来电话,证明我们的信息是被很多人知道,考虑到小孩的成长安全,我心里其实很不踏实。"麦小姐说。

■呼吁

有关条文还有待继续完善

日前,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其中第七条和第九条分别针对互联网个人隐私和窃取他人信息做了补充和修正。

对此,市区检察院一位法律界人士陈先生表示,从无法保护到有法保护,修订本身当然是好事,有利于保护公民信息安全,强化对隐私权的保护力度。不足就在于主体范围过窄,法律条文中对"单位"的指向不明确。

"量刑太轻了!"作为整天生活在"网"上的一族,白领李先生表示,那些用编写木马或"钓鱼"程序进行经济犯罪的人,随便得手一次,都可以造成数十万甚至更多的经济损失,如果不加重刑罚,以后将难以遏制他们的犯罪势头。

"仅就泄露个人信息而言,这个刑罚是够高的了。"广东金丰华律师事务所律师黄洪健表示,泄露个人信息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而且可以处罚金,已经是适量的了。黄洪健解释,同一种行为,可能数罪同犯,如同一个人在同一个案件里,其在犯泄露个人信息罪外,还会犯泄密罪、违反合同罪等,这样累加起来,刑法的数量将会很重。

广东广中律师事务所律师助理卢伟杰表示,上述新条文能实施得效果好不好,主要还要看省高级法院出台司法解释是否够细致,明确规定受保护的个人信息范围。不过,卢伟杰也认为,在信息越来越发达的今天,仅靠一部法律的两三个条文去保护个人的信息安全,力度显然还是有待加强的。因此,以后各地各部门其实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各自的管理《条例》,或有待全国人大以后制定专门的《个人信息安全法》,这样法规才会更完善。

■诱惑

给好处就"售"信息

个人信息关乎我们隐私甚至财产和人身安全,因此,在采访中,不少市民都对泄露个人信息的行为表示气愤。大家都在追问:究竟是谁泄露了我们的信息资料,又是怎样泄露出去的?

"要得到目标客户的信息,首先是从自己动手收集开始。"据我市某保险公司业务员李小姐介绍,保险员一般从跟别人换名片开始,在日常生活中会细心地用尽一切方法,从身边的亲友开始收集目标客户的信息。据介绍,不少保险公司还设置有专门的信息收集部门,利用开理财讲座、联谊、拓展等活动设法将一些收入比较好的群体的信息拿到。

"只要有好处,要拿到量更大点的个人信息也不难。"李小姐介绍,为了争取到银行、地产等行业积累的高端客户,保险公司采取的是给相关人员提成,让他们"售"高端客户资料。

记者还采访了地产、房产中介、网络编辑、广告等从业人员,他们获得目标人群信息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通过自己逐个收集整理;二是通过一些单位、组织的黄页、通讯录、花名册,还有一些活动组织方提供的名单表和花名册、顾客登记册等抄摘;三是通过整理网站、交友中心等一些的注册信息进行批量整理;四是通过向掌握或收集有这些信息的人员索取或购买。

相关新闻

四种方式保护个人信息

"即使日后法律如何完善,要保护个人信息不被用于商业途径,更多的必须依靠市民采取自我保护措施。"日前,市公安刑警支队有关民警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民警表示,对于一般没有针对性骚扰或推销电话、信息、邮件,不法人员采取的可能是漫天散花的发送方式,市民只要不予理睬,就可以避免烦恼或损失。对于类似有针对性、次数比较多的电话、信息、邮件,市民可以留意其来源,报告给警方。

另外,警方还提示,在以下一些场合要特别注意保护个人信息:在公开场合填写取向不明确的资料时,不要透露过多个人信息;在网上谨慎填写个人信息;将商业或工作信息与个人生活信息分开,因为在工作中,市民可能接触各种各样的人,一旦家庭电话、住址、成员等被对方掌握,将给不法分子提供犯罪的便利;一旦发现个人隐私被披露,及时联系相关机构,要求对方及时删除个人信息,如果其不予以纠正,可以报警或诉之法律。

链接

刑法修正案相关条例

第七条指出,"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将本单位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给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第九条指出,"提供专门用于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程序、工具,或者明知他人实施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违法犯罪行为而为其提供程序、工具,情节严重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