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互联网萎缩 中国IT业谋划走出去

互联网 | 编辑: 张蓉 2009-03-19 10:24:00转载 一键看全文

面对国外互联网企业纷纷“萎缩”,中国IT产业正在谋划“走出去”。

第二页

【冷的时候,双方应该“拥抱”】

从理论上来讲,两家一直处于直接竞争状态的企业似乎很难寻找到合作的可能。尽管eBay所在的硅谷和整个美国经济一片萧条,但“地头蛇”的先天优势仍然不容小觑。6年前,马云正是成功地利用了阿里巴巴对中国市场的了解以及本地化的优势,才成功打造出淘宝,最终逼迫eBay将中国区业务转手让给李嘉诚的Tom在线。

上周有不愿具名的分析人士说,“事实上马云把触角伸到美国的兴奋点并不在淘宝本身,而在于阿里巴巴旗下的B2B和支付宝等电子商务业务。在C2C领域内,eBay在美国的地位几乎和淘宝在中国的地位一样难以撼动,从创业起就规划好国际化版图的马云更希望看到未来阿里巴巴的B2B成为一座连接中国和全世界的桥梁,C2C只是桥梁周边的一种延伸。”

对于合作的可能性,该人士进一步表示,“eBay的B2B业务就算在美国也依然是短板,如果马云能够成功说服eBay接受阿里巴巴这个亚洲最大的供应商平台,那双方的合作将存在共赢的可能。目前的经济形势对于电子商务业务的冲击是最直接的,无论是eBay还是阿里巴巴实际上都感受到了因为中小企业萎缩而带来的压力,但同时也都看到了对方市场上迫切的需求,如果可以实现资源互补,对双方来说都是好事。”

对于马云的示好,eBay首席执行官约翰·多纳霍称,尽管eBay在前任CEO梅格·惠特曼掌权期间与阿里巴巴在中国展开激战,但仍对同阿里巴巴的合作持开放态度。原因是“目前,eBay的大卖家通过阿里巴巴全球采购商品,并在eBay出售。”

这样的表态某种意义上证明了“国际化”正在成为全球互联网企业在寒冬中寻找机会的一种努力方向。或许正如马云在演讲中说的那样,“中国正在改变,在拥抱国际化”;而美国的企业“也需要用一种新的态度来看待中国”。

业界形势面临“逆转”契机

 

互联网没有国界,但互联网企业,一直以来,却常常在“国境线上绊倒”。

【出去和进来的,都狼狈过或正在狼狈】

在大约10年前的互联网诞生期,把地球变成一个村庄的互联网被赋予了无国界的特性。但在商业互联网的世界里,国界性和地域性却成为企业主们很难逾越的一条生死线。

中国最早开始国际化布局的互联网企业是新浪。得益于其前身华渊在北美华人市场的影响力,新浪从成立那天起就拥有新浪北美、新浪台湾等境外分支机构。但在当时,这种更多以办事处形式存在的“国际化尝试”被证明极不具备投入产出比。

马云和他的阿里巴巴也是国际化最早的尝试者之一。1999年马云创立阿里巴巴时,公司网站便同步更新英文和中文两个版本。在随后互联网泡沫的破灭期,这种架构成为公司难以负担的包袱,马云不得不把主要精力和资源集中到国内的市场上来。

记得当时流行的一种说法是,中国是全世界最大也最具诱惑力的互联网市场,在本土站稳才是正道。

与此形成“奇妙”对照的是,似乎为了呼应中国互联网企业第一次国际化的坎坷,在随后的几年时间里,几乎全世界所有的互联网巨头也都纷纷在中国表现出“水土不服”,这片充满诱惑的土地成为了他们的滑铁卢。Yahoo、eBay、Google、MySpace、AOL这些在全球其他国家市场上呼风唤雨的巨人们,在这里先后倒下或举步维艰。与之相反,土生土长的中国互联网公司却在这里创造出一个又一个难以复制的财富奇迹。

不过,“中国市场足够大,留给我们的时间也足够长。”上述跨国公司之一的高层对记者说。

但必须看到,这样的信心和坚持,是泡在金融海啸的水中的。

提示:试试键盘 “← →”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一键看全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