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2008年财报显示盈利增长近八成

互联网 | 编辑: 张蓉 2009-03-20 12:41:00转载

上市以来连续18个季度保持规模增长

3月18日,深圳腾讯(香港联交所股票编号:00700)公布了2008年第四季度未经审核综合业绩及截至2008年12月31日经审核的全年综合业绩。财报显示,腾讯继续保持了上市以来连续18个季度的规模增长。

财报显示,腾讯2008年总收入为人民币71.545亿元(10.46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7.2%。经营盈利为人民币32.460亿元(4.74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8.5%。期内盈利为人民币28.157亿元(4.120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9.6%。

有分析师接受采访时表示,腾讯不仅继续保持了中国互联网收入第一、利润第一、市值第一的地位,而且总收入也首次突破了10亿美元的量级。

对此,腾讯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表示:“腾讯在2008年取得了优异的财务业绩和经营成果,得益于在中国互联网市场上独特的以平台为基础的多元化商业模式。”

业界认为,行业领袖的表现,往往影响整个行业的信心。而腾讯在2008年内一系列的稳健表现,不仅在经济危机的当下,凸显出腾讯全业务布局的优势,亦让业界看到中国互联网行业的信心所在。

稳定财报来自高粘度客户群

腾讯财报披露的数字显示,2008年第四季度,腾讯即时通信注册账户总数达8.919亿,月账户数达3.766亿,即时通信服务最高同时在线账户数达4970万,“QQ游戏”门户最高同时在线账户数达到470万。市场指出,腾讯拥有国内最大的即时通信社区,主要业务有互联网增值服务、移动及通信增值服务,以及网络广告。互联网业务是内需类,受经济危机影响不大。多样化的业务模式使其风险较低,有助维持长期的收入增长。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即时通讯对于社区用户粘性和活跃性的作用日趋明显。事实上,从去年开始,全球知名社交网络Myspace与Facebook就相继宣布推出用于解决社区内部交流的即时通讯(IM)工具,国内的社区网站51、校内等也不断通过各种手段,想方设法切入IM领域。相比于社区网站纷纷发力,向IM市场靠拢,期望提高现有用户粘性的策略,艾瑞咨询互联网分析师丁利认为,腾讯依托即时通讯领域的优势,可以相对容易地跨越SNS发展最大的门槛———用户,在进入SNS社区网络市场方面获得较大的发展空间,并可借此打造各类满足用户不同需求的服务应用平台。

同时,腾讯对经济形势也进行了乐观的预期与积极的部署应对。马化腾表示:“虽然互联网市场长远增长潜力很大,但我们也意识到经济增长放缓的潜在负面影响和市场竞争加剧。为了在充满挑战的宏观环境下乘风破浪,立足于未来的增长,腾讯将严谨地管理业务,并继续在平台和人力方面进行必要的投资。”

腾讯SNS战略浮出水面

在腾讯看来,拥有8.6亿注册账户的腾讯QQ本身就是中国最大的SNS。而在一次由互联网资深人士私下组织的“你最看好的sns网站”投票中,腾讯获得56张选票中的45票。

腾讯联席CTO熊明华表示,QQ作为一个人际关系管理软件,承载着人们的各种社会关系。由于好友关系链的存在,使得所有使用QQ的人,实际上都是在一个大的社会化网络当中。

熊明华认为,用户对于网络关系链管理的第一维就是QQ好友、QQ空间好友;第二维是不同种类和兴趣爱好的QQ群,第三维是按照年龄、职业、爱好、地域等垂直划分的细分关系,如同学录、同事录、同城好友等。这三维构成了一个立体空间式的SNS系统。熊明华表示,腾讯将通过这三类组合服务的强化,去满足用户不同层面的需求和体验,使用户在关系链的管理上逐步精细化、具体化。未来,用户将不断在腾讯的产品和服务上见到最新的SNS应用。例如,在不久的将来,腾讯就会推出在白领垂直领域、城市垂直领域等锁定细分用户群的SNS网站,QQ和QQ群上的SNS功能也将有更多强化。

值得一提的是,相对于行业所诟病的目前SNS社区更多以娱乐消遣为主的不足,熊明华表示,腾讯的SNS矩阵将瞄准生活服务功能,依托腾讯多元化业务布局的优势,在社区内打通腾讯资讯、游戏、电子商务、搜索、邮箱等个人增值服务,使用户无论是通过同步还是异步的方式,无论采取共享还是私密的手段,都可以在不同社群之间获取资讯、分享信息、互动娱乐,甚至进行协同商务,使得SNS应用更具实用性。

业内人士认为,腾讯的这种布局是其构建互联网生态版图的必然举措。一直以来,腾讯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始终围绕着网民不断变化的需求,衍生出各种服务和产品,保证与网民共同成长,使网民不离开自己的平台。从最初基于交流的聊天工具,到满足网民娱乐需求的游戏平台,再到休闲类产品QQ音乐等,然后到为解决跨入工作阶段网民商业应用的QQ门户、拍拍网和财付通等。而随着腾讯在其SNS战略布局的清晰化,使得各种可能性都可以在这个架构的基础上孕育发展,腾讯目前这种平台社区化的发展模式,足以保证其在业内的领先地位。

记者晏磊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