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网银安全 趋势科技打造防护金盾

互联网 | 编辑: 杨剑锋 2009-03-25 13:27:00转载-投稿 一键看全文

一系列的网上银行欺诈案例表明,利用网络技术手段进行银行欺诈,利用木马病毒、间谍软件窃取网银用户个人信息等,已给银行和客户带来很大的威胁。

地下黑色产业链

央视揭秘“地下黑色产业链”

央视2009年“3.15晚会”曝光的多起个人信息泄露案为国人揭示了一个可怕的事实:地下木马产业正通过灰鸽子、上兴远控、Ghost木马等各种“肉鸡”控制工具,疯狂侵蚀着网民的个人财富和隐私。央视目前所揭露的仅为木马产业的冰山一角,整个地下木马产业从业人员已接近百万的规模,光是2008年一年就制造了各种旨在盗号、盗隐私、抓“肉鸡”的木马9,743,122种!

在3.15晚会结束后,央视二套连续播出了针对“地下黑色产业链”的追踪报道,国内主要在线视频网站纷纷转载,给观众留下极其震撼的影响。艾瑞咨询随机发布了一份关于今年3·15晚会之后调研数据。调查结果显示,央视3.15晚会对网上银行和网上支付安全隐患的曝光让网民印象最为深刻,认同率达到36%。调查结果还显示,在网上银行和网上支付的用户中,有27.5%的用户在晚会后决定减少使用网上银行和网上支付,有3.0%的用户决定不再使用。而网上银行和网上支付的潜在用户中,有57.6%的潜在用户决定推迟初次使用时间,有24.8%的潜在用户决定不再使用,仅有17.6%的潜在用户表示对其使用不会有太大影响。

艾瑞咨询调研数据显示,3.15晚会对其安全隐患的曝光对网上银行和网上支付用户和潜在用户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对潜在用户的影响尤其严重。

 

2009年3.15晚上对网上银行和网上支付潜在用户的影响

保护1.5亿用户安全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随着“3.15 网上银行和网上支付安全隐患的曝光”和“地下黑色产业链”的持续深入追踪报道,引发了全国近1.5亿网银用户前所未有的关注。这些报道给已有网银用户和潜在用户带来震惊和恐慌时,银行应该做些什么呢?

艾瑞咨询调研数据显示,在用户和潜在用户心中,可提升网上银行和网上支付使用信心的措施,位列第一的便是“银行和第三方支付安全技术的升级”,占调查人数的80.5%。

对于铺天盖地的针对网银系统的恶意软件,银行并没有坐以待毙。很多银行网上银行系统为用户提供了安全的工具和相关措施,如防治被钓鱼网站欺骗的“网盾”、避免被键盘记录器截获用户输入账号和密码的“软键盘”。目前有的银行为用户提供了更加高级的基于电子签名和数字认证技术的U盾。

不可否认,目前网银所有安全措施中,U盾的安全系数无疑是最高的。目前根据国内外防病毒厂商的报道,目前已经发现有极少数木马能突破U盾的防护进行网银盗窃。另外很多用户自身安全意识不强,如有些U盾用户没有养成使用完U盾随机从电脑上拔下的习惯,一旦攻击者分子通过其它方式控制了受害者的主机,便可以远程控制“肉鸡”电脑直接使用U盾操作网银,导致U盾的防护失效。

提示:试试键盘 “← →”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一键看全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