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报:中国是间谍软件最大受害国

互联网 | 编辑: 黄蔚 2009-04-13 09:30:00转载 一键看全文

翻阅IT界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年度信息安全报告》可以看出,去年,全球通过软件传染的电脑病毒呈爆炸式增长,仅金山毒霸截获的新增病毒样本就多达240,156种,其中木马病毒新增数占总病毒新增数的73%,高达175,313种。数量庞大、名目繁多的电脑病毒中最为猖獗的当数“间谍软件”

被“间谍软件”攻击的症状

被“间谍软件”攻击的症状

浏览器被莫名修改增加了许多工具条、打开网页却变成不相干的奇怪页面、文件被无端修改或丢失、电脑突然自动关机……一位资深的IT人士说:“如果发生了这种现象,很可能是碰到间谍软件了”。

“间谍软件”是对国防信息安全危害极大的电脑病毒。像间谍潜入目标内部一样,“间谍软件”的潜入往往采取比较隐蔽的方式。

软件捆绑是最常见也是最隐蔽的一种方式,它通常和某实用软件放在一起,当用户在安装这款实用 软件时,“间谍软件”便悄悄进行自动安装。虽然一般在软件安装协议中会给出一些模糊的声明,但恐怕没有多少人会耐心去看完那冗长的协议后再点确认。甚至还 有些软件打着反“间谍软件”的名义,实际上本身就是一个“间谍软件”。

事实证明,浏览一些恶意网站或点击其中某些链接以后,也可能使你的浏览器或系统中被安装上“ 间谍软件”程序。“间谍软件”往往具有双重软件特性,表面上具备实用的、具吸引力的基本功能,比如mp3播放,BT下载,或者是一个小游戏等,但实际上其 中隐藏了一个隐秘的组件,记录用户的上网行为习惯并将相关信息返回给软件发布者。

调查显示,2006年全国有81%的个人电脑感染过“间谍软件”,有的电脑感染“间谍软件” 的数目甚至多达25种,而另一项对2066家企业的调查结果反映,全国有80%的企业反映有“间谍软件”问题。“间谍软件”的危害已经比病毒更为严重,成 为危害国防信息安全的头号“杀手”。

信息安全需要防堵并举

信息技术的发展就像一把双刃剑,给国防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网络技术现今已成为一种新的军事作战手段。利用“间谍软件”窥视对方的国防机密,破坏对方的网络,一旦奏效就会给对方造成巨大的损失,甚至导致全面崩溃。

日益突出的国防信息安全问题,引起了世界的普遍关注。解决好国防信息安全问题,必须要强化全民国防观念,走独立自主的创新发展道路。

——增强网络安全意识。一是加强保密教育,使国防战线工作者进一步了解国际网络安全现状,认 识到窃密与反窃密斗争的严峻性,增强自我防范意识;二是用于国防领域的计算机,要使用专门提供的软件,切勿使用盗版软件和随意在互联网上下载各种软件,切 断病毒传染源;三是国家要加强信息安全方面的立法,加大打击流氓软件、“间谍软件”等恶意软件的力度,净化网络空间。

——加强网络信息人才队伍建设。要借鉴外军一些做法,吸纳接收网络高手,建好网络信息安全队伍,提高我国网络安全防范能力。

——加快软件开发步伐。现在,美、印等国是公认的软件开发和销售大国,在这方面我国还相对滞后,国家应加强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特别是要开发对我们国家信息安全有重大影响的软件,满足国防和军队等重要领域需要。

——加强反病毒技术研究。目前,在网络安全领域,主要采用的技术保障手段有防火墙、入侵检测、数据加密和反病毒等,其中反病毒技术的应用最为广泛,国家要加强反病毒技术的研究,不断提升国防信息安全的主动防御能力。

提示:试试键盘 “← →”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总共 2 页< 上一页12
一键看全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