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O要改变被"忽悠"的弱势地位

互联网 | 编辑: 江海明 2009-04-29 09:55:00转载

最近,我家楼下原本生意清淡的小酒吧改换了经营思路,摇身一变成了一家“杀人吧”,店堂一下子热闹起来,甚至有人开车穿越半个北京城来这里“杀人”。

没玩过杀人游戏的读者,不会明白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对这个东西上瘾。在我看来,对杀人游戏上瘾的人,说他们对探案有特殊爱好是假,说他们对忽悠有特殊爱好才是真。为什么这么说呢?这个游戏里面一共有三种身份:平民、警察、杀手,所有玩杀人游戏的人,都希望拿到警察或者杀手的身份,这样就可以在游戏进行中,以忽悠为主要手段,带领着平民,让游戏朝着对自己有利的方向发展。那么警察和杀手为什么能忽悠平民呢?因为他们有更多的获得他人身份信息的机会,而平民在游戏一开始则仅仅知道自己是一介草民,他们只有在游戏进行中,通过他人的发言,来判断谁可能是什么身份——这与许多IT产品的选型过程是多么相象啊。

我有太多次听到用户诉苦说,选型中已经是慎之又慎了,但是到应用阶段还是发现这样或者那样的毛病,发现IT提供商承诺的很多东西没办法兑现,发现出问题的环节在合同里面根本没提到过,发现很多需要额外花钱的地方……然后这些用户就下结论说,自己被忽悠了。

这个事情,要我说呢,叫做“不忽悠你忽悠谁?”放眼全世界的企业,90%以上都是销售导向的,凭什么让IT公司变成公益导向的?一笔业务,只要落到IT企业的销售眼中,那就必欲得之而后快,所不同的仅仅是产品适用性和销售手法的不同罢了。

由此我们能发现很多地方跟杀人游戏惊人的相似:产品和解决方案与用户需求相吻合的IT企业,需要不断向用户阐述自己的产品、技术、应用理念,驱使用户接受真正优秀的信息化思路,这些IT企业就好象“警察”,当他们得到这笔业务的时候,我们叫这种状况为“双赢”,其实杀人游戏里面有一个与“双赢” 非常接近的表达方式,当警察最终杀掉所有杀手后,担任游戏裁判的“法官”会宣布:警察与平民胜利;而产品和解决方案与用户需求不相吻合的IT企业,同样会不断向用户阐述自己的产品、技术、应用理念,唯一目的就是让你买他的产品,一旦你眼花了或者手软了,做出错误选择,他们要做的将是交货、安装、拿钱、走人,至于效果如何,跟人家没关系——“法官”宣布:杀手胜利。

然而这里起决定作用的不是任何一家IT企业,而是用户有多大的“可忽悠性”。我在杀人吧里遇到过一个长于分析的高手,他就声称自己最喜欢拿到平民的身份,原因很简单:他觉得在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表述中找出每个人的真正身份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而他也确实常常能够做到明辨好坏,甚至常常带着警察把杀手干掉。我问他:“你怎么能保证你的判断八九不离十?”他说:“经验!玩多了,你就知道,杀手多半喜欢哪种说话方式,而警察一般会有怎样的表现。 ”

你看,被忽悠的弱势地位不是别人给你的,往往是你自己要的。如果一个用户能够尽可能多地储备信息,至少做到三点:首先,知道自己的业务真正需要什么;其次,知道自己的需求应该被实现到什么程度;第三,知道到底有哪些技术可以被用来实现需求——还有多少人能忽悠你?多数时候,你不主观,就必然被动。主观未必是坏事情,至少能让你不容易眼花!

当然,如果你不是眼花,而是嘴短手软,那就谁也救不了你了。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