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内地甲型流感 公众必读防护手册

互联网 | 编辑: 杨剑锋 2009-05-15 10:30:00转载 返回原文

内地甲型H1N1流感的传播

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专家判断,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强度肯定会超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人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公众防护手册》以通俗易懂的形式介绍了甲型H1N1流感的特点、甲型H1N1流感对人类健康的威胁及预防等方面的知识。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组织专家根据湖南的气候及当地人体质特点定制的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中药方剂也收录其中。

传播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甲型H1N1流感的传播途径与人季节性流感类似,主要通过呼吸道大颗粒飞沫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由于飞沫无法漂浮在空气中,而且通常只能短距离传播(<1m),因此,需要和传染源密切接触才会传染。此外,甲型H1N1流感也可能通过接触到被甲型H1N1流感病毒污染的物品后触摸口鼻而感染;接触传染源的任何呼吸道分泌物和排泄物(粪便)后都可能会引起感染。

易感人群:患者以青壮年为主

甲型H1N1流感实际上是由一种新的流感病毒引起的,人们以前不可能感染这种病毒,身体里自然也就不会有能够抵御这种病毒侵袭的抗体。正因为如此,对甲型H1N1流感而言,男女老少都是易感人群,都有可能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而发病。流行病学家对墨西哥、美国等国家发现的甲型H1N1流感患者进行了调查,目前的报道患者以青壮年为主,但在老人和儿童中也有发病的。

潜伏期:估计1~7天

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后,并不会立即发病,而是会有一段“平静”的时期。当然在这段时间里,已经侵入身体里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一点没有“安静”下来,它正在忙着在身体里的健康细胞中不断地复制和繁殖,产生更多的病毒。从病毒侵入机体后到出现症状的这段时间,称为“潜伏期”。

人们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后,潜伏期尚不十分清楚,估计在1~7天后可能发病,更有可能是1~4天。因此和患者密切接触的人要医学观察7天。

传染期:发病前1天到病后7天

我们知道,感染了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人在一段时间里会向外界排出病毒,如通过咳嗽、打喷嚏等方式,从而导致其他健康人被传染,这段时间我们称作“传染期”。

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后,流感甲型H1N1病毒排毒时间尚未明确。目前推测感染甲型H1N1病毒后,从发病前一天到症状消失这段时间,体内可以排毒到外界。流感一般在发病后7天内症状消失。也就是说患者在发病前1天到病后7天内都具有传染性,患者发病时程超过7天的,在其临床症状消失之前,具有潜在的传染性。对儿童,尤其是幼儿,体内排毒传染的时间可能更长。因此患者要隔离至少7天,与患者在发病前1天和发病后密切接触的人也要医学观察。

内地甲型H1N1临床症状

特点

临床症状:发热、咳嗽、喉痛等

本病的早期症状与季节性(普通)流感相似,包括发热、咳嗽、喉痛、身体疼痛、头痛、发冷和疲劳等,有些还会出现腹泻或呕吐、肌肉痛或疲倦、眼睛发红等。

要注意的是,部分患者的病情可能进展迅速,来势凶猛,如突然高热、体温超过39℃,甚至继发严重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出血、胸腔积液、全血细胞减少、肾衰竭、败血症、休克及Reye综合征,甚至可因呼吸衰竭及多器官损伤导致死亡。

治疗药物:金刚烷胺、金刚乙胺、奥司他韦和扎那米韦

治疗季节性流感的药物有4种:金刚烷胺、金刚乙胺、奥司他韦和扎那米韦。但从美国最近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研究发现,它们对奥司他韦和扎那米韦是敏感的,对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耐药。因此在治疗时,采用奥司他韦和扎那米韦将更为有效。同时,治疗本病时应及早应用抗病毒药物,48小时内使用效果更好。患者并发细菌感染时可使用抗生素,亦可用中医辨证进行治疗。总之,用药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预防

食用猪肉是否安全

目前尚无证据表明猪流感能通过食物传播。因此,食用处理得当的熟猪肉和猪肉制品是安全的。烹调猪肉至内部温度达71.1摄氏度可杀掉猪型流感病毒及其他细菌及病毒。

中药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方法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根据湖南的气候及当地人的体质特点定制了预防本病的中药方剂:金银花30克,连翘10克,柴胡10克,葛根15克,菊花10克,桔梗6克,大青叶10克,枳壳10克,薄荷6克,升麻3克,茯苓15克,藿香10克,甘草6克。将上述中药洗净,用水浸过药面,武火煮沸10至15分钟即可。此为成人剂量,小孩的药量可酌减,一般连用3到5天,此药的口感较好,建议服用时不要加糖。

预防内地甲型H1N1流感的措施

公众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措施

(1)避免接触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或肺炎等呼吸道疾病的患者。

(2)注意个人卫生,经常使用洗手液(肥皂)和清水洗手,尤其在咳嗽或打喷嚏后。

(3)避免接触生猪或前往有猪的场所。

(4)避免前往人群拥挤的场所。

(5)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然后将纸巾丢进垃圾桶。

(6)如果生病了,请留在家中,并减少与其他人接触,避免感染他人。

(7)尽量避免触摸自己的眼睛、鼻子或嘴巴,因为病菌可以通过这些途径进行传播。

参与公众活动时应注意的事项

(1)如有不适,尤其是发热及(或)有咳嗽、打喷嚏等呼吸道感染症状,就不应前往活动,应尽早找医生诊治。

(2)保持良好个人卫生。打喷嚏或咳嗽时应掩盖口鼻,其后立刻用洗手液洗手。

(3)在触摸眼睛、口或鼻前、进食前及如厕后都应该用洗手液洗手,其后用纸巾或烘干设备弄干双手。如没有洗手设施,则使用含65%~95%乙醇的洗手液消毒双手。

(4)不应吸烟;不要随地吐痰或乱抛垃圾。痰涎应用纸巾包好,弃置垃圾桶内。垃圾亦应弃置进垃圾桶内。

(5)回家后,应洗澡及洗头,清除身体上的污垢及细菌。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奥司他韦(美国罗氏公司生产的奥司他韦商品名为“达菲”)主要用于确诊甲型H1N1流感患者及其疑似患者和病例密切接触者等。除此之外,普通民众并不需要服用药品来预防。

美国推荐对下列人员预防服药:

(1)与流感病例(含疑似病例)有密切接触的家庭高危人群(例如具有某些慢性疾病患者、65岁及以上人群、5岁以下儿童、孕妇);

(2)流感综合征高危人群(患有某些慢性疾病),并且与流感病例(含疑似病例)有密切接触(如面对面)的学校儿童;

(3)去墨西哥旅游的人;

(4)医护人员或者公共卫生工作者,在流感病例(含疑似病例)传染期,与其有过密切接触,但未合理使用个人防护配置。

控制

家中有人出现甲型H1N1流感症状怎么办?

最好尽早将患者送到医院进行诊断。未诊断清楚前要将患者与家中其他人隔离开来,至少保持1米距离;照料病人时应用口罩等遮盖物遮掩住嘴和鼻子;不管是从商店购买的还是家中自制的遮盖物,都应在每次使用后丢弃或用适当方法彻底清洁;每次与病人接触后,都应该用肥皂彻底洗净双手;病人所居住的空间应保持空气流通,经常打开门窗保持通风;如果你所在的地区已经出现甲型H1N1流感病例,应协助卫生部门做好对表现出类似甲型H1N1流感症状家人的调查、管理和隔离救治工作。

觉得自己感染了甲型H1N1流感怎么办?

如果感觉不适,出现高烧、咳嗽或喉咙痛,应该待在家中,不要去上班、上学或者去其他人员密集的地方;多休息,喝大量的水;咳嗽或打喷嚏时,用一次性纸巾遮掩住嘴和鼻子,用完后的纸巾应处理妥当;勤洗手,每次洗手都应用肥皂彻底清洗,尤其咳嗽或打喷嚏后更应如此;将自己的症状告诉家人和朋友,并尽量避免与他人接触。立即去医疗机构,途中用口罩或其他东西遮盖住嘴和鼻子。

出境回国的注意事项

出境的注意事项

1.旅游前需预备的物品:

一般应急用品如纸巾、口罩等,以备不时之需。

含65%~95%乙醇的消毒剂,以便在没有洗手设备的情况下清洁及消毒双手。

询查好当地中国领事馆的联络电话。

2.旅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1)检疫:与检疫及卫生人员合作,完成必须的出入境程序及检疫措施。

(2)勤洗手:经常保持双手清洁,如厕后、进食前、处理食物前及触摸过公共对象后都应用洗手液洗手。避免触摸眼睛、鼻及口,如需触摸,应先洗手。如没有洗手设备,可用含酒精的消毒剂洗手。

(3)备用纸巾/手帕:打喷嚏及咳嗽时应用纸巾/手帕掩着口鼻。

(4)私人用品:不要共享毛巾及私人用品,以免传播疾病。

(5)口罩:可带备用口罩,以便自己/同团人员有呼吸系统病症时戴上。

(6)公筷及公匙:吃饭时应使用公筷及公匙,不应与人共享饭盒及饮品。

(7)如有不适,尤其是发热,应通知酒店及领队/导游或相关人员;患者及其照顾者应立刻戴上口罩;尽快安排医生诊治;留在房间内休息及暂时终止行程。

3.回国时的注意事项:

(1)从疫区归国入境时,如出现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应主动向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说明。

(2)从疫区归国2周内,如出现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应及时与当地卫生疾控部门联系。

如何正确洗手

特别提醒

什么时候应洗手

用洗手液彻底洗手或用乙醇搓手液消毒双手均可保持手部卫生。在以下几种情形下应洗手:

(1)在接触眼、鼻及口前;

(2)进食及处理食物前;

(3)如厕后;

(4)当手被呼吸道分泌物染污时,如打喷嚏及咳嗽后;

(5)触摸过公共对象,例如电梯扶手、升降机按钮及门柄后;

(6)为幼童或患者更换尿片后,及处理被染污的物件后;

(7)探访医院及饲养场的前后;

(8)接触动物或家禽后。

如何正确洗手?

一般情况下,当双手有明显污垢或可能被体液沾污,应用洗手液(肥皂)及清水洗手。

如双手没有明显污垢时,可用含70%~80%乙醇搓手液消毒双手。

洗手的正确程序:

(1)开水龙头冲洗双手。

(2)加入洗手液,用手擦出泡沫。

(3)最少用20秒时间揉擦手掌、手背、指隙、指背、拇指、指尖及手腕,揉擦时切勿冲水。

(4)揉擦后才用清水将双手彻底冲洗干净。

(5)用干净毛巾或抹手纸彻底抹干双手。

(6)双手洗干净后,关水时不要直接触摸水龙头,可先用抹手纸包裹着水龙头,或泼水将水龙头冲洗干净。

注意:

(1)切勿与别人共享毛巾或纸巾。

(2)擦过手的纸巾用后应妥善弃置。

(3)个人用的抹手毛巾应放置妥当,并应每日至少彻底清洗一次。

用酒精搓手液消毒双手的正确程序:

把足够分量的乙醇搓手液倒于掌心,然后揉擦手掌、手背、指隙、指背、拇指、指尖及手腕,各处至少20秒,直至双手干透。

正确使用口罩

如何正确戴口罩

佩戴外科口罩要注意的事项:

(1)佩戴口罩前,以及脱下口罩前后都必须洗手;

(2)要让口罩紧贴面部:

①口罩有颜色的一面向外,有金属片的一边向上;

②系紧固定口罩的绳子,或把口罩的橡皮筋绕在耳朵上,使口罩紧贴面部;

③口罩应完全覆盖口鼻和下巴;

④把口罩上的金属片沿鼻梁两侧按紧,使口罩紧贴面部。

(3)佩戴口罩后,要避免触摸口罩,以防降低保护作用;若必须触摸口罩,在触摸前后都要彻底洗手。

(4)脱下口罩时,应尽量避免触摸口罩向外部分,因为这部分可能已沾染病菌。

(5)脱下口罩后,放入胶袋或纸袋内包好,再放入有盖的垃圾桶内。

(6)外科口罩至少每天更换1次,口罩如有破损或弄污,应立即更换。

返回原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