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刘科全:中国信息安全的破局之路

互联网 | 编辑: 杨剑锋 2009-05-22 00:30:00转载 一键看全文

现状:信息安全企业的迷茫与无奈

中国的信息安全企业经过20年的发展,取得了众多令我们骄傲的成绩。特别是从90年代后期开始,中国涌现出了数百家信息安全企业,呈现出百花齐放、欣欣向荣的景象。

但时隔不久,到了2004年前后,这些曾经辉煌的企业都先后遭遇到了各自的问题。有的是资金链出现问题使得无法长大,有的是内部策略出现错误,也有的是因为研发等技术力量的储备不足……

那么,这种情况是巧合吗?还是其中蕴含着什么玄妙?就此,记者近日与联想网御总裁刘科全先生进行了深入的沟通。

现状:信息安全企业的迷茫与无奈

信息安全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特殊不仅仅在于它的年轻,更在于它是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结果。相对于传统企业,信息安全企业要想有长远发展,必须在技术沉淀、产品、理念以及服务质量等所有方面拥有足够的实力;此外,由于信息安全是特殊行业,诸多的行业准入和中国相对比较薄弱的基础,也让中国信息安全企业面临巨大的压力。

刘科全的身上,显然压力就不小。

在将近十年的光阴中,笔者曾多次见到刘科全先生。此前,刘科全曾担任联想网御的总工程师,曾经长期主持产品和技术研发工作;2005年之后,刘科全成为历经人事动荡之后的联想网御的掌门人。如今,作为总裁的刘科全比当年担任总工的他,儒雅依旧,却多了几分沧桑和思索。

对笔者提出的国内成功与失败信息安全企业的规律时,刘科全挥了挥手说:其实,一家信息安全企业,要想持续性发展,必须有三个必要条件:首先,这家企业必须有长期的技术积累,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其次,必须有完善的服务体系和服务队伍;第三,必须有符合企业自身情况的经营模式和策略,能全面满足用户需求。

也许看起来这些条件都不算夸张,但是,在中国信息安全刚开始发展的那个阶段,谈论这些似乎都有些“遥远”。刘科全回忆说,2004年之前的很多现象,现在看都是“假象”。在那个高速发展的时代,只要你跨过了一定的准入门槛,借助各方面的资源,一个几十人甚至十几人的企业,都有可能活得相当舒服。既然这样,那么大家干嘛还要投入巨大的研发?

但是,当高速增长的好日子不在,简单的洗牌之后,大浪淘尽之后的中国信息安全企业,留下的是一个令人尴尬的境地。

提示:试试键盘 “← →”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总共 3 页123
一键看全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