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IT架构管理开始向效率管理发展

互联网 | 编辑: 江海明 2009-05-27 18:30:00原创

虚拟机与物理机,xNix与Windows,开源解决方案与闭源解决方案,云计算时代中的IT管理正在面临复杂性的成倍增长与管理难度大幅提高的挑战。

据IDC称,2009年虚拟机的出货量将会比物理服务器多出10%,而且,他们还预测说,到2013年虚拟机和物理服务器的出货量之比将达到3:2。“我们认为当前的经济危机将越来越多地影响到虚拟化的采用,企业压缩现有的资产成本的需要、以及市场对新硬件的需求疲软等各种因素都在扩大虚拟化的影响力,”European Enterprise Servers项目总监Nathanie lMartinez说道,“从供应方看,这种趋势已经变得很明显。例如老牌厂商都转为将服务器设计成虚拟化友好的架构,新晋厂商则直接推出完全虚拟化的x86服务器产品。”

尽管虚拟化的增长会带来经济效益,但也可能会造成其他问题。虚拟化管理的目的就在于,当计算环境日益复杂时,如何才能更好地看清楚哪些进程是正确的,哪些进程是错误的,以及为什么错了。虚拟资源的介入让本来就非常复杂的管理体系变得更加难以驾驭。在容量规划、资源配置和系统监控等不同层面,IT管理者不得不面临由物理资源和虚拟资源产生的双重管理问题,这让本来就已承受烦琐工作和沉重压力的他们,陷入了新的窘境。

而在服务器操作领域,Unix市场的衰退也正是Linux市场繁荣的另一种说法。“我们开始看到,很多企业已经把更多的关键任务应用放在了Linux上,由此开始,Linux的强仅增长指日可待,”惠普Insight管理平台营销经理Ute Albert说。今年年初,她就曾表示说,惠普将会把已经支持Windows平台的某些功能,如容量规划等也在Linux平台上实现。

美国企业管理协会的报告称,Linux在大型机上的采用率在过去两年中已增加了72%,而在同一时期中,Linux在x86上使用率的增长也只有57%。

推动混源架构流行的主要动力来自用户对基础设施建设的多样化需求,以此促进商业软件与开源软件在市场上从针锋相对向和平共存转变,并开始从不同层面展开交互。最典型的例子就是Novell与微软之间在“互操作性”方面的合作,自从2006年11月18日双方签署合作以来,微软和Novell又新增了 200多个共同客户,包括BP石油国际有限公司、中国移动、富士通服务有限公司等。他们都通过微软购买了为期三年的 Novell SUSE Linux Enterprise Server优先支持订阅服务。两家公司在2006年11月签署为期五年的协议时,微软购买了Novell证书并面向客户提供,让他们能够凭借证书直接从 Novell获得SUSE Linux Enterprise相关的订阅服务。在签订协议的前两年期间, 80%的原始订阅客户已经向Novell下单。

4大管理厂商BMC、CA、惠普和IBM都在着手研发混合环境下的解决方案,通过升级他们的单一平台产品以便能更好地管理Linux应用。而影响次于它们的一批厂商,还有很多新兴企业和开源厂商也在准备提供一些管理工具企图在这个市场上分一杯羹。

随着解决方案所包含的开源内容(从中间件到业务应用)日益增多,开源将成为帮助管理层应对不断增长的压力的关键,帮助他们将IT与业务目标结合统一,同时做到降低成本、更有效地利用现有资产。

异构管理的趋势迫使IT部门去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跨系统的管理几乎很少有共同之处,随着管理服务越来越多地组成了可同时在企业内部和外部运行的大量的应用,因此监控所有的应用组件、应用所在的平台以及应用组件之间相关性的工作复杂化了。

让我们简单回顾一下IT管理的历史,在信息化发展的早期,由于IT实施成本高昂、相关专家资源稀缺,集中式IT运营方式是当时企业唯一可行的结构方式;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由于IT技术成本大幅度下降、专业IT人才大规模涌现,IT公司层出不穷,用于分布式计算的 Client/Server软硬件加速了分散管理潮流的发展;此后,呈几何级增长的商用台式机使得企业的雇员们对本地服务器求之若渴,因此更多的企业开始尝试着对部分IT运营采取分散的模式,以适应企业运营单位的需求并缓解IT运营的支出与性能的紧张关系。在过去的10年中,随着虚拟化、异构系统、开源与商业模式之争,IT架构的潮流如同钟摆--又再次回摆到集中方式。

CIO们仍然需要面对同一个基本问题“什么样的组织架构适合企业的IT运营要求?”,尽管IT硬件设备的采购成本依旧不菲,各种新技术依然层出不穷,分散管理与集中管理依旧是一个不能兼得专业性与统一性的矛盾。而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迅速削减的IT支出正在让本已焦头烂额的CIO们再次面对如何从成本中心转化为利润中心的质疑。这促使IT架构的作用必须更加直观,也对IT架构的变革提出更加苛刻的要求,仅仅解决管理问题并不是CEO们想看到的局面,CIO们必须马不停蹄的继续深化IT管理的应用深度,尽快完成“IT管理”向“IT效率管理”的转变。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