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页
从3G发牌伊始,资费就成为产业链各环节乃至全社会关注的重点。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将是撬动市场最为有力的杠杆。
但是对于运营商而言,事情并不简单。
资费低,无法收回成本,资费高,无法形成规模,要规模还是要效益,构成了3G资费设计的两难选择。在3G导入期,运营商亟需为资费在3G发展中的作用和方向做一个明确的定位,系统地考虑现有业务和3G业务定价,以成本为前提设计资费。
当中国移动的5元30M到200元5G的标准推出时,许多人喊“贵”;当中国电信160元300小时到300元360小时按时长计费模式推出时,又有人认为暗藏“资费陷阱”;当中国联通186元10G+M/T模式推出时,仍然有人喊贵。根据首份《全国网民3G调查报告》显示,有49.2%的网民表示影响其升级到3G的最大阻力依然是“上网资费太高”,而“3G应用太少”则构成第三大阻力,占17.5%。
民意已然如此,运营商又将如何选择?
导入期资费应成本导向
资费低,无法收回成本,资费高,无法形成规模,要规模还是要收益,构成了3G资费设计的两难选择。在3G导入期,我们需要为3G资费在3G发展中的作用和方向做一个明确的定位。
今日之中国3G,争论最烈的话题,无疑是资费。
当中国移动的5元30M到200元5G的流量计费模式推出时,许多人喊“贵”;当中国电信的160元300小时到300元360小时按时长计费模式推出时,又有人认为暗藏“资费陷阱”;当中国联通的186元10G+按内容计费模式推出时,还有人认为“更贵”。那么,中国3G的资费应如何设计才算合理呢?
王欢是一位在移动地方公司研究市场定价的专业人士,他告诉记者:“很多分析人士,从来没有亲身坐在市场里把一个产品努力地先后推销给10个人,所以,他往往把自身的经验,当成社会普遍行为。实际上,这些上网时间大大超过平均数字的人,本身就不能代表大多数网民。”3G资费高还是低,不应由这些“口水”决定。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规划研究院市场经营研究部专家吕新杰告诉记者,电信资费的调整要做到“有理”、“有利”和“有节”,采取盲目迎合的态度去降低和取消某些电信资费的做法不可取。他认为,3G资费不应偏离成本原则,更要保证从2G到3G性价比的延续性和合理性。
一位运营商决策人对记者的表述更是直截了当:“3G资费不应该低,任何电信经营者都不能让自己的2G和3G网络之间打价格战‘左右互搏’。”
但是,如果3G资费过高,是否会阻碍其规模发展的进程?3G资费在3G发展中的作用,必须做一个明确的定位。
3G资费的成本法则
首先我们要知道资费高低能决定什么,又被什么所决定。
吕新杰告诉记者,采用降价手段时,要考虑电信业务的需求弹性,如果某项电信业务的弹性是大于1的,那么降价无疑是好的,收入损失能够被业务量增加带来的收入所弥补。但如果某项电信业务的价格弹性是小于1的,那么降价就不是好事了。
市场调查表明,实际上当前的3G需求弹性是非常小的,受制于特色业务不明显、终端需要更换等因素,大多数用户并不会马上从2G转向3G,所以短期内只能锁定一部分高端和时尚人群,这时降价未必能带来好处。
其实,价格高低并不是影响用户对3G资费满意度的唯一因素,广东移动的刘滨锐认为,一个业务计费模式存在三要素:首先是规则,即计费的方式方法,对于客户来说,首要的要求是简单,可感知;其次才是价格,对客户来说,肯定要求一定服务质量下的最低价格;第三是账单,即客户查询,支付的便捷和准确。如果这三方面能有一个综合的良好资费体验,即使价格较高,3G资费仍会受到用户的认可。
按照经典的定价理论,一个产品的定价方法则可分为成本导向定价法和需求导向定价法以及竞争导向定价法。在中国3G导入期,如前文所述,需求的弹性不大;而竞争导向定价本身对市场成熟度、选择自由度、信息对称性、监管环境等都有较高要求,显然处于启步阶段的我国3G通信并不满足这些条件,因此3G定价的最终原则将是成本导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