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评析:Web 3.0会是什么样子?

互联网 | 编辑: 邹震 2009-07-02 00:00:00原创-特约 一键看全文

第二页

科技与人类总有一种相互推动的关系

有人突然有了一个“假如我们能够做到这样就好了”的想法,它激发了研究人员进行发明创造。或者,从实验室中研发出一项技术,营销团队说服人们来使用它。但不论这个过程由谁来开始,有些技术可能从来就没有发挥过作用,而有些技术则为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尽管还没有出现突破性的进展,但Web 3.0的普及只是个时间问题。由于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它将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价值。

围绕运营商构成的Web3.0生态系统
在移动领域,通过启用各种网络功能,移动运营商可以具体判断谁是他们的用户,他们做了什么,什么时间做和他们所在的位置。人物、事件、时间、地点-无论是最终用户的个人资料数据,所处的准确地理位置,或者通过语音和短信随时保持的连通状态-移动运营商可以任意支配这一独特和宝贵的客户数据。而新一代的Web服务和应用则可以获取和利用这些有价值的数据。

但是,这些应用会是什么样子呢?它们能提供什么?它们如何将个性化服务带到全新的层面?运营商如何利用网络社区技术实现创新,同时实现实时网络管理呢?互联网与移动技术的结合,将预示着一个新的动态网络个性化时代的出现——这是Web 3.0的基础。

泰乐观点——智能流量管理实现个性化Web体验

移动运营商要平滑过渡到新的面向应用的传送模式,就必须在其基础网络设施上建立一种新型的智能网络。通过带有智能层的路由设备,根据具体的服务以及快速、有效提供服务所需的带宽来区分通过网络的不同流量类型。这种网络智能系统可以根据具体的网络功能传送流量——无论是根据特定位置、环境、播放的媒体内容还是简单被动的Web浏览都可以实现。

这样,运营商便可以实现一种新型的智能流量管理模式,从网络核心到边缘实现“智能”路由,从而将其网络资产通过新的方式创造新的价值。
这是不是将网络商品化了呢?是的,但这种方式使运营商成为一名聪明的“管道工”,同时又可以通过建立更简便、更有效和更具成本效益的基础网络设施而降低成本——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这样一来,就实现了一个真正的“移动互联网”—— 一个为最终用户量身订做的、个性化的、相互关联的、并根据个人兴趣和需要,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不断更新的、面向应用的Web体验。

泰乐的这一构想带来了一个理想的双层网络模型——一个是虚拟的“智能”层,用于面向应用的智能流量,同时需要采用不同的网络数据来持续更新,如个人用户的信息或其所处位置等;另一个则是“非智能”层,用于传输大量常规的被动流量。

提示:试试键盘 “← →”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总共 2 页< 上一页12
一键看全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