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个人即时通信工具模式上的照搬与自身运营属性的限制,互联网企业在企业即时通信领域尽管涉足最早,却始终难以找到发展的出路。但是,当通信企业入主该领域之后,市场顿时风生水起。表面上看,强势产品赢得了用户,然而,这实际上昭示出了一种必然。
模式创新“术”不同
沟通的即时与便利使得即时通信工具(IM)在诞生之初便得到个人用户广泛欢迎,同时也受到了企业用户的关注。在庞大的企业市场面前,诸多互联网厂商希冀将这一成功模式复制到企业层面。但是,以IM为蓝本打造的企业即时通信一直无法摆脱浓重的个人色彩,同时,昂贵的硬件布署无形中又为企业增加成本,加之布署之后还要进行相应的技术维护储备。这无形中为企业的选择设置了价格与技术的门槛。
模式的照搬显然未能为企业即时通信工具打开出路,国内企业即时通信市场长久陷于缓慢发展的窘境,这使得以思科为代表的硬件巨头纷纷将目光投向了国际性企业,而国内互联网企业对企业市场的推动力同样难以为继。企业即时通信市场一时间前途未卜。
正当业内普遍对企业即时通信的价值产生疑问之际,08年5月,263网络通信率先推出面向国内中小企业的企业即时通信工具263EM。该产品以创新模式为主打,无需企业投入硬件设备和技术维护人员,即可实现企业沟通。模式创新带来的低成本、低门槛优势使其在中小企业领域迅速引发了轰动。
与以往企业即时通信工具的主要区别在于,263EM采用了服务的整合模式,将企业邮箱、即时通信、电话会议以及文件柜等独立服务集于一身,有效降低了企业的协同问题与通信成本。
此外,263EM一改与硬件捆绑的服务模式,企业用户只需下载客户端,即可得到企业即时通信服务,同时,明确的企业组织结构列表与通信录功能极大的增强了产品的易用性。这是以263为代表的新通信企业与互联网企业在企业即时通信产品形态与理念上的不同,也是“术”的不同。
运营服务 “道”不同
如果说,模式创新使得企业即时通信工具在产品形态与理念上形成迥异,那么,263EM最终打破固有局面的另一特色运营服务则展示了类企业在“道”上的不同理解。
IM的成功让企业即时通信工具难免带有浓重的个人色彩,这可称为互联网企业的“道”。然而,在面对企业级产品的时候,以流量为王的互联网企业难免力不从心。企业买产品,用产品完全成为企业自身问题,无论维护还维修都需要配备技术人员。他们的企业即时通信工具完全是一个产品,一种功能,产品出现任何为题,需要自行解决,这是互联网企业“道”上的短板。
然而,购买通信企业的服务便不会出现这一问题。以263EM为例,整套EM不是一个产品,而是一项服务。263全程处理和解决用户所需的问题。
此外,263拥有业内唯一的自有机房。该机房承载着其EM服务的运营,这也是用户无需为服务布署硬件的原因。企业购买263EM,263负责全程监控,系统维护以及持续运营。可以说,263是为企业用户提供整套的服务保障。用263总裁芦兵的话说,用户购买的不是简单的产品,而是服务,为服务付费。
两类企业对“道”的不同理解,使得企业即时通信工具的发展进一步分化。
新通信战略成大“势”
基于263新通信战略指导的EM,凭借模式创新与运营服务的特色,推出后迅速打开市场,而国内最早涉足该领域的互联网企业始终难以在该领域有所斩获。
263EM能够盘活国内企业即时通信市场,模式创新与运营服务功不可没,但是,追本溯源在于其多年来坚持的新通信战略,即利用新技术,创造新模式,为企业用户提供“更便宜 更便捷”的企业通信服务。创新的模式使得263EM无需与硬件捆绑,并整合了企业邮箱、电话会议等多种企业通信功能,这降低了企业的投入成本。同时,运营服务使得263EM称为了一种企业为之付费的服务。这些都是对263新通信战略的有力佐证。
正是在新通信战略的引导下,263EM通过新技术的引入,实现了模式的创新,加之通信企业与生俱来的运营服务属性,让其一举敲开了企业即时通信市场的大门。新通信战略的指引最终促成了市场选择的必然。
互联网企业打造的个人即时通信大获成功,而通信企业则斩获企业即时通信的市场份额。初看起来仿佛偶然。但是,个人即时通信领域的成功激发了互联网企业将其复制到企业市场,却受限行业属性无法理解作为通信服务的本质,而通信企业凭借先天优势,进入该领域之初便占得先机。这实际上是市场选择的必然。263EM的成功便是市场选择的必然。
业内人士表示,263EM在模式上的创新与运营服务解决了企业即时通信市场长期的诟病,为国内企业即时通信市场翻开了新的发展篇章。同时,也激发了通信行业业内对于模式创新以及运营服务新的思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