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盟百度短短10个月,CTO李一男已经在互联网技术领域收获了巨大的实力和信心,在8月18日百度2009技术创新大会上,李一男在CEO李彦宏阐述完“框计算”的理念和构想后,以排山倒海之势,向外界再次展示了一系列百度已经在业内取得重要影响或即将取得重要影响的产品。李一男同时表示,“百度每天接受网民的数十亿次关键字请求,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能够更清楚地知道网民的需求,在满足这些需求的同时,我们不可避免地,获取到更多创新和前进的动力,这就像一个‘滚雪球’的过程,百度技术和产品创新的前景是无限的。”
五大产品登台亮相
李一男在大会上首先介绍了“框计算”理念下包括阿拉丁平台、新一代百度地图搜索引擎、百度百科、掌上百度、凤巢等在内的五大产品和技术应用。
李一男着重介绍了新一代百度地图引擎,与其它服务商提供的网络地图搜索引擎相比,百度地图在空间数据仓库的建设和挖掘、路线规划算法等多个方面有了巨大进步,在多种应用方面实现了突破性的领先,比如,公交线路检索、鼠标调整公交起点终点、全屏、视野内检索、测距、截图等等。新的百度地图搜索引擎强化了“空间搜索”和“视野内搜索”的概念,也就是说,在识别用户的需求时,不再依赖具体的地址名词进行搜索,而是加入了对地址的智能化理解,将搜索范围延展到空间。在新的百度地图引擎中,用户不仅可以查询有特定名称的街道、商场、楼盘的地理位置,也可以找到这个地址旁边的用户事先不知道名称的所有餐馆、学校、银行、公园、停车场,甚至能够精准查找到一台小小的ATM提款机。
而谈到百度阿拉丁开放平台和知识社区产品百度百科,李一男也非常自豪和兴奋,前者使更多互联网优质服务和内容能以最便捷的方式融入百度平台,后者更调动数亿网民人脑中的智慧,不断加强百度百科内容服务的全面性和权威性,这些产品都大大增强了百度用户的使用体验和用户黏性。会上,李一男也透露百度近期将发布“掌上百度”,将整个百度的“框计算”平台由传统的互联网领域向无线终端迁移,并表示将继续加大在“凤巢”项目的研发力度,促进“框计算”在商业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围绕用户需求进行创新
演讲中,李一男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是“用户需求”,认为片面地讨论技术本身并没有意义,技术始终应该服务于用户需求。
从本质上来看,百度是一个用户需求的巨大入口。作为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百度每天要接受来自138个国家数十亿次的关键字查询,而每一次查询都意味着一次最直接的用户需求表达。因此,“从用户需求”出发并不仅仅是一句托词,如何识别这些海量用户需求,实实在在成了百度需要发展的关键技术和核心竞争力。
所谓“需求识别”,就是确定用户究竟要互联网为他做什么,这是互联网科学最复杂和最具技术含量的一个领域,下面又包括语义分析、行为分析、智能人机交互、海量计算处理等子领域。以搜索的用户需求识别为例,如有人希望从互联网得到一个“形容很开心的句子”,这个请求首先被拆成不同粒度的20个语义单位进行分析,后台要经过3亿次计算来识别这个需求,并在100亿个网页资源中检索并进行需求分配,而整个过程却需要在不到十分之一秒内完成。在用户需求识别技术方面,百度目前在全球范围内都是最强的,每天要从搜索框中获取超过10亿次搜索请求,并要一一在极短时间内对这些需求进行识别响应。
李一男超越常人的一点是,他不仅将需求识别看成是一种技术挑战,更将海量的用户需求当做百度最有价值的技术研发资产,当做推动百度不断自主创新的动力。在这个意义上,“滚雪球”是一种技术发展模式,更是一个中国互联网技术要领先世界的宣言书和挑战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