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一场变革正在中国发生——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在互联网上展现个性,寻求认同,而他们以前往往羞于说出“我”字。
自从中国从1994年4月20日正式纳入全球互联网,互联网的使用从最初的千余名科学家走向大众。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7月发布的报告说明,截至今年上半年,中国网民已达3.38亿人,位列世界第一。
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胡启恒认为,互联网给习惯沉默的中国人提供了一个表达自我、交流思想的平台,促进了他们个人意识和公民意识的发展,推动着中国社会的进步。
生活在重庆的张洁是中国数量庞大的网民中的一员。自从10年前第一次接触网络,到现在日常通过电子邮件与客户沟通,上QQ与亲朋交流,在淘宝购物,在天涯论坛“看帖”,在博客上记录心情——网络已成为这位26岁的杂志女编辑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然而,对张洁而言,网络不仅给她的生活带来便捷,更重要的是,互联网出现前自己信息获取的渠道少,也缺少多元的声音,“它开辟了另一条思考的路径”。
张洁最常去的网站是天涯论坛,而关注社会民生热点的“天涯杂谈”是她最喜欢的版块。创建于1999年的“天涯”是中国最“火”的网络社区之一。张洁在此化身为网民“草草”,虽然习惯“潜水”,但也会时而就关注的话题“回帖、发帖”,最近她最关注重庆打击“黑社会”的事件。
“有人叫好,有人质疑其长期的效果,有人提出治标更要治本——各种声音交织碰撞在一起,让我学会了质疑和思考,并开始查看多方意见,形成自己的判断,”张洁说。“互联网不光是让我有一个ID,它让我变成一个跟以前不同的自己,一个有独立思维和开放胸怀的自己。”
“草草”的经历不是个案。“天涯杂谈”的月访问量上亿,是中国最大的民生论坛。版主小党说,其火爆的原因是“在这个开放和宽容的交流平台上,每个人都能够发表自己的意见,展开讨论,甚至争论”。
然而小党的父母对这一切感到“不习惯”,虽然也开始用网络看新闻、发邮件,但当得知小党对一些“敏感话题”发表意见,他们总是会规劝。“让我要慎言,要有所保留,表达在他们那里似乎并不重要。”小党说。
不过这个25岁的小伙子对此并不以为然。从网友质疑到最终推翻官方结论的“真假华南虎”事件到近期香港网友梁海明就台湾风灾发帖,倡议为台湾同胞祈福、募捐,小党自豪地认为“天涯杂谈”增强了网民的社会责任感。
他说:“对于我们,表达被视为一种权利和责任。网络激发了我们的公民责任感,我需要说出我所想的。”
但小党同时反对在网上散布不负责任的言论,做不符合法规、损人利己的事情。“真正负责任的网民在网上发表的声音是理性、客观和真实的。”他说。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高级分析师陈建功认为互联网带给中国人的最大的变化是多元化和主体意识的抬升,有利于公民社会的建立。
“改革开放前完全是一元化的和政治挂帅的;而改革开放后中国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那时思想文化领域和政治领域的改革常常多由权力精英来主导和推动的,而互联网则从某种程度上促成了全民参与和全民推动。”他说。
作为中国互联网发展的重要历史见证人之一,时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的胡启恒在1994年代表中方向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重申联入互联网的要求并得到许可,使中国最终得以全面纳入世界互联网系统。
胡启恒说,网络正在塑造一代中国人,他们与父辈不同,在自身兴趣和社会倾向前面,他们有更大的自由去追求前者。这种类似的情况也曾发生在美国的六、七十年代,而这一切在中国发生、发展得更快。
“一个民族要想成为有创造性的伟大的民族,就要鼓励个性的表达,网络正在加快中国人个性的成熟。”她说。
中国社科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郭良认为这一切的改变根源于中国社会的开放发展,网络只是一个反映这些变化的平台,一个促进这些变化发展的加速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