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数字显示,2008年底全球制造业综合PMI(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降至有纪录以来最低点36.4;中国PMI指数降至最低水平40.9。由于中国是制造业大国,经济危机的到来,让人们对2009年靠制造业信息化拉动内需寄予了厚望
。在日前举行的2009中国制造业信息化新年趋势论坛上,专家学者和企业家纷纷表示,面对金融寒冬,制造业信息化不仅将在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缩短研发周期、节能降耗等方面拥有巨大的腾挪施展空间,而且在全球经济大格局下,还面临加快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的巨大机遇。专家指出,借助全球经济拐点的有利时机,制造业信息化将引导中国制造借助信息技术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企业转型、制造服务业发展,信息技术及网络技术将支撑制造业信息技术的深化应用。
大空间:
从单项信息应用到集成信息能力
2008年,中国工业化进程处于加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在由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震荡中,中国工业支柱的制造业必须更进一步创新求生,谋取长远发展,向全球制造产业链高端迈进。作为中国工业体系中举足轻重组成部分的制造业,信息化应用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企业的后发动力和国际竞争力。许多专家指出,随着制造企业集团化、集群化的进程的加快,制造业信息化也从以往的单项信息应用向集成信息能力的提升转变。
制造企业集团化、集群化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在此影响下,制造业信息技术应用的集成化趋势也显现出来。国家开发银行信息总监胡本刚认为,集团化能够使龙头企业有更多主导作用,使同种的产业群在某个地区有机地聚合在一起,通过最有效的分工,共同赢得地区的竞争优势;制造业正向全面的信息化迈进,主要表现在我们对制造的信息的控制,实现制造的高速、精密、智能、周期缩短、质量保证、成本降低、高附加值等。其关键在于信息技术和工业技术的融合。我们看到,CAD、CAE、物流管理、供应链、数控系统等已迅速开展起来;服务化覆盖着产品的售后服务、报废和回收,已成为制造业发展的趋势,服务不仅有利于保持品牌的特色,更重要的是保持客户,延长产业链,是获取更多产业利润的重要方式;品牌化是强调市场竞争能力的关键。品牌不仅是表现产品的品质,最主要是提高了企业的市场开拓能力、持续发展能力以及利润扩展能力。
网络化制造是集成信息能力的重要方向。按照郎咸平教授的看法,在国际产业链的七个环节中,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零售这前六个环节创造出90%的产值,第七个环节中国制造只创造出10%的价值。中国制造业要突围,就是要向上面六个价值领域突围。信息化在这方面提供了机会,产品设计可以在网上进行,实现WebToCAD;要变拥有为控制,增强整合、管理资源的能力;要通过订单管理,实现大规模定制;要压缩批零环节,实现产销直接响应。一个重要的方向就是转向网络化制造,共享信息设施,共享信息资源,在此基础上通过提高协同能力,进一步降低成本,降低交易费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的姜奇平认为,作为信息化关键环节的信息技术应用,本身就是通用技术上的集成创新;信息化还推动了中央企业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从传统方式创新向现代方式创新转型。例如,中国电力工程集团公司信息化对集成创新作出了贡献;宝钢的一钢项目建设中全面融合信息技术,通过引进消化吸收,集成创新,投产时间提前4年,直接创造经济效益100多亿元;在神七和歼十等重大工程中,信息化对自主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
大格局:
从生产型制造到服务型制造
经过30年的持续、快速发展,中国制造业通过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实现升级转型成为必然,在此背景下必然加速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进而催生了“现代制造服务业”。原中国机械工业部部长何光远指出,目前发达国家已基本实现工业化,制造业正加快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服务业正在从传统的服务经济向现代服务经济转型。
制造服务业是指向产品产生过程和产品使用过程所提供的各种形式的服务业,而现代制造服务业,就是指融合了互联网、通信、计算机等信息化手段和现代管理思想与方法的制造服务业。它将信息化作为提供服务的平台和工具,借助于信息化手段把服务向业务链的前端和后端延伸,扩大了服务范围,拓展了服务群体,并且能够快速获得客户的反馈,便于不断优化服务内容,持续改进服务质量。
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为现代制造服务业提供了技术保障。信息化的作用表现在为各制造行业的服务之中,并与各制造行业融合发展。在融合发展中,信息化充分发挥了“倍增器”和“催化剂”的作用。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为现代制造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借助于二者的融合,电子商务、物流与供应链、金融保险业、管理咨询业、信息服务业以及基于产业和产业集群的协作等这些服务性产业,得到了快速、深入发展。同时,两化融合也推动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例如设计、研发、管理咨询以及各类中介等制造的前端活动,以及下料配送、维修、检测、备件配件供应、生产线的上线物流、设备改造等,借助两化融合的技术手段实现了升华,其服务模式都得以不断改进和优化,服务质量都得到了更好的监控和提高。
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为现代制造服务业提供了产业基础。一般来说,产业融合是由于信息技术、高新技术或其他因素作用于既有产业,使得两种或多种产业融为一体,催生出新的产业属性。产业融合发展就是借助产业融合的作用,提升整个产业链的竞争力,实现各产业的协调发展。产业融合发展是人类进步、社会生产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必然趋势,是现代产业经济发展的一种新特征。企业价值链之间的差异,决定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差异化。微笑曲线告诉我们,制造、加工、装配环节始终是利润率最低的环节,而产品研发、售后服务则处于价值链曲线的高端。全球制造业的发展,已经呈现出一种新趋势,就是制造业企业由仅仅提供物品或物品与附加服务向“物品-服务包”转变。这个“包”包括物品、服务、支持、自我服务和知识,并且服务在整个“包”中居于主导地位,是增加值的主要来源。这就是制造业服务化,或者说是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为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提供了产业基础。
业内专家指出,借助全球经济拐点的有利时机,中国制造不仅将借助信息化实现产品转型、产业结构调整、向制造价值链高端迈进,更是培育和发展生产企业服务业的良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