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门铁克评出史上十大最具威胁病毒

互联网 | 编辑: 黄蔚 2009-09-15 00:00:00转载 一键看全文

震荡波Sasser

6、红色代码Code Red (2001)

“红色代码”是利用微软已知的溢出漏洞,通过80端口来传播到其它计算机的WEB页服务器上。由于该病毒可以获得受感染WEB服务器的超级用户的安全权限,为黑客入侵敞开了大门,因此会给计算机用户的安全造成一定程度的威胁。

当时,有部分国外安全专家坚称,红色代码病毒是由中国黑客制造并传播的。

7、Nimda (2001)

一种更具破坏力的恶意代码——Nimda worm 蠕虫开始在Internet上迅速蔓延传播。Nimda蠕虫病毒感染Windows 系列多种计算机系统,通过多种渠道传播,其传播速度之快、影响范围之广、破坏力之强都超过Code Red II。

8、震荡波Sasser (2004)

2004年的毒王宝座最终被“震荡波”病毒夺得。2004年"五一"期间及其后的短短的十几天内,一个叫“震荡 波”的蠕虫病毒席卷了全世界,数千万的电脑瘫痪,数亿的财产在这次浩劫中付诸东流。“震荡波”一夜之间成为家喻户晓的病毒,至今许多电脑用户仍心有余悸, 其毒性之大,造成后果之严重堪称2004年之最。

“震荡波”由18岁的德国少年斯文·扬森编写,该病毒跟2003年的"冲击波"病毒非常类似,同属于的网络蠕虫,感染Windows 2000、XP系统,造成计算机运行异常缓慢、网络不畅通,并让系统不停重新启动。

9、暴风Storm 2007

可怜的微软,总是成为病毒攻击的目标,与之前的冲击波病毒类似,Storm发动拒绝服务攻击(DoS)攻击微软的官方网站使其瘫痪。赛门铁克统计后发现,中病毒的前五分钟内会发送1800封电子邮件。

10、莫里斯MORRIS(1988)

MORRIS虽然不是最早出现的计算机病毒(Elk Cloner被认为是全球第一款个人计算机病),但是它造成了第一次广泛的传播范围,共感染了连接到互联网上的6000台大学和军用计算机。

MORRIS的作者是一名学生,他最初的目的并不是瘫痪其它计算机,而是写出可以自我复制的软件。但是,由于程序的循环没有处理好,计算机会不停地执行、复制MORRIS,最终导致死机,由此产生了第一个影响巨大的计算机病毒。

提示:试试键盘 “← →”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总共 2 页< 上一页12
一键看全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