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潮服务器:从玻璃房子到产业之路

互联网 | 编辑: 杨雪姣 2009-10-01 00:00:00原创-特约 返回原文

1984年,浪潮推出了国内第一台PC机,到90年,浪潮成为当时PC销量过万台的两家企业之一。但随着中国酝酿加入WTO,互联网的发展,以及电脑的快速普及,国产PC的发展进入了寒冬。浪潮敏锐注意到环境的变化,向技术含量更高的产业——服务器进发。

浪潮服务器之路(一):冲破玻璃房子

浪潮服务器之路(一)

中国第一台服务器——浪潮SMP2000诞生

1983年,浪潮开发出国内第一台微型计算机,并很快批量投入市场。到上世纪90年初期,浪潮已经成为国内PC销量过万台的两家企业之一,市场占有率达到20%。但随着中国酝酿加入WTO、互联网的发展以及电脑的快速普及,浪潮敏锐意识到了PC市场环境的变化,转而向“技术含量更高”的服务器领域迈出了历史性的第一步,由此也奏响了中国服务器产业的开篇序曲。

1992年,中国开始酝酿加入WTO,在进口产品方面逐渐取消了各种限制,一大批国外品牌PC开始涌入中国市场,如AST、惠普、IBM、康柏等。由于国外品牌PC精细度极高,而价格却低出很多,使国产品牌受到极大冲击。销量下降,价格降低,PC市场已没有多大利润空间。

“PC做到那个份上,已经没有多少利润空间,浪潮必须抢占新的技术制高点。”时任浪潮技术副总工的孙总表示。

冲破“玻璃房子”

20世纪80、90年代,在巴统(巴黎统筹委员会)协议框架下,西方国家在高技术领域对我国进行封锁和限制,计算机就是其中之一。中国没有自己的服务器产业,为了开展石油勘探,当时的石油工业部物探局花“天价”购买了一台IBM大型机,在花费了巨额资金的同时,还必须接受对方苛刻的附加条件:把机器安放在一个中国人不得入内的透明的“玻璃屋子”里,以方便美国专家24小时监控,监控日志还要定期上交给美国政府审查。凡此种种,就是为了防止中国人将高性能计算机用于非民用目的。之后,由于勘探石油和其他科学研究的需要,中国不得不多次花高价购买IBM、SGI的高性能计算机,这些机器后期的集成与维护费用动辄以千万计,即便这样,他们也对中国买入的机器进行了功能上的种种限定。

起步阶段,国产市场几乎为零

如果说,最初浪潮人研发服务器的初衷是为了企业的生存和转型,那么,西方国家的高端技术封闭、“玻璃屋子”歧视和高昂的信息化成本 ,则使中国第一代服务器人萌生了极大的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

同时90年代初期,信息化建设正在悄悄兴起,金融、电信等行业已经开始上马自己的信息化项目,银行做跨行业务,需要大量的服务器,一般是RISC架构小型机或大型机,当时因为国内没有这种产品,都是从IBM、HP进口,一台价格动辄几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还有校园网的建设,当时学校都开始建设校园网,需要大量的服务器作为主机。

面对这个技术含量更高、利润空间更大的新兴市场,孙总果断向公司提出建议,独立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浪潮小型机服务器产品,这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工作也奠定了浪潮“二次创业”的基础。

1991至1992年,由于国外对中国技术的封锁,在国内找不到有关服务器的样品和技术资料,孙总便带领软件和硬件两个研发团队,在新加坡、香港这样巴统协议管不到的“边缘地带”,进行封闭开发。项目组将国外厂商废弃不用的小型机服务器一遍遍的拆卸,一遍遍的组装,终于弄明白了构造原理,确定了有关服务器的技术参数,并根据实物绘出精密的设计图纸。同时搜集了大量技术材料,还从美国买回很多服务器方面的书籍。项目组将机器的各个部件带回中国后,按照提前绘好的设计图纸,把一个个部件组装起来以后进行反复的调试。

中国信息化的羊皮卷(孙总研发手稿)

1993年3月,经过以孙总为组长的课题组近2年的攻坚战,中国第一台基于10颗处理器的小型机SMP2000在浪潮人手上诞生了。该产品基于IA开放架构,大量采用标准工业技术,能够实现大规模工业应用。国产IA架构的服务器研发成功,打破了国外对中国的技术封锁、应用限制,降低了服务器市场的产品价格,使得服务器在中国的广泛应用成为可能。SMP2000的问世,标志着中国服务器产业的诞生,是中国服务器产业迈出的第一步。孙总因此被后人称为“中国服务器之父”。

中国第一台基于10颗处理器的小型机服务器——浪潮SMP2000

精诚所至 叩开市场之门

新兴事务的崛起,都会遇到想象不到的阻力,只有经过狱火的锤炼,才能凤凰涅磐。

“有了产品仅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如何把产品销售出去,将技术成果转化为市场价值,还面临巨大的困难和阻力。”孙总坦言。

当时,一方面,服务器产品的用户主要集中在金融领域,国际品牌凭借其先入的优势,以及国际市场运作的成功经验,在产品、技术、渠道、服务、营销等方面牢牢地控制着国内市场。那时银行买服务器都是按长期项目来做的;而且国外的大型机基本都是RISC架构,购买的延续性很强。基于IA开放架构的浪潮小型机没有“插足”的地方。由于中国的服务器厂商比国外厂商的业务起步晚,没有品牌知名度,也不为客户所认同。服务器的高技术含量,国内客户对本土品牌的模糊认知,加上国外品牌和客户多年合作形成的默契,市场给国内服务器厂商留下的缝隙非常狭窄。

另一方面,PC的辉煌曾是浪潮的荣耀,但在这时却成为浪潮服务器进入市场的羁绊。由于浪潮PC起家,客户就感觉PC出身的浪潮,怎么能做只有外国人才能做好的小型机?再就是客户买国外厂商的两台小型机就可以出国培训,在当时出国限制很严的条件下,这个条件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同时,当时浪潮内部销售体系混乱,销售人员对服务器缺乏足够的认知,也缺乏销售的信心,只愿意卖熟悉的PC等产品。所以,负责产品研发的技术人员又走到了销售的一线。直到94年,第一台SMP2000才卖了出去。

1994年,作为SMP2000研发负责人的孙丕恕,来到山东德州中行,千方百计劝说用户先试用,许诺货款以后再说。在随后的近半年时间里,孙总开着一辆丰田面包车几乎天天都到德州中行“软磨硬泡”,而他的几个研发员更是干脆吃住在那儿,每天晚间用自己的研发系统来代替外国品牌机进行系统应用测试,经过一段时间的比照检验,SMP2000完全可以替代外国的品牌机,产品的保证和浪潮人的执着打动了客户,德州中行最终以每台差不多100万人民币的价格购买了两台浪潮小型机。孙总兴奋之余,还专门在德州中行花50块钱开了一个账户。

当时,浪潮服务器有三个竞争优势:一是价格低。国外厂商一般做下来,每个业务大概需要500万元,而由浪潮来做费用仅在100多万左右,有强大的价格成本优势。二是由于浪潮SMP2000基于IA开放架构,使其具有很强的兼容性。三是客户买了这些外国的小型机后,由于厂商的服务跟不上,开发不出适合他们自身需求的软件,即使买了机器也不能用,处于闲置状态。而浪潮可以根据客户的具体需求状况,为客户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94年,在宁夏推广小型机服务器时,因为没有公共汽车,技术人员就坐马车过去给客户调试。有时,为了取得客户信任,一百斤上下的机器,技术人员扛着就去了。客户白天用国外的机器运行,浪潮技术人员晚上则用浪潮的小型机来替代国外品牌,进行应用模拟测试比较。正是靠着这份执着与努力,浪潮服务器终于挤进了客户的大门。

逼迫国际品牌产品降价

浪潮的科研成果最终经受住了市场大潮的洗礼,浪潮尝试着在《参考消息》上刊登了一则小型机的广告,很快客户就慕名而来。自1994年,浪潮SMP2000自进入山东德州中行后,陆续进入浙江绍兴工行、徐州建行,并开始以良好的口碑和比国外品牌低很多的价格,以银行为突破口,慢慢进入其他领域,“虎口夺食”抢占了3%的市场份额,为国内服务器产业的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市场开端。 95年,浪潮服务器开始进入中行、建行、工行、农行,并且开始规模地量产,特别当时作为中国最大金融机构的中国工商银行的认可,奠定了浪潮服务器在银行的应用地位。

回顾1993年到1995年,浪潮并没有因为SMP2000迅速打开市场的成功而沾沾自喜,停步不前。在通过周密的市场调查及论证之后,根据国内市场的需求,在三年间先后推出了国内第一台基于8颗至强处理器的小型机、国内第一台基于Pentium Pro服务器等系列国际同步的小型机或服务器。SMP2000以及其后的系列服务器,不仅表明了中国能自己研发制造小型机(服务器),同时它还迫使国际厂商不得不降低了小型机(服务器)的价格,为国家节省了大量的外汇资金。同时也完成了国产服务器产品化的历程。

在完成了“从产品到商品的惊险一跃”后,国产服务器走到了一条更宽的鸿沟面前——产业化——国产服务器如不能跃马而过,就永远脱离不了“攒机作坊”的境界,也就不可能真正成长起来。在其他国内厂商还在技术攻关与市场积累阶段摸索前行的时候,率先完成产品化的浪潮已开始踏上产业化的征程。

浪潮服务器产业巡礼之二—— 崛起,产业化的华丽篇章

浪潮服务器之路(二):崛起,产业化的华丽篇章

1996年,浪潮建成了国内第一条服务器专业生产线,掀开了国产服务器产业化发展的全新篇章。在日新月异的信息化大潮下,浪潮服务器沿着“专注化”、“一体化”的技术创新路径疾速狂奔,不仅逐渐成为浪潮集团的战略发展重心,还引领国产厂商打下了国内服务器市场的半壁江山,中国服务器产业发出了崛起的强音。

峥嵘1996

从1994年中国接入Internet开始,互联网以惊人的速度迅速在中国铺开,这也使得服务器产品走下神坛、大规模“飞入寻常百姓家”只是个时间问题。1996年,国内行业信息化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国内银行、电信等行业的信息化在各级网点大量铺开,国家的“三金工程”也开始启动,服务器产品的市场需求量日益增加,IBM、SGI等当时的国际厂商有成熟完整的产业体系,纷纷在各个行业跑马圈地。浪潮认识到,中国不仅要有自己的服务器产品,更要有自己的服务器产业。

这一年,浪潮建成了国内第一条服务器专业生产线。为振兴民族计算机产业,从根本上改变服务器市场话语权掌握在国外品牌中的局面,国家“863计划”设立专项——“国产服务器推广和应用”项目。1996年,国家“863计划”智能计算机专家组在对当时国内几大厂商进行考察后,经过反复权衡,最终选定了已经在服务器领域取得一定成绩的浪潮集团承担IA架构“国产服务器推广和应用”的项目,在国家的支持下,浪潮建成服务器生产线,第一次实现了国产服务器“大规模有质量保证的”流水线生产。

中国第一条专业服务器生产线

这一年,浪潮成为INTEL在中国唯一的全球Countryleader合作伙伴。信息技术引领了人类第三次技术革命,技术标准化和分工全球化已经为产业趋势,单纯的“自力更生”无异于闭门造车。经过慎重的分析选择,浪潮与Intel展开全面合作,并与其建立了密切的技术合作关,当年就因销售业绩卓越成为INTEL公司在亚太区(除日本外)最大的合作伙伴,浪潮在全球服务器产业链中占有一席之地。

这一年,浪潮推出了国内首台基于高能奔腾处理器的服务器,它是服务器产品产业化的里程碑,通过采用标准部件提供可伸缩SMP硬件平台,运用标准操作系统和数据,利用大规模生产带来的低成本和标准化带来的良好的软件兼容性和可移植性,全面提升服务器性能,以创新的产品和高性价比解决方案吸引众多厂商参与其中,从而推动中国服务器产业进入了标准大批量服务器(SHV)的新纪元。

这一年,浪潮服务器卖出了近2000台,根据中国信息产业研究院下辖的市场调查机构CCID,这一销量位居国产品牌第一,这是浪潮服务器的一个新起点,被称为中国“X86服务器元年”。并且,浪潮一直将“国产服务器销量冠军”的荣誉延续到了今天。

1996年CCID颁发的浪潮服务器国产品牌销量第一证书

“二次创业”加速跑

1997年,正值集团“二次创业”。这一年,浪潮服务器的销量取得100%的增长。但是由于总量不大,服务器在整个集团中仍然是PC的附属品。“二次创业”使得浪潮明晰了产业发展方向,初期确定了服务器为核心主导产业的发展思路。这一年,以浪潮为代表的国产服务器厂商占领了国内15%的市场分额。民族服务器产业已初战告捷。

1998年,集团开始整合产业资源向IT主业集中,调整组织架构,成立了PC、服务器、系统集成3个事业部,事业部对研发、销售、市场策划、服务和财务实行一体化管理,缩短了指挥层次,释放生产力,提高了浪潮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随着服务器事业部的成立,按照服务器产品的专业化市场体系来运作,为产业化建立了组织机构上的强大支撑,专业的服务器研发机构、专业的服务器销售人员队伍、专业的专家服务队伍逐渐形成。浪潮第一个在直销模式的基础上,引入渠道销售模式,建立了国内第一个专业的服务器市场渠道,随后为业界广泛模仿,服务器渠道销售渐成主流。同年,浪潮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开始完全按照服务器产品的专业化市场体系来运作,完成了产业化到市场化的转变。这一年,服务器销量过万台,比1997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实现了国产品牌三连冠。浪潮服务器已广泛应用于金融、邮电、工商、税务、铁路等关键信息业务环境,成为非常成熟的产品。

1999年,Internet开始在国内迅速普及,而加入世贸组织后与国际接轨的要求,促使政府和企业尽快上网实现信息化,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这导致服务器不但在应用范围上扩大,而且应用程度也不断加深,信息化的范围也开始超出了金融、电信等“传统”行业,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信息化建设的行列中来,新的市场需求为国内服务器市场化的大规模运作和品牌崛起创造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1999年9月30日,第5万台浪潮服务器下线,标志着中国在计算机领域又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作为国产服务器的领头羊,浪潮被国家计委确定为实施“国产服务器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的实施者,浪潮服务器面临着快速发展的机遇和挑战。这一年,“浪潮英信”服务器亚品牌正式使用,响应集团号召,实施“北上战略”,并随后成立了浪潮北京公司,形成了成熟的市场运作模式。1999年,浪潮服务器业绩与1998年相比翻一番还多,浪潮集团的产业重心开始向服务器部门倾斜,形成以服务器为龙头,以PC为主体的产业格局。当时服务器虽然只占整个集团销售收入的五分之一,但利润的比例却远大于此,这愈发坚定了集团发展服务器产业的决心。

“专注化、一体化”创新之树长青

2001年,随着集团股份制改造逐步实施,浪潮信息、浪潮软件已先后上市,现代企业制度在集团内部初步建立。这一年,浪潮的业务重心向服务器转移,宣布投资20亿全力发展服务器产业,致力于网络核心服务器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以及战略投资,并确立了“专注化”和“一体化”的战略,整合内部资源专注于商用计算领域,以软硬一体的解决方案为用户提供产品和服务。在北京成立了解决方案中心,面向渠道合作伙伴、行业用户,提供解决方案咨询、解决方案开发、移植、验证、评测、测试、优化服务以及集硬件平台、软件平台,数据库、网络、通信等计算机相关技术为一体的技术服务。同年,浪潮推出了亚太第一台基于IA64处理器的服务器和中国第一台功能服务器。2002年,浪潮与Intel合作共建浪潮Intel技术实验室正式启用,致力于网络核心存储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标志着国内IT厂商开始向服务器核心技术突进。

技术创新是浪潮服务器发展的核心动力。1996年至2002年间,浪潮在IA架构平台上,创新研发出了一系列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产品,诞生了中国服务器产业几乎所有的第一:第一台奔腾服务器、第一台高能服务器、第一台安腾服务器、第一台双路至强、第一台单路至强……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例子是NL728的问世。1998年IA服务器市场上只有4路服务器而没有双路服务器,而中国用户对双路服务器有着巨大的需求,浪潮应时推出了采用Intel 440GX芯片组的双路产品NetLine728,领先了国际厂商4~5个月,帮助用户节省了近40%的成本,在保护投资的基础上让用户享用到至强的高性能。2002年浪潮全球率先发布的单路新至强服务器NP120更是这个时代的标志性产品,它是完全根据中国市场上用户的实际需求特点、以满足中小企业用户为目标的产品,对IA构架服务器的市场普及应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浪潮服务器一路领先

“得陇望蜀” 欲向虎山行

2000年到2002年,国内服务器市场一直保持20%上下的增长速度。 特别是2002年,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信息化带动工业化”,“重点发展信息产业”的指导思想,为国内信息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系列“金字工程”的迅速启动,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教育信息化的蓬勃发展等,都将大大促进中国的信息化建设。一方面,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正逐渐提高;另一方面,行业信息化建设正向纵深发展。在全新的市场机遇面前,苦练内功多年的浪潮迎来了丰收季节。

2000年1月26日,在国家科技部召开的863计划工作会议上,浪潮集团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成果服务器产业化基地,成为首批认定的16个产业化基地中唯一一个计算机高端产品领域的产业化基地。2月23日,我国国内单线产能最大、自动化程度最高,并拥有多项自主产权的的浪潮服务器生产线正式投产,年产能力达10万台,表明我国已具备规模化生产国产高端计算机的能力,是中国信息产业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同年,浪潮率先通过了ISO9001/14001认证,从企业管理上为实现服务器产品的产业化奠定了基础,标志着我国在互联网枢纽设备服务器的产业化及规模化方面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2000年,在“金税工程”二期服务器采购中,在总共两千余台的采购量中,浪潮英信服务器超过国外厂商,赢得了1300余台,成为当年中国服务器市场第一标,项目合同金额达5000余万,创下国内服务器采购历史记录!2000年,浪潮服务器在1999年市场销量翻一番的基础上,浪潮首次把国际巨头Compaq甩在了身后,与IBM、惠普同列“前三甲”。

到2002年,国产品牌已经占据国内服务器市场近50%的份额,浪潮也已经成为首家能够与IBM、HP真正抗衡的本土服务器厂商,人们似乎看到了民族服务器崛起的曙光。IA开放式构架的普及,缩小了国内外在技术方面的差距,国内的服务器厂商在技术创新、贴近用户的设计等方面给客户提供越来越满意的服务,越来越多的用户在日益信任像浪潮这样的国内服务器厂商。市场需求的持续增加,技术门槛与信任门槛的跨越,使国产服务器在新世纪之初迎来了产业发展的春天。

在服务器产业迎来空前繁荣的同时,国内中低端市场的同质化竞争也发展到了空前激烈的程度。2002年,Intel刚发布Xeon处理器,国内就有数十家厂商宣布推出基于Xeon的服务器,残酷的市场竞争迫切需要服务器厂商建立自主创新体系,建立自己的差异化的竞争优势。而在占据总体市场95%销售额的高端商用领域,国产品牌还未实现“零的突破”,“磨剑十年”的国产领头羊浪潮走到了高端十字路口。

浪潮服务器之路(三):步步为营战高端

浪潮服务器之路(三)

2002年,浪潮发布“天梭工程”,正式吹响了向高端服务器市场进军的号角。从天梭TS20000、TS30000高端商用服务器的横空出世到实现市场应用,浪潮已经成为国产服务器在高端市场对抗国外厂商的一面旗帜。而随着浪潮自主高端容错、八路服务器研发的有序推进,一场由浪潮领起、挑战服务器核心技术的历史性变革正在民族服务器产业激荡。

发布“天梭工程”,吹响进军高端的号角

高端服务器是承载国家信息命脉的基石。在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如电力、能源、水利、通信等,尤其需要大量高端服务器与存储设备来支撑。直到21世纪初,我国的高端服务器市场几乎全部由IBM、HP、SUN等国外企业所把持。当时RISC服务器应用已经覆盖了制造、政府、教育、能源、电信、金融、交通、流通、邮政、科研等领域,外国品牌的高端服务器应用于经济运行的各关键行业,不但造成我国信息化成本的居高不下,也给国家信息安全构成了潜在的威胁。而对于国产服务器行业而言,由于在利润丰厚的高端服务器市场失语,国产厂商虽然凭借在中低端市场的优势占据了市场的半壁江山,但在销售额和利润额上却处于绝对劣势。

2002年,国内的信息化建设进入又一个高峰期,在旺盛的市场需求下,服务器市场呈现出国内外厂商拉锯的态势——国内服务器厂商以价格优势占据中低端市场,国际厂商则依仗核心技术牢牢把持高端。此时,作为国内服务器行业领导者的浪潮,已经敏锐感知到,国产服务器要做强做大就必须进军利润丰厚、市场空间广阔、具有高技术附加值的高端市场,低端市场的价格搏杀只会将国产服务器引向死胡同。在十年市场和技术积累的基础上,浪潮集团果断决定进军高端服务器市场。

2002年11月,浪潮在北京隆重启动“天梭工程”,意在高端领域形成自己的技术体系,并研发出可以替代国外高端服务器的自主品牌产品。浪潮进军高端市场的号角响彻云霄。

天梭TS20000出世,“划”破高端坚冰

 2003年4月16日,“天梭工程”下的浪潮高端战略迈出了实质性一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第一台高端服务器天梭TS20000在浪潮诞生。

基于浪潮“弹性部署”理念的天梭TS20000,以其领先的技术理念、超前的技术水平和强大的协同处理能力引起业界的广泛关注。天梭TS20000的问世,实质上结束了国外RISC系统一统天下的局面,击穿了高端服务器技术的“天花板”,书写了属于国产高端服务器的全新篇章。

在天梭TS20000发布会上,国家“863计划”高性能服务器组组长钱德沛教授表示:“浪潮天梭TS20000代表了中国高端服务器领域的最高水准,是国内也是国际上领先的产品,这款产品完全可以和国外先进的大型机相媲美。”时任INTEL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的杨旭也表示:“浪潮天梭TS20000标志着浪潮在高性能商用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也代表了国产服务器领域的重大突破。”

浪潮天梭使中国服务器产业从量的发展,走向了质的飞跃。用业内资深人士一句话说,即使世界高性能计算TOP100全部标上中国品牌,中国高端服务器市场的现状也不会出现大的改变。缺少高端的中国服务器行业,犹如一条腿走路的巨人,浪潮天梭的出现弥补了这一空白。

天梭系列服务器不仅在技术上突破了国际厂商在高端服务器领域的技术垄断,更为重要的是使我国的高端服务器突破了产业化瓶颈,在高端服务器市场上终结了一向依赖国外产品的历史,实现了技术和市场的双突破。使国内厂商开始有了与IBM、惠普大型机相抗衡的产品,实现了中国服务器行业自身的超越。

由浪潮自主设计的天梭系列服务器,在整体性能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有力证明了国产IA架构产品能够与国外RISC小型机分庭抗礼。2004年4月14日,浪潮天梭TS20000一举打破了由IBM保持了8个月之久的商业智能计算TPC-H世界纪录,这也是浪潮代表国产服务器创下的第一个世界纪录。在此后的四年间,浪潮高端服务器先后在性能、速度、节能等方面6次打破服务器技术世界记录,展开与国外厂商在服务器高端技术上的角逐。同时,为使这一划时代的产品能够经得起实际应用的考验,浪潮同IBM、EMC、BEC、Oracle等国际厂商合作,进行了大量的兼容性测试,还通过了Oracle 10g、Veritas、BEA、EMC等测试及认证,取得了诸多权威国际厂商的认可,标志着我国服务器产业与国际厂商的竞争中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立足于自主创新的浪潮天梭高端商用服务器也不断得到国家认可。2005年,国家“863”支持项目“浪潮64位高性能服务器”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成为目前计算机硬件领域最高奖项成果,该成果填补了我国高端商用服务器的空白;同年12月9日,浪潮“面向事务处理的高性价比、高性能服务器体系结构设计和优化技术”项目荣获信息产业领域最高奖“信息产业重大技术发明奖”。这一奖项是授予在基础电子、通信、IT、家电四大领域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实现产业化的核心技术奖。2009年,浪潮天梭TS30000作为唯一一款高端商用服务器首批入选国家自主创新产品目录。截止目前,浪潮高端服务器共获得31项发明专利、9件软件著作权,成为国产服务器自主创新的典范。

瞄准关键应用,逼“洋品牌”降价

浪潮天梭推出后很快获得了市场的认可, 从2003年第一台高端服务器研发成功至今,天梭系列产品冲破国外RISC服务器的市场垄断,在与IBM、惠暜和SUN等国外品牌的竞争中,取得了丰硕的应用成果。山东省地税局税收征管系统、教育部高考网上咨询系统、航天科技集团PDM系统、长沙工商局信息系统、杭州江干区电子政务平台、连云港市政府电子政务平台、柳州财政局核心业务系统、河南安阳市教委教育城域网数据中心和徐州市政务网等,都已成为天梭引以为豪的典型应用案例。目前,天梭高端商用服务器已广泛应用于电信、金融、证券、财税、能源、交通等行业,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也正是因为浪潮天梭的推出,打破了国际品牌在高端市场的垄断,逼迫国际品牌降低其高端服务器售价和维护成本。2005年底,在某地市级税务部门政府采购办的桌子上,摆着两份几乎一样的标书:同一项目,同一产品,同一国际服务器行业巨头。但唯一的不同是,报价竟然跌了一半,从最初的300多万元陡然降至150多万元。难道这么大的单子会出现如此低级的失误,最终他们了解到,这是因为浪潮TS20000高性能服务器作为唯一入围的国产品牌产品,参与了竞标,使得这家外企不得不将报价迅速降低五成。据估算,这种价格竞争机制每年为我国信息化建设节省约成本超过10亿元。

国家唯一的“服务器及存储国家重点实验室”

挑战核心技术 高端再迈进

天梭的问世不仅打破了国外厂商在高端商用领域的垄断,也更加坚定了浪潮在高端服务器领域继续“走下去”的决心。这一次,浪潮将目标锁定在了核心技术突破上。天梭高端商用服务器的成功,使国产服务器在高端市场有了一席之地。但在金融、电信等对可靠性要求极为苛刻的关键应用领域,基于RISC架构的国外小型机产品仍然占据统治地位。这其中,在芯片、主板等核心器件上的技术空白拖了国产服务器的后腿。

而在国家战略层面,核心信息系统长期为国外产品掌控的现实,也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在“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中,国家正式做出了重点发展自主创新的高端服务器的战略决策,作为国产高端服务器领军厂商的浪潮也再一次走到了历史的前台。

核心研发能力从level4到level2的跨越

2007年,首批国家重点实验室——“高效能服务器和存储技术”实验室落户浪潮,为浪潮在高端商用领域开展关键技术研究提供了优秀的平台。2008年,“十一五”期间 863计划重大专项——“高端容错计算系统研制与应用推广”项目扎根浪潮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点研发32路、64路的高端容错系统。项目完成后,将推出第一台中国自主研制的32路高端容错服务器,系统可用性达99.999%,成为关键应用领域实现全面信息自主的基石。同时,国产服务器将借此形成包含芯片、主板在内的容错服务器技术体系,进而打破国际厂商在核心技术和市场上的双重垄断,真正实现民族服务器产业的高端崛起。

在突破核心技术、与国外小型机展开正面对决的同时,浪潮“立足x86多路市场向高端市场‘迂回包抄’”的战术也正在快速推进。

在代表x86高端应用的四路市场,浪潮已然确立了领先优势。2008年,浪潮四路服务器以200%的业界最快增速超越DELL,与IBM、HP鼎足四路高端。在行业细分市场,浪潮四路全面开花。在政府细分市场,浪潮四路服务器占有率已成功超越IBM,高达23%。09年第一季度,浪潮四路在安监、质监、环保、卫生4大领域的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62%、78%、52%和40%。

而浪潮通过系统级创新打造的四路明星产品NF560D2,在07年第四季度上市至今的22个月里销量突破万台大关,成为业界首款销量突破万台的国产四路服务器产品。这一销售业绩相当于08年中国四路服务器整体市场容量的20% ,相当于曙光、联想两个友商07、08两年的总和。目前,浪潮四路服务器在总体销售中所占比重已达35%,居业界首位。这也表明浪潮在通用服务器市场,以方案产品为核心,高附加值为驱动的高端战略也已初显成效。

基于在x86高端市场多年来的技术和应用积累,以及自身雄厚的研发实力,由浪潮自主设计的八路服务器产品也将在2010年问世。届时,浪潮自主八路将与天梭高端容错服务器一起向小型机占据的关键应用领域发起进攻,浪潮的高端发展战略也将步入全新历史阶段。

从1993年至2009年16年,弹指一挥间。浪潮服务器已由一棵幼小的弱苗,成长为参天大树,由集团最初的附属产品逐步发展为集团的主导产业。我们为浪潮服务器的茁壮成长自豪,为浪潮服务器突破高端感到由衷的骄傲。在集团“专注化、一体化、国际化、利益共同体”四大战略的指导下,我们将继续弘扬创新精神,推动浪潮服务器朝着更高、更快、更强的方向迈进!

返回原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