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支付战场很大 支付宝战术很细

互联网 | 编辑: 张蓉 2009-09-29 14:12:00转载 一键看全文

不愁牌照  不怕“捐躯”

小心翼翼 不愁牌照  不怕“捐躯”

在被问及“支付宝是否可能无法获得政府审批的电子支付牌照”时,邵晓锋肯定地回答:“这个可能性很小,几乎不存在。”

而在今年早些时候,邵晓锋曾公开表示,“如果国家有需要,支付宝在一秒之内就可以拱手相送”。

今年4月,中国银联做出重要战略调整,称其将把推广网上支付业务列入今年的工作重点之一。业界纷纷猜测,以支付宝为首的民营第三方支付公司恐将遭遇被“摘桃子”的局面,辛辛苦苦培育了市场,却被迫退出,或是在与“国”字头的较量中败北。

在过去的6年中,支付宝取得了超过50家银行的合作关系。然而业界一有风吹草动,支付宝等民营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命运总会被各路专家担忧、讨论不停。外界似乎忽略了,在阿里巴巴集团的子公司中,支付宝算得上是最为独特的,它更像是一家小心翼翼的准金融机构,而非天马行空的互联网公司,在其成立早期,拥有金融业背景的员工占据多数。在支付宝宣布的用户数、交易量不断被刷新的数字背后,这家公司在战术上采取了谨慎的策略。

以交易限额为例,今年8月,支付宝宣布支持交行、广发、中行、光大、兴业、招行六家银行的信用卡大额付款。用户使用上述银行的信用卡购买大额商品时不再受到此前300元或500元的额度限制,然而此举只适用于经过严格信用认证的商户。而其他一些第三方支付公司在这方面的限制则更为宽松。支付宝负责人告诉记者,交易金额的上限限制了交易金额,然而支付宝宁愿牺牲交易量,也要尽量防止少数不法用户通过这个平台套现。

事实上,接手支付宝刚两年的邵晓锋对于个中利弊看得颇清:随着支付宝业务的不断扩张,必将和其他更多行业结合得更紧密。而交易产生的资金流动是跑在支付宝的平台上,如果支付宝的业务量足够大,就相当于掌握了这些行业的发展状况,这时候国家不得不谨慎。

“所以说为了国家经济安全着想,如果有必要,支付宝是可以毫不犹豫‘送’给国家的。尤其我们现在在做的电子商务诚信体系,这些庞大的信用数据未来可以无偿地纳入到国家征信体系中去。”邵晓锋重申。为自己起花名为“郭靖”的邵晓锋,想必熟知金庸笔下郭大侠的名言“侠之大者,为国为家”。

这番豪言壮语从曾经获得“国家特级优秀人民警察”称号的邵晓锋嘴里说出来,却是波澜不惊。当采访结束时,他的烟灰缸里多了8根烟头,而门外5名排队找他的员工几乎“打”了起来。

采访·撰文/许凤婷

提示:试试键盘 “← →”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总共 2 页< 上一页12
一键看全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