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手把手指导 教你如何选无线音频

互联网 | 编辑: 魏申杰 2009-10-31 00:00:00原创 返回原文

科技不断发展,产品日新月异。虽然耳机这种个人式的放音装置经过了多年发展,但大体上改变还是并没有很大的改变。然而,随着消费者的需求越来越多,耳机的功能和款式也越来越丰富。除了一般用作回放的耳机,还有同时支持通话的耳麦,当然还有带降噪功能的,带多声道解码的,

无标题文档

前言综述

科技不断发展,产品日新月异。虽然耳机这种个人式的放音装置经过了多年发展,但大体上改变还是并没有很大的改变。然而,随着消费者的需求越来越多,耳机的功能和款式也越来越丰富。除了一般用作回放的耳机,还有同时支持通话的耳麦,当然还有带降噪功能的,带多声道解码的,以及支持无线传输的耳机。而近来,市面上最受消费者关注和追捧的可谓就是无线耳机了。

一直以来,无线耳机由于工艺和设计上的复杂,市面上可选的好产品本来就比较少,再加上价格比较高昂,鲜有优秀而且相对适合国内大众消费水平的产品出现。随着数字无线技术的发展和价格逐步平民化,无线耳机也从过去的模拟方式渐渐转变为数字方式而逐步普及开来。

目前市面上主流的数字无线耳机大体为蓝牙和2.4G两种技术。面对着越来越多的新品出现,大家该怎么选择适合自己的无线耳机呢?

蓝牙无线耳机—以全为名

在目前数字无线技术的产品里面,蓝牙技术的应用面最广,普及程度也最高。自从1998 年5月,东芝、爱立信、IBM、Intel和诺基亚五大厂商联合起来,共同提出了这种近距离无线数字通信的技术标准,蓝牙技术的发展就一日千里。随着加入或者与蓝牙技术联盟合作的厂商越来越多,蓝牙的应用基础也越来越广泛。从局域网服务到拨号网络服务,从文件传输到打印机服务,再从人机输入服务到高质量音频服务,蓝牙支持的服务已经多达十多种。

尽管蓝牙的应用面是多么的宽广,但是也正因为蓝牙协议的接口多样,所以用于维持系统稳定性和兼容性的必要通讯占用了不少带宽,因而蓝牙带宽的实际利用率并不理想。以比较常见的1MHz带宽,最高数据传输速度1Mb/s的蓝牙设备为例,其实际有效的传输速度仅仅约为721kb/s,而再加上系统维护占用的带宽,那么真正能用于数据传输的带宽就更低了。

对用于高质量音频服务的蓝牙耳机来说,蓝牙可以让它们用于电脑、手机、PDA、随身听,甚至于游戏机,但实际上这样的实际带宽和传输速度并不能真正为蓝牙耳机提供可以替代有线耳机的音频质量。

虽然目前已经有一些蓝牙方案的带宽已经超越了1MHz,但是即使采用较高规格的耳机,也必须配合采用相应高规格的收发模块,才能真正用到高带宽。对于拖着大包袱的庞大协议来说,通过提高通讯带宽来实现传输速度的提升,不可不说也是一种更简单的提升。而且,采用更高规格如2.0+EDR、2.1+EDR或仍未普及的3.0版本规格的蓝牙耳机,成本和价格也随之上涨,并未能更多的消费者享受到无线高音质耳机的便利和舒适。

2.4G无线耳机—以专制胜

与蓝牙同样工作在2.4GHz通用频段的协议还有许多,市场上常见的2.4G无线键鼠和2.4G无线耳机、音箱,就是用的与蓝牙不一样的传输协议。但是,由于协议的不一样,各家有各家自己的设计,因此未能像蓝牙一样形成一个共同的平台。也因为这样,这些产品就被统称为2.4G无线产品了。那么,2.4G产品到底能以什么特色让自己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呢?没错,答案就是专业。

首先,目前2.4G的带宽已经高于常见的蓝牙设备低。常见的2.4G无线耳机的理论带宽已经达到了2MHz,最高数据传输速度也有2Mb/s。对付数据量不十分大的无线键鼠应用,早已没有很大问题,而且也已经被大家所接受。

而针对传输连续性较高,数据传输量较大的音频传输应用来说,2.4G协议开发更加简洁,更加有针对性的,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方面和应用设备,调整自身的工作协议。这样就使得带宽的实际利用率更加高。即使是用于传输CD的1411Kbps码率的数据量,好的2.4G方案也绰绰有余。

总体而言,2.4G的协议虽然暂时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规范,但由于协议的针对性,更有利于无线耳机的音频传输,带宽更高,响应更快,音质也比蓝牙的无线耳机更有保障。而且目前2.4G无线耳机基本都配好相应的适配器,让用户免去了蓝牙对码配对的麻烦和避免了蓝牙版本不对应带来的短板效应。

无线耳机如何选

随着市场上的无线耳机越来越受消费者欢迎,进入音频市场的无线耳机也越来越多。蓝牙凭借着厂商基础,把服务和模块做到面面俱到。而2.4G则以专制胜,针对不同的产品设计不一样的协议。而对于我们来说,蓝牙耳机在各种各样的设备上都能实现听歌通话,自然是方便,但是对音质更有追求的用户来说,2.4G无线耳机无疑就是首要的选择。想要抛弃线缆,感受无线快感的用户,大可按需选购。

更多精彩的最新音频资讯,请点击进入音箱频道 MP3/MP4频道 耳机频道

数字家庭全体同仁感谢大家对PChome一贯的关注和支持!

返回原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