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近主流笔记本的性能,轻薄的外观。相信这是不少打算购买笔记本的消费者最希望看到的产品。由于UL80的出现,现在小编负责任的告诉你,已经可以出手了。
CULV2.0促生UL80
纵观当前的CULV笔记本市场,由于平台化导致的产品同质化严重,各OEM厂商难以在性能和续航能力方面做出有差异化的产品。因此我们在市场上见到的 CULV笔记本性能都基本属于同一水平线,续航能力也多在4~5小时之间。而外观方面由于集体追求轻薄特征,也变得差距很小。长此以往,CULV这一崭新的产品概念又必将沦落到价格战的怪圈之中,消费者也就再难见到真正的好产品。
CULV需要变革,这次站出来的是一贯在笔记本技术研发方面走“激进”路线的华硕。面对消费者普遍对当前CULV产品的性能不满意的问题,华硕有针对性能的提出了“CULV 2.0”概念和“Tubro33”技术,将CULV的性能带向主流应用层面。
华硕提出CULV 2.0概念
所谓“CULV 2.0”概念,主要包括“性能提升1倍”、“电池续航性能提升50%”、“轻薄设计”这三点。而其中最为核心,也是实现起来难度最大的就是“性能提升1 倍”这一点。而“Tubro 33”技术就是通过大幅度提升CULV平台处理器的运行主频,从而达到大幅度提升性能的目的。
华硕UL80超轻薄笔记本
首批采用“Tubro 33”技术的“CULV 2.0”机型,就是华硕最新推出的UL系列轻薄型笔记本。而其中最受关注的机型,就是搭载了独立显卡的14.0英寸产品——UL80。在超过30个小时的详尽测试之后,我们为广大网友奉上这篇评测,接下来请同我们一起见证“Tubro 33”的威力吧。
UL80轻薄外观
由于采用了家族化的外形设计,因此14.0英寸的UL80同我们之前评测过的13.3英寸的UL30几乎如出一辙。甚至由于尺寸上的太过接近,如果不是将两者放在一起仔细比对,恐怕真的很难感受到两者体积上的差别。
UL80延续了简约的设计风格
UL系列在外观上延续了华硕第一代CULV笔记本UX30的风格,UL80也不例外。简约的风格在铝镁合金材质搭配金属拉丝表面工艺的处理下更是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彰显。金属冰冷的触感为UL80塑造了近乎完美的品质感,而拉丝则在奢华感上令UL80更上一层楼。
这个角度看UL80最为帅气硬朗
铝镁合金材质能够带来很多好处,首先就是笔记本的整体强度有了不小的提升,给娇弱的屏幕以更妥善的保护。同时金属顶盖还能够尽可能的降低笔记本的整体厚度——如果采用常见的工程塑料,那么顶盖材质的厚度大概在1.2~1.5mm,而采用铝镁合金则可以做到0.8mm左右。
下沉式转轴令UL80的曲线显得更为流畅
为了尽可能的降低笔记本厚度,UL80还采用了更为时尚的下沉式转轴,这种转轴可以让机身整体的线条更为流畅,同时让屏幕同键盘区域的过渡更为平滑而不显生硬。另外下沉式转轴还可以明显降低屏幕开启后的整体高度,这在一些空间局促的特殊场合是非常适用的。
超薄的LED背光屏幕
屏幕方面,UL80依然采用了LED背光的镜面屏幕,标准分辨率为1366×768,完美的支持720p的高清视频播放。相比传统的CCFL背光,LED背光带来了更高的亮度和更出色的色彩表现。但镜面屏的高反光缺点还是令人觉得有些遗憾。当然LED屏幕还有一个非常明显的优势就是可以在厚度方面做到相当的薄。
UL80细节与接口
屏幕上方的130万像素摄像头为UL80带来了清晰流畅的拍摄效果。配合数字式MIC,能够让使用者得到流畅的网络交流体验,即使远隔千万里,也可以享受面对面交谈的便利。
摄像头,旁边的小孔是MIC
UL80的键盘采用了目前最为流行的悬浮式键帽设计,俗称“巧克力”键盘。这种键盘能够提供比常规笔记本键盘更大的按键间距,最大限度的避免用户的误操作。同时贴合指面的人体工程学曲面键帽也拥有不错的敲击感受。视觉和实用性的突出特点,令这款键盘获得了德国“红点”设计大奖。
获得过“红点”设计大奖的巧克力键盘
支持多点触摸的触摸板,触摸板下方是笔记本状态指示灯
触摸板方面,UL80也同UL30一样进行了升级。从支持双点触摸升级为支持3点触摸:三根手指同时敲击触摸板时可以起到点击鼠标右键的作用。触摸板采用凹点表面设计,手指的触感更为清晰明确,操作起来,这块触摸板反应相当敏捷,定位也十分精确。
这个按键关机下可以一键启动ExpressGate系统,或者在Windows系统下用来切换显卡
在UL80的操作区两个顶角分别设计有一个金属质感的按键。右侧的很明显是主机电源按键。而左侧的则是华硕独有的快速启动按键,按下后能够在8秒钟内进入ExpressGate系统,在这个系统下用户也能进行一些简单的网络应用等操作。另外由于UL80搭载了独立显卡,因此在Windows系统下,这个按键还起到了一键切换显卡的功能。
电源按键和UL80特点说明
虽然尺寸仅仅是从13.3变成了14.0,但0.7英寸的增加却让UL80的接口设计相比UL30有了非常巨大的变化。14英寸产品在中国消费者眼中往往已经从便携型定位提升到了全能型定位,因此配置一款光驱就是显而易见的事情了。
笔记本右侧接口
笔记本左侧接口
此一变化让UL80的接口布局有了很大的改变,笔记本右侧的空间因为被光驱占用了太多,所以只能放置读卡器、一个USB接口和RJ45网络接口。而左侧则在UL30提供的VGA、HDMI和一个USB接口的基础上,增加了另一个USB接口和3.5mm耳机和MIC插孔。
UL80配置与Tubro 33详解
作为“CULV 2.0”概念的首款产品,UL80身上承载了太多的技术,比如“Tubro 33”,比如双显卡切换等等。因此我们将UL80的硬件配置这部分单独提出来进行介绍。
ASUS UL80 配置信息 | |
处理器 型号 | Intel Core 2 Duo SU7300 |
处理器 主频 | 1.30 GHz / 1.73GHz(3M二级缓存、800MHz / 1066MHz前端总线) |
芯片组 | Intel GS45 + ICH9-M |
内存信息 | 2GB DDR2 |
硬盘信息 | 320GB SATA 5400rpm |
光学驱动器 | DVD±RW |
电池容量 | 84Wh |
显示系统 | |
屏幕大小 | 14.0英寸 |
屏幕分辨率 | 1366 ×768 |
显示芯片 | NVIDIA GeForce G 210M;Intel GMA 4500MHD |
显存容量 | 512MB;32MB |
扩展能力 | |
以太网/Modem接口 | 有 / 无 |
扩展插槽/蓝牙/红外 | 无 / 有 / 有 |
USB/1394/读卡器/eSTAT | 3个 / 无 / 有/ 无 |
VGA/S端子/DVI/HDMI/DisplayPort | 有 / 无 / 无 / 有/ 无 |
音频接口/摄像头 | 耳机、麦克风 / 130万像素 |
相比很多读者还是第一次听说“Tubro 33”,我们这里简单的讲述一下“Tubro 33”的实现方法。Intel的Core架构是一个非常出色的微架构。通过我们的反复测试,我们能够发现,在其他后台资源,例如FSB、二级缓存等等不构成瓶颈的情况下,Core架构处理器的性能基本上同CPU的主频成正比。
注意UL80的处理器在主频和外频和FSB上的变化
而“Tubro 33”正是通过大幅度提升CPU主频来达到提升性能的目的。以SU7300来举例:SU7300主频为1.3GHz,但实际上它同常规电压的T6600是同一颗芯片。只是Intel人为的降低了其工作电压,因此主频方面才有了大幅度的降低。华硕工程师经过大量的测试,认为在保证处理器寿命的同时,适当的将Intel限定的工作电压进行小幅提升,完全可以让SU7300稳定的工作在一个更高的频率上(主频从1.30GHz提升到1.73GHz,外频响应的从200MHz提升至266MHz),这样就能够达到接近33%的性能提升幅度,Tubro 33技术也是由此而得名。
Turbo33技术会随负载自动调节,图中红框显示的是频率从1.60GHz提升至1.73GHz的瞬间
看到这里可能会有不少的网友会觉得“Tubro 33”和Intel最新的移动版Core i7处理器上的Turbo Boost技术十分类似,两者都是依靠处理器自动提升频率来实现性能的提升的。那么两者究竟有什么区别呢?这还要从两者的技术实现方面来区分。我们知道处理器的主频=倍频×外频,Tubro Boost技术就是依靠提升处理器的倍频来提升整体频率。而华硕的“Tubro 33”技术则恰恰相反,是依靠提升外频来提升频率。而提升外频的好处就是,能够使处理器的FSB一同提升,进而可以使内存带宽也得到相应的增加,使得笔记本的整体性能能够得到更为全面的提升。
UL80配备独立与集成双显卡,用户可以自行选择使用
除了“Tubro 33”之外,UL80还配备了双显卡切换技术。通过操作区左上角的按键,可以轻松的在独立显卡和集成显卡之间进行方便的切换。用户可以针对自己的使用环境,选择使用高性能的独立显卡还是性能足以满足普通应用,但是能够大大延长续航能力的独立显卡。
见证Turbo33的威力(一)
有了“Tubro 33”和独立显卡的助力,让我们对UL80的性能表现有了很大的期待。究竟身兼多项新技术的UL80能够表现如何呢?是否能够达到如其名称所说的超过33%的性能提升呢?我们选择了读者相对比较熟悉的4款性能测试软件,包括:PCMark 05、PCMark Vantage、Cinebench R10以及3DMark 06。
◆PCMark 05一向是整机性能的权威测试软件,测试完成后能够给出整个系统的详细评分,通过评分我们可以大体了解系统每个环节的具体性能表现。
PCMark 05测试成绩
◆PCMark Vantage可以衡量各种类型PC的综合性能。从多媒体家庭娱乐系统到笔记本,从专业工作站到高端游戏平台,都能在PCMark Vantage里了解透彻,从而发挥最大性能。测试内容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部分:处理器测试、图形测试以及硬盘测试。相比PCMark 05,Vantage的所有测试子项都是基于实际的应用来进行,无疑更具参考价值。
PCMark Vantage测试成绩
◆Cinebench R10是由MAXON公司生产的一款处理器测试软件,它基于MAXON公司屡获殊荣的动画制作软件CINEMA 4D开发,通过多项测试内容来衡量计算机中处理器和显卡的性能。支持多达16个处理器或处理器核心的测试,因为测试过程简单直接,并且能够非常真实的反映处理器在3D渲染方面的性能,因此经常被各大芯片厂商作为标准的测试项目。
Cinebench R10测试成绩
◆3DMark 06一直是图形性能测试的最常用软件,因为其贴近实际的测试环节以及清楚明晰的打分规则而备受推崇,成为3D性能的公认标准。
3DMark 06测试成绩
得益于双核心处理器的性能优势,再加上Turbo33技术的助力,UL30的性能表现令我们十分满意。相比常见的单核心CULV处理器,UL80上搭载的SU7300在1.73GHz的主频下,提供了30%~50%的性能优势,甚至已经开始接近主流低端笔记本的性能水平。如果说之前的CULV平台产品还仅仅是能应付一些简单的电脑应用的话,那么UL80则可以说基本上已经可以满足除去部分高端应用以外的所有操作了。
见证Turbo33的威力(二)
接下来我们看一看UL80的测试成绩同目前市场上的主流CULV产品的性能对比。我们选择的对照组包括采用SU2700(主频同为1.30GHz,单核心)处理器的笔记本以及没有“Tubro 33”技术的SU7300处理器笔记本。
对比项目 | CULV平台① | CULV平台② | 华硕UL80 | |
---|---|---|---|---|
核心配置 | 处理器 | Pentium SU2700 @ 1.30GHz | Core 2 Duo SU7300 @ 1.30GHz | Core 2 Duo SU7300 @ 1.73GHz |
内存 | 2GB | 2GB | 2GB | |
硬盘 | 320GB | 320GB | 320GB | |
显示核心 | Intel GMA 4500MHD | Intel GMA 4500MHD | NVIDIA GeForce G 210M |
通过上面的图表,我想网友们对UL80的整体性能已经有了一个非常直观的认识。相比单核心的SU2700,SU7300性能提升十分明显。而拥有“Tubro 33”技术的UL80,因为主频和外频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因此性能更是可以说达到了几乎翻倍的增幅。内存方面的增幅较低是因为UL80只提供了单通道内存,而CULV平台①则开启了双通道。即使相比没有“Tubro 33”技术的SU7300处理器产品,UL80也拥有超过30%的性能增强——“Tubro 33”绝对名副其实!
当然,“Tubro 33”只是UL80性能提升的一个方面,独立显卡的加入,让UL80的3D图形性能得到了跨越式的增强。接下来我们就要通过两款游戏来验证一下UL80的游戏性能了。我们选择的游戏是流行度十分高的格斗类游戏《街头霸王 4》(Street Fighter IV)以及竞速类游戏《极品飞车:变速》(Need For Speed:Shift,简称NFS13)。测试前将系统的Direct X版本更新到最新的9.0c Aug 2009。游戏分辨率设置为1366×768,关闭画面垂直同步选项,其余设置采用系统默认。
《街头霸王 4》测试成绩
《极品飞车:变速》测试成绩
测试结果绝对比我们想象得要更好一些。在《街头霸王 4》自带测试中,UL80取得了超过40FPS的好成绩。这意味着在用户进行游戏的时候,UL80能够全程提供无比流畅的操作体验。而NFS13的测试更是让我们有些意外。作为目前画面效果最出色的竞速类游戏,NFS13配置要求之高让很多台式机都不能流畅运行,而UL80凭借“Tubro 33”和GT 210M独立显卡,居然能够稳定的提供超过20FPS的画面速度。在对FPS要求不高的赛车类游戏中,20FPS已经可以让玩家获得不错的游戏体验了。
续航与性能的平衡
在体验完UL80的卓绝性能之后,我们再来对UL80的电池续航能力进行一番测试。UL80标配了一块15V 84Wh的8芯锂电池,容量方面绝对堪称震撼。
UL80夸张的电池容量
我们使用MobileMark 2007这款软件来对UL80进行续航能力的验证。从这款笔记本开始,PChome评测室正式开始使用Windows 7作为标准笔记本测试平台,因为未来将有更多的笔记本标配Win 7。而电池测试方面,我们也基于标准的英文版Windows 7。
◆MobileMark 2007测试软件是Bapco推出的最新款笔记本整机性能测试软件,它包括办公和做媒体制作、DVD播放、纯阅读、无线上网4大测试项目,每一个项目均按模拟用户的实际使用情况,以得出笔记本电脑的性能和电池续航时间。
需要安装Power4Gear软件才能启用Turbo33功能
这次的测试有些特殊。因为“Tubro 33”技术的存在,使我们非常想知道,UL80在最强性能和最长续航能力之间能够产生多么大的区别?因此我们使用UL80自带的Power4Gear电源管理软件,分别将UL80设置为最强性能(CPU主频1.73GHz、启用独立显卡、屏幕亮度最大)和最佳电池性能(CPU主频1.3GHz、关闭独立显卡,屏幕亮度50%),然后进行两次测试。
|
|
| |
|
测试结果绝对令人吃惊。在最佳电池性能的情况下,UL80居然坚持了829分钟(将近14个小时)才耗尽电量。这意味着用户可以在没有辅助电力的情况下,轻松的完成1天的工作,还能再加6个小时的班!(加班?!小编此刻泪流满面)。更让人意外的是,即使在最强性能的情况下,UL80也支撑313分钟(超过5个小时)才最终关机。
这里我要给准备购买UL80的那些商务人士们提个醒。如果你喜欢在坐飞机的时候看电影消磨时光的话,那么你的硬盘上至少要有8部电影才够你从北京一直看到洛杉矶。要知道坐飞机的时候最可悲的不是电脑没电了,而是电还有,但是没电影看了!
评测总结:Turbo33改变CULV
通过上面的测试,UL80的强悍性能表现同绝佳的电池续航能力已经带给我们深深地震撼。那么在携带性方面,UL80又表现如何呢?
|
|
| |
|
如图所示,UL80的标准重量(主机+电池)约为2.15Kg,旅行重量(标准重量+适配器)约为2.57Kg。典型厚度约为26.8mm。无论是重量还是厚度,UL80相比UL30都有所增加,不过提升幅度都相当微小,并未对其可携带型造成明显影响。考虑到UL80在性能方面的巨大提升以及多提供了光驱,这样的重量和厚度增加还是可以理解的。
UL80在性能和便携性上都足以满足我们的使用需求,但是令人担心的是,“Tubro 33”技术大幅度提升了SU7300处理器的运行频率,势必也将超越其原有的10W TDP,那么轻薄设计的UL80在散热性方面是否足以满足长时间稳定使用的需求呢?
UL80温度测试截图
上图是我们对UL80进行的温度测试。我们使用Everest内置的稳定性测试软件让UL80满负载运行300秒,待其温度温度稳定后,进行记录。温度记录软件采用的是Real Temp v3.00。可以看到,在满载长达5分钟后,UL80的处理器温度也仅有60℃/64℃。这对一款轻薄型笔记本来说已经是非常出色的表现了。
Win 7、迅驰 2、独显、高清,UL80囊括了目前笔记本的所有流行趋势
评测总结:华硕UL80凭借“Tubro 33”技术和独立显卡的配置,成为了目前CULV平台笔记本的巅峰之作,完美的诠释了华硕提出的“CULV 2.0”概念。特别是其夸张的电池使用时间,以及在游戏性能方面的卓越表现,都在测试中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而UL80绝美的轻薄外形,以及精湛的做功,更是极大的提升了UL80的附加价值。
华硕UL80超轻薄笔记本
接近主流笔记本的性能,轻薄的外观。相信这是不少打算购买笔记本的消费者最希望看到的产品。由于UL80的出现,现在小编负责任的告诉你,已经可以出手了。而对UL80价格表现还有期待的消费者,相信接下来的寒促将会成为你们达成梦想的时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