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市场始终是中国竞争最充分的市场之一,背投电视市场的进一步细化也再次证明了这一点。而伴随着两大高端背投阵营——液晶(LCD)背投和光显(DLP)背投的“口水之争”,以LCD和DLP为代表的高端背投将引领背投电视消费的潮流。
随着人们对图象显示质量要求的不断提升,传统的以模拟方式来传输和显示多媒体信号的技术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由于广播电视行业已经开始了节目制作、信号传输和显示的数字化过程。数字化、光纤化和无线化成为无论是专业广播电视和ProAV行业的趋势,数字化将能有效保证信号
液晶作为未来主流FPD显示设备方向之一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看好,这得益于近两年各厂商对于液晶显示技术改良的大规模投入,使得液晶自身固有的优势得到进一步加强,液晶的缺陷也在一轮又一轮的技术升级中慢慢消失不见。液晶是目前中国产商在下一代显示设备中最具竞争力的领域,
昨晚在坛里混到凌晨4点,看大家在设备区讨论A和N卡的好坏,自己很感兴趣。用了多年的N卡(前后换了6。7张吧!花了不少银子),也想换换A卡了。
前段时间在交流区有很多1080i和1080p的讨论,起因是波波秀的张伟连续发了若干部1080p的大片,后来我也发了一个无损1080p制作的样片。大家对1080i和1080p的区别也有了很浓厚的兴趣。
在国内众多城市“标准清晰度”(垂直分辨率达480线)数字电视收费频道运营数年之后,今年9月份,中央电视台将推出国内首个“高清晰度”(垂直分辨率达720线)数字电视收费频道,首批试播的4个城市已经圈定,分别是杭州、成都、重庆和东莞。
高清晰度数字电视(HDTV)是美国首先提出的,经过八年的技术开发,美国联邦委员会(FCC)终于在1995年正式确定HDTV地面广播方式和产品的规格。1998年,美国已正式开播数字高清晰度节目,到2006年美国将完全淘汰模拟电视,取而代之的是数字高清晰度电视。欧洲、澳大利亚也先后于
DXVA是视频硬件加速的统称,不仅仅是视频数据解码(包括H261,MPEG1,MPEG2,H263,MPEG4), 还有Alpha blending, Picture resampling等。但对于播放时CPU利用率影响最大的,则是视频解码,尤其是HDTV的解码。
前两天有人发贴问究竟HDTV放出来应该做少帧,以下就我所了解的有关知识做一下介绍,我不是搞电视的,有不对的地方请指正。对帧率我都用的是整数,实际应该是23.xx和29.xx。
受orbitlee提醒,开始学习使用TSReader,初步使用下来觉得功能很强,并且支持分离、删除、重整TS中的DTS音轨及多个音轨。至于是否支持音轨合并,我还不知道,希望有经验的大侠来交流探讨。
如果想组建优秀的家庭影院,除了需要比较优秀的显示效果以外,声音效果也非常重要。尤其是对于很多不是以剧情取胜的影片,没有好的声音效果,会让整个电影的效果大打折扣,让一部惊天动地的电影变得索然无味。
玻壳显像管已经发展了超过一百年,是目前最被广泛接受的显示方式。但是任何事物都有诞生-成长-壮大-衰落的命运,显像管也不例外。它的市场正在一步步萎缩,几乎沦为低档 显示设备的代名词了,面临淘汰的边缘。然而事实真是如此么?显像管现在真的不行了么?
DVD年代,D5单碟4.3GB的容量也就意味着更清晰的画质,更完美的声音(当然,将许多连续剧压缩在一张盘里的HDVD除外),而更大存储容量的D9影片价格大跌更是使得DVD影片的画面以及声音的品质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
R1900系列是Edifier最受好评的产品系列,从1999年第一款产品诞生至今,已更新三代,R1900系列产品一直代表了中国大陆地区中档多媒体立体声音箱的综合水平,这套产品为Edifier赚取了巨大的市场以及良好的口碑,它也见证了中端立体声音箱的一个发展过程。
DVD现在已经算是个普及的东西了,一般的碟友对于DVD的各种技术细节也都能说个七七八八,比如视频采用MPEG-2编码啦、最高码率10.08M/s啦、最多容纳8条音轨啦等等。可是往往有些最基本的东西却没多少人能说清楚,就比如说画面分辨率吧。
最近出现一个怪现象,当看完盘退盘出来时,有时盘没有停留在托盘正中,而是有1/5到1/4左右偏内侧(留在机器内侧,996的托盘设计不好,很浅),就是盘没有退正位置,由于托盘打开有机械运动,所以盘很容易被托盘碰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