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企业ERP实施浅析

互联网 | 编辑: 江海明 2006-12-08 01:00:00转载 一键看全文

ERP绝对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即使成功上线接下来还要继续完善已建成的ERP系统,在系统应用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软件的功能逻辑,结合企业实际需要进行功能的持续完善,使其在企业的决策中发挥更大作用。

成功实施ERP会给企业带来什么?

在成功实施ERP后会给企业带来哪些效果呢?多数企业认为,最为显著的是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的提高,其次是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然后是行业竞争力的提高。另外,它还对企业形象改善、管理思维提升、员工积极性的激励方面都有所帮助。

对于弘凯光电来说,企业信息化可谓“从无到有”。凭借ERP的实施,弘凯第一次实现了产品成本数据的自动累加,实现了企业数据在一个高度统一的平台上运行,规范了业务、生产、财务的流程,实现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三者的统一。

优化了库存管理、降低了库存占用的资金,在整个ERP的实施过程中,一直将库存管理作为实施的重点来抓,制订了严格的操作规范来保障库存数据的及时准确,并通过经常性的核查、盘点检验数据的准确度,到目前库存准确率可达98%以上。

企业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实施了ERP后,公司进一步明确了采购、销售、库存、财务、工程等岗位职务和各个工作流程。目前ERP系统已覆盖到了公司生产管理的各个层面,取代了大量的手工操作。公司单据的流转得到合理优化,实现了经营管理数据在指定范围内授权共享,为公司决策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持。企业中高层管理者可以随时动态的掌握企业各方面情况,根据信息、合理的调配资源,做出更科技合理的决策,不断改进和提高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企业管理人员可以事务性的工作中解脱出来,致力于实质性的管理工作,实现规范化管理。

平台化管理与信息资源共享使得很多利益相对立的部门能够顺畅的在一个平台上协同运作。ERP的实施,促进了公司基础数据的有序整理和规范输入,严谨的产品结构数据和工艺路线数据,为公司的主体业务正常运行奠定了良好基础。通过业务流程的重组,生产、财务、仓库和工程收发信息的实时性、同步程度大为提高。各主体业务功能之间实现集成,使各部门在基于数据共享的基础上,工作协作性大为提高,又相互监督。

正所谓“固守老根,莫如嫁接;执著旧儒,莫如阳明”,当下中国,社会发展,经济起飞,说明中国的文化融合、文明再造已经取得成绩,创获经验。在此大背景下来看,无论是制造型企业还是ERP厂商,都必须从跨文明的文化移植和兼收并蓄中寻求出属于自己的创新之路。

提示:试试键盘 “← →”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总共 3 页< 上一页123
一键看全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