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地区差距明显 信息化规划要先行

互联网 | 编辑: 江海明 2006-12-07 01:00:00转载 一键看全文

“企业信息化的应用应该是‘顶天立地’,所谓顶天,就是信息化建设要与企业的远景和企业发展战略相匹配,所谓立地,就是信息化要和具体的业务相关联。”这是在“2006企业信息化九州行(武汉站)”的活动上企业CIO发出的声音。

武钢的自动化生产车间

初冬的武汉已略有些寒意,可是在“2006企业信息化九州行(武汉站)”的活动现场,却是人潮涌动、场面火爆。11月15日,由全国企业信息化工作领导办公室、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中小企业司指导,武汉市企业信息化推进中心、计算机世界报社、新华社参考消息报社主办的“2006企业信息化九州行”活动在武汉市白玫瑰大酒店隆重举行。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徐耀明副司长亲临现场指导并致词。来自武汉的200多家企业出席了会议。

中部地区仍存差距

据武汉市企业信息化推进中心主任朱文杰介绍,目前,武汉市中小企业共有九万余家,工业企业约4.5万,其中上信息化的企业约占5%,解决资金流问题的企业占到了20%~25%,可是信息孤岛现象严重,占到了35%,而众多企业中,还有45%的企业信息化建设仍是一片空白。“武汉中小企业信息化与沿海城市相比还相对落后,推进企业信息化工作依然任重道远。”朱文杰说。

企业信息化工作作为我国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重要领域,对改造我国传统产业,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拉动信息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徐耀明副司长在讲话中指出,目前我国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不断取得新的进展,能源、交通运输、冶金、机械和化工等行业的信息化水平逐步提高。但也存在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不高、企业信息化率低的问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落后于实际需求,信息技术的潜能尚未得到充分挖掘,在部分区域和地区应用效果不够明显。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我国GDP的55%,税收的46%,就业岗位的75%,都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但是统计也显示,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普及率还不到10%。

据朱文杰介绍,在武汉地区,中小企业的经营者对信息化的认识度还较差,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每年都有相应的培训。“可是现在基本上还是运用传统的方法组织培训,而不是通过远程教育网等先进方式。”朱文杰说。

除此之外,中小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上的投入比例不高,信息化人才缺乏依然是困扰武汉地区中小企业信息化推广的桎梏。朱文杰认为,这些还是和信息化认知程度有关,认知度提高之后,相应的投入也随之提高,这对于信息化的推进工作非常有利。

正是鉴于现状的种种不足,国家在《2006~201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提出,我国企业信息化的重点是利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信息技术在能源、交通、冶金等行业的普及应用,推进设计研发信息化、生产装备数字化、生产过程智能化和经营管理网络化。推动供应链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大力扶持中小企业信息化。

提示:试试键盘 “← →”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总共 2 页12
一键看全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