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骁俭:我看U9 PK SAP/Oracle

互联网 | 编辑: 邹震 2009-05-08 10:30:00原创-特约 一键看全文

第三页

3、)从客户的应用成功看:
  要把U9和SAP、Oracle真正PK一下,那就必须到实际的客户当中去,目前很难下一个结论,毕竟U9的产品刚刚进入市场,而SAP、Oracle已经在中国经营了10多年,但偶然做了一个客户调研,得到这样一组数据:
  公司A,SAP的成功客户,1998年购置SAP的R/3系统(当年企业的年营业额是5亿6千万,员工900人),1999年系统上线,2002年系统进入稳定运行,2004年升级到SAP商务套件(当年的企业年营业额是18亿4千万,员工1500人),实施并使用了SAP的主要ERP应用功能(FI/CO/MM/PP/SD),其6年的总投资(软件、实施服务、维护、IT人员费用)估算为1600万。目前应用效果非常良好,企业的全面经营管理已经完全依托于建立起来的信息系统之上。
  公司B,用友的成功客户,2002年公司创建并购置用友U8财务模块,2005年扩展购置用友的U8进销存模块,2007年扩展购置U8的生产制造模块,2008年升级至U9,其间企业还购置了OA、CAD等系统,到2008年信息系统支撑的企业营业规模是20亿,人员1200人,其6年信息化的总投资(软件、实施服务、维护、IT人员费用)估算为955万。目前应用效果非常良好,企业的全面经营管理已经完全依托于建立起来的信息系统之上。
 

 
  
  从这两个案例来看,不管是国内产品,还是国外产品,都有非常成功的应用,而应用的成功与否,除了厂商的因素以外,更大的因素是来自于用户本身。这就是成功的机会成本问题,用国外产品虽然产品相对稳定,但一次投入需要逐步消化,其机会成本相对较高,而国内产品这样的逐步投入,渐进完善的模式,机会成本被分摊,相对成功付出的代价要小很多。
  
  今天用友U9和SAP、Oracle同台竞技,可能暂时还不会出现全胜的局面,但毕竟是走到了同一个竞技场上,我觉得对中国客户而言,这是一个绝对的好消息。在目前中国企业全面转型升级的时代,敢比就已经是一个赢的开场。

 

提示:试试键盘 “← →”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总共 3 页< 上一页123
一键看全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