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网站普亏调查:仅1%中小企业愿付费

互联网 | 编辑: 邹震 2009-07-16 12:00:00原创-特约 一键看全文

第二页

“淘宝烧钱么?为什么看好它的人却那么多。”刘浩认为,与10年前互联网泡沫时期,只靠着一个商业计划书就可以融资烧钱不同,现在的网络招聘烧钱有盈利基础,只不过真正的收获时间还没有到来,就跟淘宝的发展路径相似,“淘宝也是在烧钱中度过了好几年,现在光在央视上的广告投入就4000多万元,但业界都看好它潜在的盈利能力。”刘浩说,“我们也不着急。”

刘浩称,与中华英才网原有股东的对赌和套现不同,SEEK和麦格理都是公司的长期战略股东,它们没有一般VC在3-5年内套现的压力,目前智联早期的一些基金股东都已经实现了退出,并获得了不错的利润。

“实际上,这些钱不会白烧。”刘浩认为,现在各家的“烧钱”是集体培育成熟中国网络招聘市场的必由之路。他打比方说,对一家唱片公司而言,最好的事是自己公司出的唱片热卖到第一,其次好的事就是竞争对手出的唱片热卖到第一,因为这也可以带动整个唱片市场的发展。

保守的收费模式

目前,网上招聘业务是中华英才网和智联招聘的核心,前程无忧则有超过半壁江山是传统的印刷广告,不过在收费模式上保持了一致:都是单向向招聘企业收费。

“在很长时间内,大家都将是保持向企业收费。”刘浩认为,向用户收费的模式很难在中国出现。

不过,随着SNS的流行,在美国出现了以LinkedIn为代表的收取会员费的模式,会员靠着在网站上朋友的推荐获得工作机会。此外,一些垂直类的招聘网站也开始涌现。

刘浩认为,LinkedIn模式只能是主流网络招聘市场的补充,因为它填补的是朋友口碑介绍工作的市场,这部分传统的方式约占整个招聘市场不到30%。

对于垂直招聘网站,上述大型网络招聘公司的高层认为,如果经营良好,它们在百万级的市场上可以活得不错,但是要做到上亿元的收入规模难度将非常大。

该人士认为,根据国外成熟市场的经验,当中国的网络招聘市场能占据整个招聘市场20%的份额时,这个行业将迎来真正的春天,这意味蛋糕将是现在份额的20倍。然而,去年以来的金融危机却给这个市场带来了寒意,企业招聘需求的减少导致不少网络招聘公司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裁员。

目前,与网游、SNS、门户等“轻人力和轻资产”的互联网形式相比,网络招聘公司普遍拥有数量庞大的工作人员,如智联招聘在全国员工总数接近2500人,而市值超过100亿美元的百度经过多次扩招后,目前的员工才达到7000人。

“与其他互联网靠技术驱动不同,网络招聘本质上是一个销售+服务的模式。”刘浩说,而这需要足够的人手,才能提供客户满意的优质服务。

 

提示:试试键盘 “← →”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总共 2 页< 上一页12
一键看全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