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自去年第四季度以来,全球和中国经济都经历了进入新世纪以来最为困难的一年。但历史经验也表明,危机往往孕育着新的科技革命。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各国正在进行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的竞赛,全球将进入空前的创新密集和产业振兴时代。
围绕着经济形势的变化,一年多来,一场坚强的自救运动在IT产业急速地展开着。从最初的惊慌失措、亡羊补牢到如今的惊魂初定,从一开始的“各人自扫门前雪”到“抱团取暖”,所有IT企业都在思考,如何充分利用刺激经济政策,把握危机下的新需求,调整企业角色定位,完成自我救赎。
最后的事实证明,企业要自救,结构调整是出路。积极推进自主创新,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是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应对各种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之策。一年多的金融危机洗礼,十几个月的经济阴霾,数百个日夜痛苦的煎熬,并没有虚度。
这是一个令人绝望的冬天,也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春天。
但是,复苏注定是一个缓慢而曲折的过程。基础不稳固、后续动力不足,产能过剩……
IT产业自救一年考
2009年是IT业史上最差一年么?
是的!金融危机始于2008年9月,但所带来的影响都显现在了2009年。IT和电子通讯、生产制造业更是首当其冲,是企业裁员风潮波及最深的行业。
根据统计,2009年上半年IT市场失业人数达到118108人,为近7年来的新高。电脑、电子和通讯行业第一季度共裁员84217人,第二季度继续裁员33891人;就在不久前,Forrester研究公司调整了对2009年的预测结果:全球IT产业业绩预计为14620亿美元,较2008年同期下滑10.6%。其中,硬件的销售部分是下滑最严重的业务,较去年大约下滑了13%;软件销售和IT服务及外部采购分别下滑了8.2%和8.6%。
危机虽然祸起金融界,但随后IT产业难以逃脱危机的现实,也折射出IT产业原有的经济结构、IT企业的产品形态和角色定位固有的缺陷和不足。而这一年来,PC业、软件业、通信业、互联网业……整个IT产业也都在寻求自救的药方。
该怎么救?IT产品的定位要如何修正,才能激起用户购买的欲望,并在国家经济刺激计划下的新市场需求中抢占先机;如何向企业提供经济、节能和高效的产品,以从他们已经大幅缩减的IT开支中分得一杯羹;角色如何转型,功能要怎么延伸或改变,才能从紧锁银根的风投钱袋中求得一口过冬的余粮?
在危机爆发一年后,我们发现,IT产业已经有了一些答案。更让我们惊喜的是,IT业的自救方针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IT产业朝向更健康的方向发展。比如,上网本加速了处理器的低功耗潮流,电子商务进一步蓬勃发展,服务器虚拟化技术进一步盛行……
与此同时,宏观经济也显露出复苏的亮色。10月21日,政府在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四季度经济工作时指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好于年初预期,回升向好趋势得到巩固。危机以来,政府首次如是表态,既预示着今年GDP增速“保八”已成定局,也释放出刺激政策的退出信号。
但是,产业自救就可以到此停止了么?迫于经济压力所做出的对产业的调试,难免带着一些无可奈何的情感和实现短期利益的迫切需要。一年前,我们用“金融危机是把双刃剑”这句话来做自我安慰,而现在看来,IT产业的自救行为也是一把双刃剑。销量增长的背后,是企业利润率的下滑以及低端产品线对高端产品的挤压;扶持电子商务的另一面,是传统渠道日渐黯淡的身影;虚拟化应用范围的扩大,却是物理服务器销售的拦路虎……
除了这些隐忧,“二次危机”的阴霾也随之弥漫。同样在第三季度,美国核心通胀率继续下降(从2%降至1.4%),标志着价格疲软、内需乏力;10月底,继雷曼兄弟、华盛顿互助银行、通用汽车之后,全美最大中小企业商业贷款机构CIT集团宣告破产——外需继续不振的可能,对于高技术制造业的规模和产品出口的总额都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位的中国而言,绝非好消息。
所以,产业自救的路还很长。
新需求
尽管与全球和亚太地区消费者消费信心相比,中国消费者信心仍然比较积极,但就业前景和股市低迷两方面的不确定性,仍让消费意愿打了不小的折扣,并推动消费者价格敏感度上升、消费决策更理性,采取紧缩预算、控制非必须消费、以及减少不必要开支、较大额度的非必要开支等行动;而对占中国企业总数99%的中小企业和以出口为导向的企业而言,在外销大幅削减产生的经营压力下,对成本的重视更是不言而喻。
这就是经济学的经典理论“口红效应”。“口红效应”认为,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人们很难攒钱去做一些“大事”,但仍然会有强烈的消费欲望,所以会转而购买比较廉价的商品,从而带动整个消费市场。而IT产业只有抓住这种“口红效应”,才能渡过难关。
幸好,技术创新确实已经提供了“以较低的价格提供相同的产品”的可能,而金融危机正好成为了推动这些新技术普及的催化剂。“如果说以前的低成本是靠省吃俭用做到的,那么现在更多地依靠技术创新来实现。这两年在技术上的大范围突破使得中兴无线产品的成本维持在每年下降20%~30%的水平。”中兴通讯负责无线业务的副总裁刘鹏的这句话,堪称IT产业自救的真实写照。
服务器市场就有两个自救的重大举措:首先,虚拟机的出货量将首次超过物理服务器。IDC发布的预测报告指出,随着用户削减硬件预算和希望从基础设施中压缩更多的成本,欧洲的虚拟机数量在今年年底将超过物理服务器的数量,2009年虚拟机的出货量将会比物理服务器多出10%;其次,英特尔的Atom和威盛的Nano低功耗处理器,已经被应用到低端服务器上,以满足以资讯处理为主、而非以计算为主的需求。
不仅是服务器,基于低功耗处理器的产品在2009年都堪称是PC厂商的救命稻草。“消费者将继续购买价格低廉的笔记本电脑和上网本。”IDC分析报告指出,2009年全球上网本销量将达到2640万台。Google也将其Android操作系统应用于上网本,微软甚至推出服务于上网本的优盘式Windows 7安装盘。英特尔在继Atom处理器之后,还进一步推出CULV处理器,希望攻占低价轻薄本市场。
“互联网时代,数据在不断的扩大,而且呈现出了多样化、个性化的发展模式,这也使得计算机既需要更强的处理能力,而面对方方面面的设置,也有各自不同的功能,有的需要性能,有的需要功耗,而有的则需要整体的成本优化。”英特尔中国区总经理杨叙认为,新的需求对处理器架构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包括性能优势、功耗优势、成本优势以及兼容性等。
这种变化其实也暗合了当前IT产业的一大趋势。虚拟化、低功耗甚至被热炒的“云计算”这些趋势其实在金融危机前已经显露出来,只不过此次金融危机将其迅速放大。他们所强调的,都已不是单一产品计算力和性能的提升,而是对计算力存量的挖掘和充分利用,以及对具体应用需求的满足——其实,引导复苏的关键,正在从对下一代技术体系架构的创新升级,转为结合技术进步、对IT技术应用的深度理解和开发。
但是,低成本的背后,不就是IT产品普遍的利润率下滑么?在产业自救压力下将这些未来趋势迅速催化、放大,这种拔苗助长式的动作能够从长远抵抗住不可预测的其他风险么?这种对新需求的满足方式,算不算饮鸩止渴?
第二页新角色
诺基亚只是一家手机厂商么?不,它宣布转型互联网已经有三年了。它甚至在多头出击,既开应用程序商店,又推出Booklet上网本;戴尔和Acer只是PC厂商么,不,他们已经进入通信领域,涉足智能手机市场;淘宝只是一个C2C平台么?不,就在4月,它已经开始了B2C平台的测试,目标是要打造一个“24小时不打烊的沃尔玛”。
新的业务模式和产品形态推出的背后,是企业对自身角色定位的重新反思。在这一年的IT产业自救行动中,我们已经看到太多企业加速转型的案例,而一些在危机中保持稳定增长的新角色的兴起,更成为了IT产业寒冬中的一股暖流。
首先必须承认的是,硬件驱动的时代已经逐渐远去,移动互联网和开源的兴起,正在引发一场以应用为核心驱动力的革命。比如,苹果iPhone应用软件商店的推出,彻底颠覆了手机行业的游戏规则,展示了一个真正的平台转换趋势,以及一个移动设备的新市场趋势,并吸引了RIM、三星等企业步其后尘。而在移动终端方面,无论是智能手机、MID还是上网本,投身其中的厂商已经涵盖了ICT的各个领域。
所以,这是一个角色多元化的时代。对IT企业而言,这实在是一种无奈之举。根据诺基亚于10月发布的财报,2008年第三季度,其总销售额为122亿欧元,同比下降了5%。更令人堪忧的是,诺基亚的营业利润从去年同期的18.6亿欧元下滑到14.6亿欧元,降幅达21.5%;戴尔的2010财年第二财季财报显示,第二财季净利润为4.72亿美元,同比下滑23%。沿着现有业务模式走下去,难免越走越窄。
当然,选择也是多元化的。同为PC厂商,戴尔的做法是扩大产品线,向外延扩展;而方正科技则选择深化内涵的做法,计划在3年内,从目前的“中等规模的本土PC制造商”转型为“PC制造商+多产品、贴近客户型的供应商”。淘宝同样选择了深化内涵的方向。从“C2C”网站向“C2C+B2C”,已经凸显了电子商务形态统一化的浪潮。
这就是融合。在多年发展之后,软硬件厂商已经积累起了够硬的技术和计算能力,急需将这些能力充分转化到市场新需求上;这也是加速向服务转型的信号。软硬件产品的一次性售卖已经无法满足用户,更不能为IT产业带来充足的利益。多角色的出现,不仅是为了自救,还有着打破樊篱、重新书写产业格局的意义。
电子商务则在金融危机中冒尖一般发展起来,成为IT企业过冬的棉衣。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在金融危机中,未运用电子商务的企业陷入困顿的比例达84.2%,而运用电子商务的企业陷入困顿的比例为16.8%,两者相差近5倍。《中国数码产品网上销售统计报告2009》显示,即使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网上平台交易额仍继续以翻一番的速度突飞猛进,如今数码产品的网上销售量已经占到总体的10%左右。2009年上半年,仅手机、笔记本电脑和数码相机三种数码产品的网络零售金额就达到了200亿元。
但是,在成为企业避风港的同时,电子商务网站也难免因风投紧缩银根而受到冲击,很多可能原本会投入电子商务领域的资金和人力资源都没有进来,陷入财务困境的中小型电子商务公司面临倒闭,电子商务新领域新产品的研发会有停滞的风险……
另外,金融危机也让行业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们走向前台。IT产业界卧虎藏龙,细分行业领域更是如此。刚刚上市的创业板里,就有向电信、金融、能源等行业的大中型企业和政府部门提供IT运维管理的整体解决方案的神州泰岳、主营业务为互联网业务平台综合服务的网宿科技、以管理型外包服务为核心的立思辰等企业。其中,神州泰岳最近三年及一期的净资产收益率,分别达35.34%、82.41%、62.99%和41.49%。立思辰科技2006年~2008年度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为50.72%。此外,主打金融行业的东南融通和专注零售业解决方案的富基融通,也是行业“隐形冠军”的翘楚。
“创业板应更多遴选各行业的隐形冠军,而不应盲目追求做全做大。如果某创业板上市企业上市后规模激增,或选择多元化发展战略,则应考虑将其转移到主板上,保持创业板作为隐形冠军聚集地的特点。”德意志交易所集团中国区首席代表毋剑虹表示。
和戴尔、Acer等多产品线、多角色的发展形态不同的是,“隐形冠军”们显得更为专一和深入。金融危机对IT产业的启示之一是,不要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但是,把鸡蛋放在哪些篮子里才是合适的?像诺基亚进军上网本、戴尔涉足智能手机这样的跨界行动,究竟有没有挑对了篮子?“跨界精英”有那么好做么?
新政策
IT企业要努力转型突围,但也离不开对新政策的把握和利用。巧的是,各国的经济刺激计划中,信息产业都是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一方面是为了确保普遍服务,另一方面也是为经济复苏奠定重要的物质基础。宽带基础设施建设更是重点所在,奥巴马政府在经济刺激计划中,就囊括了总规模为72亿美元的互联网宽带建设计划。
而IT产业对新政策的利用,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对刺激消费政策的把握;二是对信息产业的支持和投资政策的追逐。
刺激消费的政策早在去年年底就已经开始出台。2008年10月,国务院出台扩大内需十措施,确定4万亿元投资计划,正式确定在出口困难的情况下,政府开始启动内部消费计划;2008年12月,国务院发布《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意见》,提出全面推进家电下乡工作,其中,电脑下乡因其对普及科学知识,促进农村信息化建设而被广泛关注;2009年6月,国务院批准了发展改革委等部门《促进扩大内需,鼓励汽车、家电“以旧换新”实施方案》。
于是在今年年初,就出现了各大品牌为竞标电脑下乡入选名额而挤得头破血流的情形。然而如今看来,无论是电脑下乡还是以旧换新,离产业的预期还相差得很远,甚至可以说有点“冷”。来自商务部的“成绩单”显示,截至2009年8月底,下乡电脑共销售出164935台,销售金额为5.5亿元。在9类家电下乡产品中排名第五,销售额比重为2.26%。;此外,“以旧换新”的补贴额度低、弄虚作假等问题,同样备受质疑。
如何刺激农村和城市的电子消费需求?现在看来,光凭政府和企业自上而下的推广还不够,IT产业要想自救,不仅要抱住新政策的“大树”,更要体现出积极主动性。另外,如果只是把新政策当成倾销库存或者淘汰旧机型的机遇,那IT产业的社会责任何在?
在对信息产业的支持政策方面,2008年11月11日,科技部正式公布了关于“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科技重大专项2009年课题申报的通知;2009年2月,电子信息产业振兴规划通过,明确提出:加大投入,集中力量实施集成电路升级、新型显示器和彩电工业转型、3G新跨越、数字电视推广、计算机提升和下一代互联网应用、软件及信息服务培育六大工程,鼓励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电子信息产业。
这让软件业、尤其是基础软件业再次变得炙手可热。尽管“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国软件产业的增长、增速有所放缓,软件出口有所下降,但软件行业仍保持了20%以上的增速,可以说是所有行业中增速最高的一个,成为拉动信息产业发展的引擎。”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在第13届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上指出,软件业的重要性并不仅仅在于它自身的发展,还在于软件业和工业、传统产业的结合。
但是,由于“核高基”投入的资金数额巨大,所以相关企业围绕“核高基”展开的一场看不见的争夺战已经持续了大半年;而由于情况复杂,各方利益难以协调,“核高基”的中标结果一直“千呼万唤不出来”。反倒是有关基础软件的软件上市公司成为了最受益的企业,每当“核高基”一有风吹草动时,相当概念股就闻风起动。
确实,中国基础软件的土壤还不够肥沃,需要国家战略的支持,但国家战略的支持不会对行业产生根本的变化。即便企业获得了国家战略支持,企业仍要去选择合适的产品方向和合适的营销模式。借此调整产业结构。政府的政策是强心针,但光靠强心针,IT产业究竟能否因此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现在就能下定论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