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冰自救 中国IT产业走向春天的思考

互联网 | 编辑: 张蓉 2009-11-10 11:25:00转载-投稿 一键看全文

第一页

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自去年第四季度以来,全球和中国经济都经历了进入新世纪以来最为困难的一年。但历史经验也表明,危机往往孕育着新的科技革命。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各国正在进行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的竞赛,全球将进入空前的创新密集和产业振兴时代。

围绕着经济形势的变化,一年多来,一场坚强的自救运动在IT产业急速地展开着。从最初的惊慌失措、亡羊补牢到如今的惊魂初定,从一开始的“各人自扫门前雪”到“抱团取暖”,所有IT企业都在思考,如何充分利用刺激经济政策,把握危机下的新需求,调整企业角色定位,完成自我救赎。

最后的事实证明,企业要自救,结构调整是出路。积极推进自主创新,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是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应对各种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之策。一年多的金融危机洗礼,十几个月的经济阴霾,数百个日夜痛苦的煎熬,并没有虚度。

这是一个令人绝望的冬天,也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春天。

但是,复苏注定是一个缓慢而曲折的过程。基础不稳固、后续动力不足,产能过剩……

IT产业自救一年考

2009年是IT业史上最差一年么?

是的!金融危机始于2008年9月,但所带来的影响都显现在了2009年。IT和电子通讯、生产制造业更是首当其冲,是企业裁员风潮波及最深的行业。

根据统计,2009年上半年IT市场失业人数达到118108人,为近7年来的新高。电脑、电子和通讯行业第一季度共裁员84217人,第二季度继续裁员33891人;就在不久前,Forrester研究公司调整了对2009年的预测结果:全球IT产业业绩预计为14620亿美元,较2008年同期下滑10.6%。其中,硬件的销售部分是下滑最严重的业务,较去年大约下滑了13%;软件销售和IT服务及外部采购分别下滑了8.2%和8.6%。

危机虽然祸起金融界,但随后IT产业难以逃脱危机的现实,也折射出IT产业原有的经济结构、IT企业的产品形态和角色定位固有的缺陷和不足。而这一年来,PC业、软件业、通信业、互联网业……整个IT产业也都在寻求自救的药方。

该怎么救?IT产品的定位要如何修正,才能激起用户购买的欲望,并在国家经济刺激计划下的新市场需求中抢占先机;如何向企业提供经济、节能和高效的产品,以从他们已经大幅缩减的IT开支中分得一杯羹;角色如何转型,功能要怎么延伸或改变,才能从紧锁银根的风投钱袋中求得一口过冬的余粮?

在危机爆发一年后,我们发现,IT产业已经有了一些答案。更让我们惊喜的是,IT业的自救方针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IT产业朝向更健康的方向发展。比如,上网本加速了处理器的低功耗潮流,电子商务进一步蓬勃发展,服务器虚拟化技术进一步盛行……

与此同时,宏观经济也显露出复苏的亮色。10月21日,政府在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四季度经济工作时指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好于年初预期,回升向好趋势得到巩固。危机以来,政府首次如是表态,既预示着今年GDP增速“保八”已成定局,也释放出刺激政策的退出信号。

但是,产业自救就可以到此停止了么?迫于经济压力所做出的对产业的调试,难免带着一些无可奈何的情感和实现短期利益的迫切需要。一年前,我们用“金融危机是把双刃剑”这句话来做自我安慰,而现在看来,IT产业的自救行为也是一把双刃剑。销量增长的背后,是企业利润率的下滑以及低端产品线对高端产品的挤压;扶持电子商务的另一面,是传统渠道日渐黯淡的身影;虚拟化应用范围的扩大,却是物理服务器销售的拦路虎……

除了这些隐忧,“二次危机”的阴霾也随之弥漫。同样在第三季度,美国核心通胀率继续下降(从2%降至1.4%),标志着价格疲软、内需乏力;10月底,继雷曼兄弟、华盛顿互助银行、通用汽车之后,全美最大中小企业商业贷款机构CIT集团宣告破产——外需继续不振的可能,对于高技术制造业的规模和产品出口的总额都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位的中国而言,绝非好消息。

所以,产业自救的路还很长。

新需求

尽管与全球和亚太地区消费者消费信心相比,中国消费者信心仍然比较积极,但就业前景和股市低迷两方面的不确定性,仍让消费意愿打了不小的折扣,并推动消费者价格敏感度上升、消费决策更理性,采取紧缩预算、控制非必须消费、以及减少不必要开支、较大额度的非必要开支等行动;而对占中国企业总数99%的中小企业和以出口为导向的企业而言,在外销大幅削减产生的经营压力下,对成本的重视更是不言而喻。

这就是经济学的经典理论“口红效应”。“口红效应”认为,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人们很难攒钱去做一些“大事”,但仍然会有强烈的消费欲望,所以会转而购买比较廉价的商品,从而带动整个消费市场。而IT产业只有抓住这种“口红效应”,才能渡过难关。

幸好,技术创新确实已经提供了“以较低的价格提供相同的产品”的可能,而金融危机正好成为了推动这些新技术普及的催化剂。“如果说以前的低成本是靠省吃俭用做到的,那么现在更多地依靠技术创新来实现。这两年在技术上的大范围突破使得中兴无线产品的成本维持在每年下降20%~30%的水平。”中兴通讯负责无线业务的副总裁刘鹏的这句话,堪称IT产业自救的真实写照。

服务器市场就有两个自救的重大举措:首先,虚拟机的出货量将首次超过物理服务器。IDC发布的预测报告指出,随着用户削减硬件预算和希望从基础设施中压缩更多的成本,欧洲的虚拟机数量在今年年底将超过物理服务器的数量,2009年虚拟机的出货量将会比物理服务器多出10%;其次,英特尔的Atom和威盛的Nano低功耗处理器,已经被应用到低端服务器上,以满足以资讯处理为主、而非以计算为主的需求。

不仅是服务器,基于低功耗处理器的产品在2009年都堪称是PC厂商的救命稻草。“消费者将继续购买价格低廉的笔记本电脑和上网本。”IDC分析报告指出,2009年全球上网本销量将达到2640万台。Google也将其Android操作系统应用于上网本,微软甚至推出服务于上网本的优盘式Windows 7安装盘。英特尔在继Atom处理器之后,还进一步推出CULV处理器,希望攻占低价轻薄本市场。

“互联网时代,数据在不断的扩大,而且呈现出了多样化、个性化的发展模式,这也使得计算机既需要更强的处理能力,而面对方方面面的设置,也有各自不同的功能,有的需要性能,有的需要功耗,而有的则需要整体的成本优化。”英特尔中国区总经理杨叙认为,新的需求对处理器架构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包括性能优势、功耗优势、成本优势以及兼容性等。

这种变化其实也暗合了当前IT产业的一大趋势。虚拟化、低功耗甚至被热炒的“云计算”这些趋势其实在金融危机前已经显露出来,只不过此次金融危机将其迅速放大。他们所强调的,都已不是单一产品计算力和性能的提升,而是对计算力存量的挖掘和充分利用,以及对具体应用需求的满足——其实,引导复苏的关键,正在从对下一代技术体系架构的创新升级,转为结合技术进步、对IT技术应用的深度理解和开发。

但是,低成本的背后,不就是IT产品普遍的利润率下滑么?在产业自救压力下将这些未来趋势迅速催化、放大,这种拔苗助长式的动作能够从长远抵抗住不可预测的其他风险么?这种对新需求的满足方式,算不算饮鸩止渴?

提示:试试键盘 “← →”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总共 2 页12
一键看全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