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强守弱 照片打印规避数码后的尴尬

互联网 | 编辑: 李月松 2006-07-26 00:00:00转载 一键看全文

2006年7月1日是一个极不平常的日子,因为这一天《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开始正式生效,中国互联网从此有了第一个重量级规则,网站从此有能力摆脱侵权投诉的频频纠缠,草根创造一族也从此不会再因自己的劳动被他人侵占而欲告无门。

 

规避“谁归谁”的尴尬

    06年3月中国顶级新闻摄影赛爆出丑闻——《中国农村城市化改革第一爆》竟然是PS出来的,可以说是近期数码照片给权威机构开的一个最大的玩笑。事实上,在数码照片全力驱逐传统银盐照片的背后,其目前依然没能改变无法象传统电子影像那样在司法领域充当证据的局面。

    照片数码化,在肆意践踏肖像权的同时,也让自己的严肃性荡然无存,尤其在一些创作领域,不但数码照片版权的维护变得十分脆弱,就连证明自己的作品是自己的创作也不那么理直气壮!

 被PS过的获奖假图

    至于数码照片在法律效力上的脆弱这里不再赘述,我们可以从人们对“中国水印”的期盼中得到佐证。将肉眼看不见的原始水印信息嵌入数码照片,即可实现保真防伪的目的,这项神奇的新技术因为掌握在中国人手里而被形象地称为“中国水印”。

    被加了“锁”的照片看上去与普通照片并无异样,但使用专用配套软件打开照片时,几道水印清晰地浮现出来,其中包含拍摄者姓名、曝光参数等原始信息。就像飞机的“黑匣子”一样,水印信息一旦被嵌入数码照片便无法更改,同时自动生成一个复杂的保护代码,可以最大限度地维护拍摄者的合法权益。

    而且用带有水印验证技术的数码相机拍出的照片,从存储到洗印,在每一个环节中原始水印信息都不会丢失,即使打印成纸质照片也依然能辨别出是否有被篡改的痕迹。不过令人遗憾的是,“中国水印”技术短时间内还没有能力融进我们的生活,创作归属问题依然在短时间内难有准确快捷的定论!

    笔者建议:其实每张原始数码照片的背后都藏有曝光时间等原始信息,当我们不轻易传送原版时,这些参数就有能力成为创作归属权的证据。至于交流吗,用自己打印的照片好了。这样即使有人想窃取,扫描后的图片也无法还原出这些原始信息!总之,在“中国水印”没有普及之前,和创作被窃取相比,用打印的照片进行技术交流并不是一个很保守的做法!

提示:试试键盘 “← →”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总共 2 页< 上一页12
一键看全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