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肉将至 “后频率时代”的购机选择

互联网 | 编辑: 2006-07-26 00:00:00 返回原文

数个小时后之后,Intel便要正式发布全新桌面平台Core 2 Duo以及移动平台的Merom处理器。似乎已经很长一段时间,Intel没有给我们带来更多惊喜的产品。但这一次,Core微架构将真正动摇整个个人电脑市场,实实在在的触发更多消费者对Intel处理器及平台的购买热情,让市场格局和

PChome扣肉专题,回归处理器的本源

数个小时后之后,Intel便要正式发布全新桌面平台Core 2 Duo以及移动平台的Merom处理器。似乎已经很长一段时间,Intel没有给我们带来更多惊喜的产品。但这一次,Core微架构将真正动摇整个个人电脑市场,实实在在的触发更多消费者对Intel处理器及平台的购买热情,让市场格局和重心再一次倾向Intel。在这里,我不想去描述Core 2 Duo有多么强,相关信息在一年前就陆陆续续地发布在各大媒体。从Intel宣布Core微架构,乃至于市面上出现部分ES(Engineering Sample,工程样品)版Conore处理器,又是国内外网站纷纷推出的测评,Super Pi的成绩一次又一次被刷新……“扣肉”还未上桌已是香飘四方。

我们已经看到了太多“扣肉”的相关介绍,赞美之词也不绝于耳。那么,这一刻,静下来,我们说说“后频率时代”的故事以及和在座每一个消费者的关系。是的,“后频率时代”,应该是从Intel 486时代开始,包括AMD,Cyrix在内的非Intel处理器生产商发现频率已经不能诠释自家产品的强劲。于是乎,由Cyrix首先推出的RP值便开始广泛应用。不少并不了解和理解内情的消费者,往往对此嗤之以鼻,在那个时代,处理器频率几乎决定了整机性能。

Intel自然也乐此不疲。然而从Pentium到Pentium 4,频率赛跑中一直领先的Intel却越来越感觉力不从心。一方面NetBurst架构的超常流水线问题,虽然为频率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却也因为运行效率较低而成为严重的诟病。另一方面消费者也开始自省,追逐频率是否值得,2GHz的Pentium 4是不是比1.8GHz的性能好得多?反观Intel最大的对手AMD,却不紧不慢的推广其Athlon 64系列处理器,虽然初期AMD总是把64bit挂在嘴上,但对于绝大多数消费者来说,如今大谈64bit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但是通过原有DEC带来的技术,AMD将MC(Memory Controller,内存控制器)植入内核,以及HyperTransport总线的巨大带宽,使得A64一时成为最火热的CPU产品。

实际运行频率仅1.8GHz的Athlon 64 3000+ S939通过数次调整售价,俨然成为性价比最高的中高端处理器,相比Intel原有2GHz+处理器,更是在各大媒体的测试中表现出强大的性能优势。反观Intel,却不得不采用降低前端总线的Pentium D 805与之对抗。Intel必须用一款真正具有实力的产品来验证自己仍旧是主宰者的身份,需要一个全新架构来代替原本被誉为“最强平台”的NetBurst总线。曾经的Pentium 3乃至后续Pentium M系列移动处理器的巨大成功,终于让Intel回到了处理器发展的根源。

PChome扣肉专题,试验品所带来的强大信心

“性能至上”肯定是所有厂商优先追求的目标。但一味追求频率已经不合时宜,Intel桌面市场的大幅萎缩也体现了这一点。但是与当年大张旗鼓推广Pentium 4,并一意孤行推广RamBus内存之时不同,这一次Intel显得更为谨慎而稳重。或许一开始Intel就没有把宝全部压在NetBurst上,至少移动平台无法承受Pentium 4处理器高频高功耗的表现。所以从第一款讯驰平台诞生之日开始,Intel的桌面和移动平台就开始“分道扬镳”。以色列研发实验室将原有Pentium 3架构进行了更广泛的拓展,从那时起,频率至上的观念已经淡化。从那一刻开始,Intel的移动处理器不再仅仅是低功耗,添加Speed-Stepping技术的台式处理器版本。

这篇文章就是在我自己的NAPA本本上完成的,从所谓的“讯驰3”推出之日起,这款被称为“Centrino Duo”的处理器就被打上了“试验品”的标记。首款65nm制作工艺的Intel处理器,首次在移动平台采用双核心技术,更先进的EIST自动频率调解技术,相对更低的功耗和更强的性能……NAPA从推出至今,生命力只有半年多,但已经收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几乎所有主流厂商的所有主流机种都被升级至Centrino Duo而推向市场。从NAPA身上,Intel一方面印证了Core微架构将是一个成功的平台;另一方面也深深了解到厂商及消费者对自己的关注和支持。

作为一个测评编辑,会在一款产品刚上市便迫不及待购入,多少是有些欠缺思考和冷静的,但NAPA和其背后的Core微架构平台深深地吸引了我。诚然,在普通日常应用中,我们似乎感觉不出太多NAPA与前任Sonama有什么太大区别。但是在一些高端的商务应用,多媒体制作以及今后更多3D游戏和家庭娱乐系统等方面,Centrino Cuo则表现得更为游刃有余。对了,为了区别今后的扣肉及Merom处理器,Centrino Duo被称为Core Duo,后者则统称为Core 2 Duo,更高规格的则被称为Core Extreme。

PChome扣肉专题,AMD与Intel的降价策略

那么扣肉上市,首先感受到市场变动的而带来惊喜的,自然是普通攒机用户或者说部分经销商。对于Intel来说,Core微架构火热自然是可以预见,但这可能还需要至少半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初期上市的数款扣肉售价尚不能入主流市场,低端的E4300则要在明年第一季度上市。我想并不是Intel不愿意迅速推广扣肉或者Merom。而是不少问题必须解决。首先就是原有Pentium 4/Pentium D/Dothan/Core Duo等产品还有大量库存,特别是Pentium D以及Dothan核心的各类处理器。

所以年初Intel就开始制定“雪崩降价”计划,预定7月23日全球降价计划已经开始实行;而在这之前的一个月,Dothan核心的移动处理器已经开始崩盘,不少二三线的Sonama标准本本已经跌到了6000元价位,即便ThinkPad以及HP等行货主流机型也走到了8K以下。当然,国内的反应总是慢上国际一拍,相信真正要感受到空前绝后的降价还需时日。

我们在反观Intel对手AMD,在Intel的紧要关头令人匪夷所思的收购了ATI。AMD需要ATI的显示核心制造技术?AMD需要更多的主板研发技术,不愿意让NVIDIA等控制自己的平台?今年AMD又要建厂,又要改造原有Fab厂,购买专利技术,虽然能顺利地向摩根士坦利投资借了25亿美元完成了收购。那么接下来呢?相信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AMD仍旧受困于技术拓展瓶颈,生产能力不足,制造工艺无法迅速提升等问题。这些往往是致命的,但操作得当却可能翻身成为更大的威胁。

虽然AMD全新处理器K8L仍在雾里看花,但Intel决不会对其掉以轻心。而AMD也颇有点报复味道的提出了同月24日大幅降低处理器售价,而且已经反映到了国内。北京等地已经有低至13XX的盒装AMD Athlon64 X2 3800+ AM2在销售。相信随着3000+/3200+的渐渐退场,频率更高而售价更低的3500+将成为AMD主角。

AMD颇有点“田忌赛马”的味道,在中高端市场或许没有什么更好的处理器与Intel扣肉竞争,但AM2平台已经被广泛应用。由此,AMD赶上DDR2末班车并统一处理器插座/平台,便让原有立足高端的X2系处理器降价至Pentium D水平。让现有的Athlon 64逐渐转型至当初Sempron的市场定位。

PChome扣肉专题,幸福的普通消费者

好吧,在这场战役中,谁会得益更多?闻知扣肉将要上市,不少中高端玩家准备放弃了原有的平台。但他们持币观望,因为扣肉在初期并不会大幅降价至千元级别。一般来说,500元左右属于低端处理器市场,千元以下属于中高端市场。但扣肉至少在半年内很难达到中高端市场售价水平。那么千元左右,我们就会看到原来的Pentium 4/Pentium D以及AMD Athlon 64/X2的厮杀混战。

更有赛扬,Sempron将会在400-700元市场血拼。每款处理器之间的售价差异将进一步减小。Pentium 4/Pentium D压迫赛扬;Athlon 64/Athlon X2紧逼Sempron……很快你就会发现,原本买赛扬的钱+上一些就能买P4/PD;原本打算入手闪龙现在可以买Athlon 64!这当然是每个普通消费者更愿意看到的。

或者我们换句话说,我们原本愿意入手的处理器将更为便宜。当然,对于国内市场来说,这个“便宜”还需要2-3个月来调整并完成。至少现在,700-750元的Athlon 64 3000+/3200+ AM2已经属于低价,一款更低端并将低于千元的Athlon 64 X2 3600+(1.8Ghz,256 k L2*2,减少二级高速缓存,被戏称为闪龙X2)也已经出现。而反观Intel,可能没有AMD那么急吼吼,一方面必须面对扣肉上市后的种种问题,一方面国内经销商们也不会将Intel处理器降得太快而减少利润。

PChome扣肉专题,肉虽好吃时机未到

回到扣肉吧,最低价的扣肉E6300将在1600-1700左右上市,并稳定一段时间。一方面这是其性能与原有处理器相比所形成的价格差;另一方面也给原有处理器加速被市场消化,并逐渐退出市场而预留了较大空间。但据我了解,Intel手上库存的处理器数量巨大,可不是2、3个月就能解决的问题。

同时,Intel也必须面对扣肉相关平台——主板的推广。Intel很希望看到如同AMD转换AM2平台时的景象。厂商迫不及待纷纷推出支持AM2的主板,无论是将原有芯片组升级改造所得,还是使用全新的NVIDIA MCP55芯片组……或许这也是近两年主板厂商对AMD热卖而建立的信心所致。同时,NVIDIA的配套主板芯片组售价已经比较厚道,前后无论nForce4还是如今MCP55,其产品规格都较高。而前者如今售价非常低廉,即便支持AM2也毫不落伍,使得AM2得以最快速度的填补——>占领Socket 939/Socket 754市场。

Intel似乎就没有那么好的运气。不仅仅是因为Intel处理器市场占有率一度的大幅减少,让厂商把工作重心也更多转向AMD。同时,或许太多主板芯片组的发布让厂商们应接不暇。从i915到i975之间,Intel所发布的不少芯片组在规格上差距不大,或许仅仅是所支持的前端总线/内存频率被提高,便成为了新款产品,然则随即淘汰。不少厂商因此而疲于奔命。

当然,年内对于普通老板姓来说,选择扣肉并不明智。无论是如今的Athlon 64也好,Intel Pentium D也好,性能都完全能满足需求。根本没必要为了扣肉做更多不必要的升级。同时,前两者的售价也会一再降低,还是那句话“早买早用,晚买晚用,等就别用”~~~笑。

无论如何,扣肉是这些年来Intel最让人期待的作品。高性能,低功耗低发热,在大幅性能提升的前提下,允许我们的个人电脑更为绿色,省电以及宁静。这些从扣肉带来的附加值,也深深地吸引了我们。从迅驰开始,Intel桌面与移动处理器分家;而从今天开始,他们又走到了一起。这也是Intel所提出的MtDP,Mobility To DeskTop。Intel认为今后的处理器就应该具备更多“高性能,低功耗低发热”的特性,而当初这只是被认为在移动个人电脑上市必要的。或许Intel也觉得Pentium D用的散热器还是过于吵闹,或许Intel也明白人们越来越理性消费。提高性能,降低噪音;提高效率,降低功耗——这就是扣肉。

 

 

 

更多精彩的最新配件资讯,请点击进入硬件中心

大家如果对本栏目有任何建议、意见或任何IT配件资讯的投稿,欢迎发邮件到cityrat@staff.pchome.net,我们会尽快给予回复。最后,硬件频道全体同仁感谢大家对PChome一贯的关注和支持!

返回原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