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肉将至 “后频率时代”的购机选择

互联网 | 编辑: 2006-07-26 00:00:00 一键看全文

数个小时后之后,Intel便要正式发布全新桌面平台Core 2 Duo以及移动平台的Merom处理器。似乎已经很长一段时间,Intel没有给我们带来更多惊喜的产品。但这一次,Core微架构将真正动摇整个个人电脑市场,实实在在的触发更多消费者对Intel处理器及平台的购买热情,让市场格局和

PChome扣肉专题,回归处理器的本源

数个小时后之后,Intel便要正式发布全新桌面平台Core 2 Duo以及移动平台的Merom处理器。似乎已经很长一段时间,Intel没有给我们带来更多惊喜的产品。但这一次,Core微架构将真正动摇整个个人电脑市场,实实在在的触发更多消费者对Intel处理器及平台的购买热情,让市场格局和重心再一次倾向Intel。在这里,我不想去描述Core 2 Duo有多么强,相关信息在一年前就陆陆续续地发布在各大媒体。从Intel宣布Core微架构,乃至于市面上出现部分ES(Engineering Sample,工程样品)版Conore处理器,又是国内外网站纷纷推出的测评,Super Pi的成绩一次又一次被刷新……“扣肉”还未上桌已是香飘四方。

我们已经看到了太多“扣肉”的相关介绍,赞美之词也不绝于耳。那么,这一刻,静下来,我们说说“后频率时代”的故事以及和在座每一个消费者的关系。是的,“后频率时代”,应该是从Intel 486时代开始,包括AMD,Cyrix在内的非Intel处理器生产商发现频率已经不能诠释自家产品的强劲。于是乎,由Cyrix首先推出的RP值便开始广泛应用。不少并不了解和理解内情的消费者,往往对此嗤之以鼻,在那个时代,处理器频率几乎决定了整机性能。

Intel自然也乐此不疲。然而从Pentium到Pentium 4,频率赛跑中一直领先的Intel却越来越感觉力不从心。一方面NetBurst架构的超常流水线问题,虽然为频率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却也因为运行效率较低而成为严重的诟病。另一方面消费者也开始自省,追逐频率是否值得,2GHz的Pentium 4是不是比1.8GHz的性能好得多?反观Intel最大的对手AMD,却不紧不慢的推广其Athlon 64系列处理器,虽然初期AMD总是把64bit挂在嘴上,但对于绝大多数消费者来说,如今大谈64bit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但是通过原有DEC带来的技术,AMD将MC(Memory Controller,内存控制器)植入内核,以及HyperTransport总线的巨大带宽,使得A64一时成为最火热的CPU产品。

实际运行频率仅1.8GHz的Athlon 64 3000+ S939通过数次调整售价,俨然成为性价比最高的中高端处理器,相比Intel原有2GHz+处理器,更是在各大媒体的测试中表现出强大的性能优势。反观Intel,却不得不采用降低前端总线的Pentium D 805与之对抗。Intel必须用一款真正具有实力的产品来验证自己仍旧是主宰者的身份,需要一个全新架构来代替原本被誉为“最强平台”的NetBurst总线。曾经的Pentium 3乃至后续Pentium M系列移动处理器的巨大成功,终于让Intel回到了处理器发展的根源。

提示:试试键盘 “← →”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总共 5 页1234
一键看全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