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粹血统论 徕卡X1数码相机试用报告

互联网 | 编辑: 徐嘉 2010-03-11 00:00:00原创 返回原文

徕卡X1机身简述

如果说徕卡M9被设定为全画幅旗舰并没有让大家有多少意外的话,那么徕卡X1的APS-C不可换镜头设计就让我们觉得有些吃惊了。在正式发布之前,我们对于徕卡X1的猜测都是基于徕卡与松下合作的前提,所以有很多人猜测徕卡X1应该是一款可以替换镜头的M4/3相机(或许就是打着徕卡标的GF1),而所用的镜头自然就是徕卡与松下合作的M4/3卡口镜头了。尽管当时市场上也只有(到目前也是)45mm F2.8微距头一款,但这至少开启了徕卡的M4/3时代。所以,当我们最终发现X1居然是一台类似适马DPx系列的不可换镜头APS-C感光元件相机后,只能觉得某些欧洲大厂的思路到底和日系厂商不太一样。

如今尘埃落定,徕卡X1发布也已经有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是在网络上对于这款产品的评测还是相当稀少的。我在拿到徕卡X1之后,在互联网上找了一圈。最详尽的测试当然是DPreview的长篇大论了,另外在一些小一点的网站上也有一些简单的试用文章。在国内有不少媒体朋友做了DPr评测的编译工作(这个可是有点危险啊,DPr对这种未授权的编译事情看的很严重——当然他们也没有办法管),此外还有一些网友在媒体年会或者经销商店里拿到了徕卡X1真机拍摄了点照片回去写了点心得什么的。

造成徕卡X1评测稀少的原因一方面是产品本身价格太高,以至于很难在渠道方面得到样机;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徕卡在国内还没有设立公司,所以很多朋友也不知道去哪里才能看到这台机器。好在我们最近还是在朋友的联系下与徕卡的国内代理公司取得了联系,得到了这台测试用的徕卡X1样机。

必须指出的是,我手上这台机器的版本仅仅是0.73a,并非正式上市销售的版本。因此在后文中有关画质方面的部分评述仅能做参考之用,并不能代表徕卡X1正式销售版本样机的真实水平。在这里我不妨先和大家来看看这台相机的外观。尽管之前我们已经放出了徕卡X1的机身大图欣赏,不过对于很多网友来说这款机器的设计还是值得描述一下的。

徕卡X1机身很复古,整体造型非常“徕卡”,这一点已经无需多说。机身正面是一枚24mm(等效焦距35mm)的F2.8镜头。光圈不大,6组8片结构带有一片非球面,看起来规格比较平常。机身正面除了镜头、对焦辅助灯外就仅有一个俗称“可乐标”的徕卡logo了。

机身顶部的设计也很简洁,在金属面板上依次排列着开关/驱动模式/快们一体键、光圈拨盘、快门拨盘、热靴、弹出式的圆形内闪部件。我对于徕卡X1的双拨盘设计可谓又爱又恨:爱的是这种简洁明了的设计在操作上很简便直观,造型上也满足了复古的期望;恨的是这两个拨盘被设定的比较松,从比较小的包里或者口袋内把徕卡X1拿出来时候,很容易错误的转动拨盘,使得相机从原来默认的AA自动档上转到超小光圈或者长时间曝光档上,导致即时开机抓拍的成功率受到影响。。。

机背方面没有什么可以多说的,一块2.7英寸的屏幕在面积上令人满意,但仅有23万像素的规格让人觉得多少与徕卡X1的高端定位有差距。机背上按键和拨盘的设定都很清晰,操作起来没有什么难度。唯一值得注意的是,本机开关键旁边的S代表单张拍摄,C则是连拍。如果选择连拍档,机身后的闪光灯模式按键式无效的。

需要说一下的是,即时不考虑徕卡金字招牌所带来的心里上的荣耀感,徕卡X1相机的握持手感也是相当不错的。在大部分情况下,我都能用单手轻松的握持住整个相机并对一些关键参数进行调节。我也特别喜欢附送的那条皮质的,带有徕卡logo标记的真皮背带,它与机身外观有着非常不错的整体协调性,手感也非常舒适。不过,我想抱怨的是本机的菜单从现代眼光来看显得很简陋,虽然很直白但是实在非常非常的缺乏设计感。

电池与配件方面,徕卡X1的表现中规中矩。SD卡的设置算是顺应潮流,1600毫安容量的电池据说能够连续拍摄350张照片,对于一款便携随身机来说这个容量也算不错。不过我在实际使用中发现这块电池似乎也就是两百多张照片的寿命,或许是因为这台相机的版本还不是最成熟或者电池已经有一定使用寿命的关系?最后,可以满足各位血统论怨念网友们的是,本机底部的铭牌上用清晰的字样写着“made in Germany”。所以大家不用怀疑这款高价产品的出产地了,它的确是正统的德国货。

中心画质与边缘画质差异

下面我想直接给大家展示一下徕卡X1的画面品质。本机的固定焦段镜头等效焦距为35mm,光圈为F2.8-16。在取下带有徕卡标的黑色镜头盖,通电开机后,本机镜头会向前探出大概20mm的样子。让我觉得遗憾的是,这枚镜头的最近对焦距离为30mm,基本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微距特写性能。原本想要利用徕卡X1的大型感光元件和F2.8镜头拍摄一些浅景深特写的念头算是被打消掉了。

我在北京798那边用徕卡X1拍摄了一些样张,其中有一组是在同一场景默认机身设置下的不同光圈画面。为了方便起见,我已经对这些照片做了局部的放大,下面这组是画面中心部分的局部放大。第一张照片从左到右面分别是F2.8/F4/F5.6光圈下的画面,第二组则是F8/F11/F16光圈下的画面。

中心部分 F2.8/F4/F5.6

除了在最小的F16光圈下画面略略有那么一点点偏软外,徕卡X1相机在各档光圈下的画面中心质量好的令人无语。我在做局部放大对比时还特别多次检查画面下方的文件EXIF参数显示,以确保选用的并不是同一张照片。从光圈F4到F11,画面几乎没有任何区别,即使是全开光圈下的画面中心锐度也非常出色,用肉眼几乎很难发现什么差别。

中心部分 F8/F11/F16

我想相比画面中心部分的结果,当我们看到镜头边缘时的画面时候心中难免要哀叹一下。虽然是徕卡镜头,但是。。。厄,DPr那边对于这枚镜头的边缘品质也不太感冒,反正色散和紫边还是比较明显的。唯一值得提一下的是,不同光圈下的画面品质倒还是差异不大,不过还是需要收缩一点光圈才能获得更高的锐度。

整体来看,这台徕卡X1无论在怎样的光圈设定下,中心画质的表现都非常不错,但边缘画质则受到光圈的影像较大。如果我们要求严苛一点的话,F8下的边缘画质是可以让人接受的,但F5.6以下边缘的色散都显得略微重了一点。虽然我们手上的这台相机为beta版本,但考虑到镜头本身应该不会再有多少变化,所以这个环节的测试应该对于最终销售版本的机器来说也是有参考价值的。

直出JPG与RAW图片画质差异

在看DPr评测时,我们发现本机的JPEG直出画面与RAW转JPEG画面在画质上有非常大的差异。我在之前的徕卡X1评测中也发现本机的JPEG直出画面锐化程度非常高,以至于resize后根本不用做任何锐化补偿画面就显得锐利无比。恰逢我系统刚刚重装,从朋友这里搞来了用于Photoshop CS4的最新版Adobe Camera RAW 5.6插件,可以直接解开徕卡X1的DNG(RAW)文件。另外,我也刚刚把ACDsee 升级到PRO 3.0版本,可以直接在浏览窗口中读取徕卡X1的DNG,因此在这个环节中我们来看看RAW究竟能怎样帮助徕卡X1提升画质。

下面三张对比图,实际都是从上面这张照片中衍生出来的(样张拍摄于尼康发布会,请尼康的MM宽恕我吧~)。从左到右分别是:原始DNG文件在ACDsee中的显示效果、机身JPEG直出效果、DNG通过PS中的ACR5.6转为JPEG(色彩空间转为sRGB)效果。听起来是不是很复杂?简单的说,画面中间那张算是相机自己的原始JPEG效果,左右则是RAW图片和RAW的衍生效果。

可以看到,中间那幅直出的JPEG人像锐度非常非常高,发丝以及MM脸上的一些瑕疵简直是历历在目。我当时用的只是普通的标准模式,画面已经达到了这样的锐利程度,真的有些可怕。右侧则是DNG(RAW)画面在ACDseePRO 3.0中直接显示的效果。不知道为什么这时画面的色彩饱和度变得非常的高,而画面看起来对比度也被增强了。画面锐度虽然不再那样明显,但头发地方的细节还是相当生动的。使用Photoshop CS4加ACR 5.6插件转出来的JPEG文件默认为AdobeRGB,所以还需要转成sRGB才能在IE中正常显示色彩。此时的画面,色彩饱和度与画面对比度都控制的比较正常,也没有直出JPEG那种诡异的清冷色调。画面锐度显得比较柔和,仔细看细节也全都保留下来了。在DPr的评测中认为徕卡X1的JEPG直出锐度还不如佳能G11,我觉得撇开像素差异外,很大的原因就是徕卡X1机身内置默认的锐化程度太过,以至于造成画面一些细微细节的损失。如果采用RAW格式在PS中转JPEG,则可以最大程度的保留画面的细节信息,而且也给后期的调整留下了丰富的余地。

下面这张对比图只是转换了一下放大的位置。可以注意到即使是ACR5.6的默认设置,PS也已经把RAW画面中的镜头色散做了一定的校正(白色T恤的边缘蓝边)。另外,在画面整体色调和明暗对比控制方面,也是DNG转JPEG的效果最为宜人。

再来看一张画面元素比较复杂的户外场景照片,排列顺序依然是 DNG在ACDsee中观看、机身JPEG直出、DNG转JPEG输出。不过请注意,这里的第三张DNG转JPEG输出照片是我在PS中有意识的进行了一定的镜头校正(非默认设置)后的效果。

由于拍摄时候镜头并没有收缩到小光圈,因此这张机身直出JPEG画面虽然显得对比度很高,但枝干上还是有很明显的紫边。在ACDsee中观看的DNG原图虽然没有明显的紫边,但画面对比度不足,画面有些暗淡。右侧的修正画面虽然还不能完全让画面消除色散,但紫边问题相对直出JPEG已经得到了极大的修正。另外,由于对画面对比度、曝光值都进行了修正,所以画面中树干的细节也比直出JPEG和DNG原图看起来丰富一些。另外,天空的亮度也得到了提升,不再是阴沉沉的样子。

在画面中心部分,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经过PS和ACR5.6插件处理的JPEG图片对比机身内直出的JPEG,完全没有那种过度锐化的“镶边”感觉(如字母A的边缘部分、天空背景下的细微树枝外的白边),同时画面中墙面的破损部分的对比度也比最右侧的DNG画面有了明显的提升。画面整体显得亮度活泼、适中。DPr评测中所说的徕卡X1的RAW图片画质与直出JPEG画质判若两机的结论虽然有些夸张,但也的确准确的说明了徕卡X1 直出JPEG画质还有待改善的事实。

当然,由于我手上的这台徕卡X1的固件并非最终上市版本,因此可能实际销售版本的直出JPEG画质还有其他变化,但总的来说,我们建议徕卡X1的用户尽量使用DNG(RAW)格式进行创作应该是不会错的。

更多样张与低照度画质

下面有更多一些样张,大部分是直出的JPEG,也有一些是DNG转JPEG。其实我并不想对画质说太多东西,只是想借这个页面来谈谈使用徕卡X1拍照的感受。

首先,当你脖子上挂着这台带着可乐标的小相机进行创作时,心中肯定会不由的产生某种优越感。至少,对于我这样一个俗人,这种得意的心态是肯定存在着的。在798里扫街的时候,也遇到几位带着长枪短炮的朋友,刚开始他们手捧重型器材对于我胸前的这个卡片机不屑一顾,然后等我走近,当他们看到可乐标以后眼神立即发生了变化。厄,至于这眼神中蕴含的是崇拜、惊讶、不屑还是XXX我就不得而知了,但至少让我感觉不错。

其次,我想说,徕卡X1这台相机操作起来还是满不错的。虽然机顶上的两个拨盘容易误碰,但是相机的开机速度还是蛮不错的。DPr编辑觉得这台相机的对焦速度太慢,但我在实际使用中觉得,如果不是遇到光线暗淡的弱光场景,相机的对焦速度还算过得去——至少比适马DPx系列要快,当然比M4/3和G11的确是慢一点,但这是和相机的感光元件尺寸有关。相机在菜单调整、照片回放等方面的速度也无法做到即按即现的地步,但由于我本来就对徕卡相机的操作速度并不苛求,所以在实际体验中也算能够勉强接受。

虽然整体操作速度相对较慢,但我觉得使用徕卡X1细细捕捉眼中的一些有趣味的细节场景还是蛮好玩的事情。可惜的是,本机镜头的对焦距离的确是过长了一点,有很多次我想拍摄一张精美的特写,但相机无情的提升我无法合焦。像上图这样的效果,大概算是达到了徕卡X1的特写极限。

由于采用了较大的感光元件,本机在iso 800下的画面还是显得非常纯净漂亮的。虽然未必能够达到APS-C规格的最高水平,但是从上面这张iso 640和下面这张iso 800的画面纯净度来看,本机在这个问题上的表现还是能够令人满意的。让我觉得有些疑惑的是,本机只能在JPEG下启动电子稳定器(DNG下无效),但是我似乎能够比较清晰的感觉到机身内部的细微震动——不是说是电子防震么,那这种震动的来源是?

徕卡X1采用较强烈的降噪程序来消除高感光度下的画面噪声,不过这种做法的负面效应是可能会导致画面的最终细节损失,有些地方的画面变得朦胧起来。比如下面这张iso 1250下的画面,整体来说当然还是很纯净的,只是细节部分因为降噪程序的关系而变得有些模糊。但不管怎么说,徕卡X1的高感效果还是能够让人接受。

对于徕卡X1我们无话可说

想必你也已经发觉了,我对于徕卡X1的大部分评价都是“还可以接受”或者“感觉还不错”这类。实际上,这台相机相对于适马的DPx系列我感觉在电器性能以及整体表现上还是有不少亮点的,相对感觉更加成熟的M4/3体系产品,这款相机虽然在对焦速度和操作方面还有可以改进的地方,但在高感,镜头中心画质等领域也有胜出的地方。只不过,由于它是徕卡,由于它的机身上有一个漂亮的“可乐标”,所以我们对于这款相机的评价就好像高感光度下的画面一样变得朦胧和模糊起来了。

点击下面的图片,可以访问本站的徕卡X1样张库。我想对于大部分读者来说,看到这样的画面品质都会点头赞许。但是,如果我要告诉你这台相机要卖19000元人民币,估计绝大多数人的脑袋马上会变成拨浪鼓一样左右摇动了。之前国内一些媒体朋友说徕卡X1的售价应该是人民币15000元左右,这个价格是根据官方2000美元的定价推算出来的。但实际上,目前无论你是在北京五棵松还是上海星光,想要买回徕卡X1必须要付出近2万大元而且还可能没有现货。

凭什么卖那么贵?就凭那个可乐标?

是的,就凭那个可乐标,就凭它的品牌叫“徕卡”。

如果说当年的徕卡品牌代表着一个大众品牌,代表着摄影工业的发展水平的话,那么在今天,这个已经蜕变为奢侈品的品牌代表的是一种小众文化、一种独特品位、一种超高档次。我们现在已经不指望有哪个战地记者还端着一台徕卡相机冲到战火纷飞的前线拍摄下什么惊世杰作,他们都已经清一色的换上了佳能小马四或者尼康D3s。当摄影家协会的那帮老先生们纷纷解囊掏出数百张红色大钞,抢购刻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字样的国庆60周年纪念版M8.2的时候,我们已经清楚的知道,徕卡相机已经不再是什么进行摄影创作或者说是可以拿来干活的东西了。我在这里叽里咕噜的写了好多文字来和你谈徕卡X1的画质问题,但其实对那些打算购买徕卡X1的人来说,其实前面写的差不多都算是废话。徕卡X1画质好固然要买,徕卡X1画质不好,他们还是要买。

说实话,那台和松下LX3完全一模一样,但就因为有个可乐标便能身价陡然翻一倍的D-LUX4我们都能接受,那么眼前这台已经部分脱离了松下桎梏,而且在拍摄功能方面的确还有所建树的徕卡X1要价两万块又有什么难以理解的呢?既然时尚的MM们可以花费好几千甚至好几万去买一个在地摊上不到一百块就能搞定的,实际功能完全相同的名牌包包,那么为什么我们要对有人不买奥林巴斯E-P2,“只不过”多花费了一倍多点的价格买一台徕卡X1回来呢?

要知道,虽然都是包,但“LV”和地摊货背在身上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

要知道,虽然都是相机,但“徕卡”和“XX日系品牌”拿在手上的感觉也是完全不同的。

返回原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