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并没有加入到世界范围内的开源大潮中?

互联网 | 编辑: 杨剑锋 2006-07-31 15:28:00转载 返回原文

开源运动在世界范围内的高速发展,并不意味着相同情况在中国的出现。要将开源运动在中国进行到底,还需要有正确的认识、合理的策略和不懈的努力。

从世界范围来看,整个形势正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向有利于Linux和开放源码运动的方向发展。Linux在全世界和开放源码社区和各大主要厂商的努力之下,已经突破了从研究软件到实用软件的临界点。Linux服务器的市场份额从三年前的零高速发展到今天的13.7%,并且预计将以更高的速度发展到2006年的25%。

然而,这并不等于同样的情况会在中国出现。对开源运动,中国既有独特的有利条件,同时也存在先天与后天的不足。要推进中国开放源码运动的发展和成功,必须由国家相关部门牵头、制定鼓励采用开源软件策略、培养成熟开源社区、充分认识国内开源环境局限性、建立全局性的战略思维、再加上踏实的、契而不舍的努力,一个生气蓬勃、有利于中国软件产业的开源运动才可能会在中国出现。

国家影响至关重要

世界上,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的国家,许多政府与部门都为了其代表的经济与安全利益选择了开放源码软件作为战略选择。这其中就包括法国、德国、瑞典、芬兰、丹麦、日本、巴西、意大利、印度等国家,以及美国国防部等。

政府对国家产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决不能低估,更不能以政府不应该干涉产业发展为借口,来阻止国家对开放源码运动的支持。

在信息技术和软件技术相对落后的中国,开源软件更加具有重大的意义。这关系到我们的根本利益与长远利益。发展良性开源产业将给产业与核心技术的提高、国家经济收益、国家网络信息安全带来不可估量的利益。

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印度也选中了Linux为基础的立体化开放源码作为他们信息化的策略。

凭借着他们在软件方面的优势,印度立志要在信息化方面取得同样的进展,他们在大力发展开放源码社区,他们的一个目标是在今年内达到10%以上的电脑使用Linux操作系统。

中国相关部门如果不加紧努力的话,在Linux及开放源码在国家信息化利用方面,就有重蹈软件发展覆辙的危险,在IT技术的发展上受人牵制。

开源运动在中国遇到的不利因素,更要求国家相关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国家级的策略、指导原则与实施举措、成立开源促进机构,为形成一个能够持续良性发展的开源产业链奠定基础。

开源社区环境需要引导

开源社区环境包括社区、人才、项目以及基金,要推进中国的开源运动,必须培育、引导一个良好的社区环境,营造一个良性开源产业模式。

·强化社区建设

社区是开源运动培育、诞生、发展开源软件的主要场所,是开源人才与智慧产物的聚集地,是开源产业链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培育、组织和支持开源社区,营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开源软件发展外部环境,是推动中国开源运动发展的首要任务。

原则上,社区的建设、组织、发展与壮大应该由从事开源软件组织开发的基金、企业或个人承担,但由于国内软件企业和程序员生存压力大、基金操作困难等原因,政府有必要通过中立机构为开源社区提供支持和服务。

开源社区从功能上应提供协同开发平台、公共交流平台、信息发布平台(Wiki、Blog、news)等功能,为开源项目提供外部环境保障。

·加强人才培养

缺乏人才是中国开放源码运动的弱点,主要包括技术人才和推广人才。正如上面提到过的,缺乏早期的UNIX技术发展,是因素之一。

社区是聚集和培养人才的虚拟场所,国家开源推进机构应结合开源社区、采用开源竞赛、开源讲座、技术培训与认证等多种途径培育开源人才,为开源运动的发展打下人才基础。

从事开源活动可以使学生与工程技术人员有机会学习与参与研发先进的、实用的,在稳定性、适应性、可控性等方面领先的核心技术,学习开放源码社区中的高手们的开发技术与开发管理。

开源人才培养应该从大学高年级在校做起,通过开源社区、开源活动等途径为学生制定开源发展计划,引导学生通过参与开源成为能够胜任软件研发需求的技术人才。

·努力推广开源项目

强大的项目开发社区是开源运动茁壮成长的根本,世界最大的开源项目开发社区是“开源开发者网”(www.osdn.com,OSDN),它通过属下的“源码锻造网”(www.sourceforge.net)向开源开发者提供免费服务,提供最多的开源代码和应用软件,帮助开源项目开发和管理。

到目前为止,它已经有50万以上的登记用户(每天增加700个),以及帮助主持了5万个以上的开源开发项目(每天增加60个左右)。sourceforge.net网站每个月被500多万IT专家、开发者和系统工程师访问,产生1.1亿的页面访问量。

项目与开源社区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即人气旺的社区能够孕育有前景的开源项目,而具有活力的项目也能够带来旺盛的人气,这二者相互作用,是社区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开源模式优先

中国开源要能够长远发展,需要有人能为开源软件和服务埋单的商业模式,电子政务的巨大市场是形成中国开源商业模式的最好因素。国家相关部门应制定在政府信息化领域优先考虑国产开源软件的政策法规,刺激和鼓励那些有希望投资开源运动的企业、组织和个人。

所谓开源无国界,开源优先应该是针对全球所有开源社区的策略,但其前提是在国内有社区或公司能够为这些开源软件提供专业化服务。因此要实现开源优先,同样离不开成熟开源社区的建设和开源公司的引导发展。

提出一个明确、全面的开源服务采购路线图,是能够直接吸引国内软件企业或个人积极参与推动开源的最佳手段,这里所指的“全面”指政府实际所需的开源操作系统、开源数据库、开源中间件以及开源解决方案。

找寻平衡

政府引导下的开源与自由发展的开源相比,具有类似封闭开发和开放自由开发相结合得独特优势。开源社区的缺点之一就是无序发展,目前所有成功的一些开源项目都经历了大浪淘沙般的洗礼,从千万个开源项目中优胜劣汰留下来的。在中国,程序员的生存压力较大,能够积极投入开源开发的时间相对较少。

尽管在市场引导下部分企业会投资座开源软件,但中国缺乏类似IBM、惠普这样的大型IT公司。

如何利用有限的开源资源做出更多更有意义的开源产物?这需要政府相关部门通过制定标准、协调社区,最终不仅仅是某一个社区在开源方面协调发展,并且力争全国范围内的开源社区能够协同发展、平等交流、避免重复而实现资源利用最大效率。

标准化和开放性在国外开源社区中的形成往往是因为一些开源软件得到了最为广泛的使用,并导致该项目技术标准成为领域内的事实标准。标准化有利于遵循相同标准的软件系统之间能够互联互通,能够使开源软件真正走向应用。

开源应该产业化

提起开源的发展,另一个不得不提的问题就是开源与产业的关系问题。业内专家普遍认为,发展开源软件可以促进软件产业的发展,反之,实现开源成果的产业化以后,又可以解决开源的商业模式问题,使得开源软件更好地向前发展。从这个角度说,开源与产业是一种互济的关系。也就是要使开源运动能够在中国持续发展,必须形成一个可以使从事开源的公司和个人获利的开源商业模式。

纵观软件产业在中国多年的发展,中国软件企业起步晚、规模小、缺乏核心竞争力,技术上以集成应用开发和代理国外产品为主、市场方面则更多的依靠人际关系获取优势。随着软件用户成熟度的提高,采用技术先进、费用低廉、服务可靠的技术解决方案已经逐步被更多的政府和企业信息化负责人所接受,这也为开源产业的形成提供了潜在的市场基础。

开源产业链至少包括开源社区(网站、开发者、开源项目、测试者等)、分发者(开源服务提供)、捐助者(为开源社区提供软硬件、经费等资源的组织、企业和个人)和用户,其中分发者是体现开源商业价值的环节。

从目前看国内开源产业模式尚不成形,大致是有存在部分开源社区、有少数几个开源项目、开源软件用户主要分布在互联网领域和中小企业信息化且主要使用国外开源软件(属于国外开源产业链中的用户环节)。

政府在整个开源产业链中,可以充当捐助者和最终用户两个重要环节。

从长远发展看政府带并引导大型企业捐助开源社区、使用开源软件是发展中国开源商业模式的关键因素。

当然,政府要引导、培育一个良好的中国开源产业所需要做的不能仅仅停留在捐助和使用开源上,需要尊须引导、培育、组织和参与的积极原则,切实执行关系中国软件产业未来的开源推进项目,实现国家软件产业飞跃发展。

政府对于开源的引导主要是制定引导性政策法规,使更多企业、组织和个人摈弃盗版、使用开源或正版软件,让人们正确认识开源的同时培育了开源软件市场。

同时,政府需要从教育、媒体宣传、政策法规等方面对开源理念和开源市场进行培育。

在合理引导的基础上,政府应该对目前开源社区、开源软件公司进行合理组织,使中国开源产业朝着开放、标准和共享的良性开源模式发展;通过投入资源支持开源社区、积极采用开源软件参与到开源产业链中,使开源产业在政府引导下能够快速发展。

总之,开源是一种符合科学发展规律的软件发展模式,为中国软件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又一次提供了机遇。

机遇总是短暂而隐蔽的,在软件企业和程序员生存压力普遍存在的中国,唯有政府牵头引导、企业和个人积极参与、遵循开源游戏规则、多方协作推进开源运动在中国的进步,我们方能书写中国软件光荣与梦想之新篇章。

返回原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