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正面对抗USB3.0
作为高速传输的标准,USB3.0从诞生之日起,就集中了各方的目光,英特尔这个“生父”的支持,让它身上集中了太多太多的光环。理论上4Gbps的传输速度,的确让用户有足够的理由去期待和追捧,但这是否意味着USB3.0未来能一统天下呢?目前的外部传输接口竞争,等同于群众逐鹿中原,但在IT外围设备,特别是移动存储设备上,得到大范围使用的,当属日薄西山的USB2.0、新生的eSATA和用于传统射频设备的IEEE1394。其中,IEEE1394在普通移动设备上并不普及,能够和USB3.0争一日雄长的,就是eSATA了。
2010年,USB3.0设备大量增多,从内置到外置,大有一统江湖的势头。面对气势汹汹的“新街口”(这里仅供调侃,并非错字),eSATA是寸土必争,还是全面败退?我们将从力杰幻影C601E上获得答案。
eSATA接口详解
eSATA其实是内置SATA接口的外用版本,用来连接外部存储以及其他相关设备。目前很多台式的主板上已经提供了eSATA接口,但外部移动设备上集成eSATA接口的产品不算特别多,很多人将它看作是USB3.0未普及之前的过渡方案。当然,这也和设备生产商的推广力度有一定关系。
相对于SATA接口来说,eSATA在硬件规格上有点滴的变化,为防止接口松脱,扣接式插拔的采用,让数据线接口的连接处加装了金属弹片,用于增强牢固性。eSATA的插头,上下端具备不同厚度,以及采用类似USB2.0的凹槽来防止误插,所以物理规范并未发生变化。
eSATA做大的特点就是完全兼容热插拔方式。由于SATA控制器的技术因素,用户在系统运行时将SATA设备拔下,很可能会导致系统崩溃(特别是SATA硬盘作为主盘存在时)。现在的eSATA在接口和线缆方面,都采用全金属屏蔽,以求降低电磁干扰,延长热插拔寿命。因此eSATA和传统SATA接口拥有相同的“瑕疵”,那就是有限的热插拔寿命——目前下限为2000次,但根据设备和线缆的设计,eSATA的热插拔次数还是对用户使用产生了一定的心理障碍。
eSATA得到重视的关键在于等同SATA的传输速度,eSATA 1.5Gbps/3Gbps和内置接口的传输标准相同,并且向下兼容。可惜的是,受到机械硬盘内部结构的制约,以及主板总线的限制,eSATA的实际数据传输被限制在1.5Gbps到3Gbps之间,除非硬盘本身的性能有所改变,否则无法实现更高的速度。这一点,和USB3.0面临的窘境相同。
力杰C601E的尝试
我们收到的力杰幻影C601E容量为500GB,这也是目前市面上容量最大的移动硬盘。该产品尺寸为126mm×79mm×15.5mm,重量185g,正面采用亚克力材质,这是一种特殊的有机玻璃,具备优异的韧性、不错的硬度,早期曾被用于制造飞机座舱的挡风玻璃。硬盘正面使用了黑色钢琴漆喷涂,表面折光度匀称,配以银色的“Cenda”和“3G”标识,镜面效果显得深邃大气。
硬盘的背面为金属材质,采用不锈钢材料,辅以细纹抛光工艺。暗银色的硬盘型号、品牌商标和认证标志清晰可见,引人注目的是右侧的“RoHS”标志,说明这是一款环保产品。而且金属材质的使用,有助于硬盘工作下的散热,这也是目前移动硬盘的一个趋势。
力杰幻影C601E的顶部分别为mini-USB接口、eSATA辅助电源接口以及eSATA接口,在使用eSATA连接时,通过附送的的供电线从笔记本电脑或台式机的额外一个USB2.0接口进行辅助供电。
从上图可以看到,该产品的状态指示灯在正面偏上的位置,以内嵌方式隐藏在亚克力外壳下,通电状态下发出炫目的蓝光。整个硬盘做工十分精细,接缝严密,边角圆润光滑,显示出力杰的高工艺水准。
sTATA的性能实测
由于采用了sTATA接口,使得力杰幻影C601E能够把硬盘的传输速度发挥到内置SATA等效的结果。为了体现出性能差距,我们分别采用USB2.0、USB3.0的性能实测和sTATA进行比较。测试平台如下图。以下理论测试全部基于eSATA接口。
在HD Tach 3.0.4.0测试当中,力杰幻影C601E的平均读取速度达到了84.2MB/s,这几乎是2.5英寸硬盘的最佳性能体现。突发读取速度为143.8MB/s,超过了USB3.0。CPU占用率为10%,稍高,但压倒一切的性能数据足以说明eSATA接口是物有所值。
在ATTO Disk Benchmark的测试中,力杰幻影C601E的写入速度在8kB文件块时接近60MB/s,读取速度在16kB文件块达到100MB/s,最终成绩为写入109.12MB/s、读取108.45MB/s,这是机械硬盘在读取多个小块文件时应有的优异性能。
我们用HD Tune v3.50进行了读取测试。力杰幻影C601E的存取时间为16.4ms;最低传输率40.0MB/s,最高传输率101.1MB/s,平均传输率80.4MB/s,在该软件下,力杰幻影C601E的表现完全就是一块SATA接口的2.5英寸笔记本硬盘的“真身”,从最高传输速率不断向下衰减,符合硬盘寻道读取的特点,也区别于USB3.0一直稳定的传输特性。而此时让我们猜想的是:内置的这块2.5英寸硬盘,转速是多大的呢?
在文件基准测试项目中,HD Tune v3.50下的读取和写入成绩与读取测试差别不大,基本维持在高速传输的水平。
通过常规测试可以看到,eSATA接口在现阶段的表现,完全是硬盘实际性能的再现。对于逐渐成熟的USB3.0,eSATA的性能将在比较长一段时间内维持自己的优势,而在性价比上,eSATA产品也强于USB3.0设备。
实际性能测试以及应用对比
实际传输测试使用的软件是Fastcopy,拷贝容量为2951MB的software文件夹,内含1210个文件夹、15068个文件。普通USB2.0接口的成绩为172.35秒,传输速率为17.12MB/s,而eSATA接口则为70.67秒,传输速率为41.76MB/s。两相比较,高下立判。
USB2.0的成绩差强人意
eSATA性能是USB2.0的两倍还多
这里要先给出一个力杰幻影C601E的内盘检测结果:7200转日立2.5硬盘!在eSATA接口下,我们通过设备信息能够很清楚的看到,力杰幻影C601E的内盘采用了型号为“HTS725050A9A364”的500GB日立硬盘。这对于本次测试与USB3.0的直接对比,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7200转日立笔记本硬盘
eSATA和USB3.0的性能差距如何呢?我们先从应用来看。下图是单个高清文件传输时的速度对比。而USB3.0的传输数据来自WD My Book 3.0桌面级硬盘。从实测上看,WD My Book 3.0占据上风,其采用的内盘为7200转的3.5英寸产品,和日立的HTS725050A9A364相比,表现出接近20%的性能差距,这个测试和文件容量大小没有任何关系。显然,eSATA已经把2.5英寸7200转硬盘的性能发挥到极致。
eSATA已经把2.5英寸硬盘的性能完全发挥
接近20%的性能差距肯定存在
这里我们无意强调硬盘的尺寸是否妨碍了测试的公正性,而是单纯把接口性能作为对比。从机械硬盘的应用角度上,目前eSATA不差于USB3.0。从传输角度进行考量,eSATA接口只是把硬盘的性能移动应用化,带给用户一个便捷的解决方案,至于它是否真正的、广义上的外围设备传输标准,还有待将来产品应用的最终选择,才能得出结论。苛刻一点说,USB3.0在供电标准和易用性上,的确代表了未来的大方向,但这并不是唯一的——eSATA和USB3.0可以并存。
eSATA和USB3.0理论测试对比
这里我们给出eSATA和USB3.0的理论测试,进行对比。所用的测试平台是同一套设备,HD Tune在版本上有差别,并不妨碍测试结果。
WD My Book 3.0
力杰幻影C601E
WD My Book 3.0
力杰幻影C601E
理论测试性能来看,HTS725050A9A364的成绩甚至好于USB3.0接口的WD My Book 3.0,其实这里真正的情况是一块7200转的笔记本产品在和一个正在成长的外部传输接口进行对比。
测试总结 eSATA目前更好用
作为一款具备双接口的移动硬盘,力杰幻影C601E带着最大移动存储的容量,同时提供了USB2.0和eSATA的传输解决方案,方便用户在不同的条件下自由选择,在省电和快速传输上各取所需。由于目前USB3.0设备有限,因此只是采用WD My Book 3.0的测试数据,进行接口性能对比。实测状态下,eSATA的传输速度让我们满意,而且现在自带eSATA接口的笔记本和台式机主板非常普遍,这对于使用便携移动设备的消费者,确实是一个好消息。唯一的遗憾在于供电的限制,需要占用一个USB2.0接口。当然,苛求性能的用户应该不会在意接口占用的小节。
对于机箱生产厂商来说,eSATA前置接口是否引入,长久以来一直存在争议。很多机箱厂商都不认为eSATA能够最终取代USB2.0成为事实外部接口标准,因此在eSATA前置接口的引入问题上悬而未决。抱有同样疑问的,还有笔记本生产厂商。如今的测试从很大程度上证明,eSATA前置接口有必要存在,至少在相当一段时期内,中高端移动设备消费者可以接受这样的解决方案,在笔记本设计上,eSATA比需要内置芯片的USB3.0接口更加节省成本。而在机箱方面,eSATA前置接口的引入,能为中高档机箱增添推广的砝码。
我们相信,力杰幻影C601E的出现,不是一个新生事物,也不是一个独代单传的概念产品,其代表了外部传输概念发展的一个方向,那就是在存储空间最大化的基础上,将传输性能和容量良好地结合,为需要高速传输的用户群体解决现有应用问题。力杰幻影C601E甚至可以作为系统盘存在,让台式机和笔记本彻底脱离“有盘依赖”,实现真正的系统个人化和应用独立化。eSATA外接移动设备,依然拥有美好的明天。
1.传输性能优秀
2.外观设计可圈可点
3.双接口方案完备
1.盘体易磨花
2.散热仍有改进空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