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服务创新难分胜负时,创新产品已经成为第三方支付公司打造差异化的“杀手锏”。基于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电话支付作为支付渠道的一个补充,“呱呱坠地不久”即被冠以"支付革命"之名大力推广,其个中缘由是盲目符合、误入怪圈?还是“心知肚明”,而醉翁之意不在酒?!
电话支付:一个人的精彩
就电子支付行业来说,电话支付绝对不仅仅是由网上变成了网下这么简单,对于由银行、支付公司、商户、消费者组成的产业链,牵一发而动全身,支付方式的创新直接影响到了链上的各个环节——
银行是连锁反应的上层基础;支付公司是变革的发起者;商户则是积极响应的一方;消费者虽处于产业链的末端,却是最终的使用者,手中握有对支付方式使用与否的“生杀大权”。如果各环节利益均沾且趋于相对平衡,“电话支付链”就能正常甚至加速运转;反之,如果利益只是一人独享,那么,电话支付注定将是一场叫好不叫座的“独角戏”。那么各方的利益点都在何处呢?
银行:看好产业营收新贵
鉴于目前我国整体的持卡消费环境,人们的支付习惯仍以现金方式为主。为促进持卡人的交易活跃指数,各银行相继推出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等新兴支付通道,希望借助产品创新,进一步加大银行卡业务的利润空间。其中,信用卡因具有透支、提前消费等优势,且能产生高额的透支利息和手续费,令众银行趋之若鹜,同时将眼光瞄准这一高回报产业。
事实上,信用卡的营收主要来自利息、消费手续费和年费三部分,是一个拥有多重收入来源的金融产品。国际上普遍认为,要实现信用卡业务盈利,既要有严格的风险控制,还要有较大的市场规模,即大量具有消费能力的持卡人和活跃的交易。这就需要具备让持卡人满意的“售后”服务。各家商业银行显然早已意识到上述盈利前提,迫切希望扩大国内信用卡发行量并结合一系列鼓励举措增加持卡人消费份额。
一波接一波的“激活”营销活动,“诱惑”用户使用信用卡;抽奖、打折、返现、免年费、积分送礼、……除了用这些“小把戏”逐渐培养消费者使用信用卡的习惯,银行还推出了如“分期付款”等长期项目,充分发挥信用卡先消费后还款的优势,受到广大消费者的一致欢迎。据招行信用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分期付款”业务促使持卡人的卡均消费相当活跃,截至去年年底每卡月均消费金额近1200元,领先于国内同行水平。
可见,银行方面亟待通过类似“分期付款”等消费模式创新,进一步挖掘中国信用卡市场的巨大潜力。新近“亮相”的国内首家报信用卡信息、非面对面完成货款支付的第三方线下支付产品-网银在线MOTOpay,因其非面对面、脱离网络等的特点,不但帮银行扩充了信用卡消费渠道,更重要的是彻底解决了长期困扰电子机票、酒店预订,电视购物、网上购物等行业,商户见不到实体卡无法受理信用卡支付业务,而消费者又不方便上网支付时的棘手难题,有效提升了持卡用户的刷卡率及消费金额,必将受到银行方面的热切关注及强势支持。正所谓“坐收渔利”的事情,何乐而不为?
支付公司:借以电话支付之名
电话支付作为电子支付的一种线下实现形式,一经推出便引起业界的高度关注。但电话支付真的能扮演“支付革命”的角色?
众所周知,电子支付行业进入2006年后逐渐开始集体降温。政策层面上,监管措施尚未正式出台,金融牌照发放悬而未决;行业内,产品严重同质化的现状,导致各支付公司对商户的开拓陷入了价格战的恶性循环,个别“倒贴钱式”的无序竞争导致营收利润已下滑至“冰点”……行业整合近在眼前,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前途更显扑朔。很显然,固守现有的经营模式无异于坐以待毙,为了生存,多数支付公司开始尝试创新支付产品以积极迎合市场需求,从而使自身规模扩张达到牌照发放的要求。
基于这种强烈的创新愿望,电话支付便被冠以“支付革命”的理念推向市场。但其到底是一个基于用户使用体验的创新产品,还仅仅是一个概念呢?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电话支付可以理解为在线支付网关模式的一种“线下复制”,集成了各家银行电话银行的“接口”。但不同之处却在于,网上银行经过了8年多发展,无论在安全性、便捷性等方面,都已经相当的成熟,而“电话支付”属于“新生”的支付方式,需要面临长久的市场考验,才能判定其是否是一种很受欢迎的支付方式。
“在中国,只要用户多了,赚钱不会太难。但真正做出对商户和消费者有价值的东西,或者对中国电子商务有价值的东西却很难,我们希望做出这样的东西。”网银在线创始人 总裁赵国栋如是说,“我们将视角锁定在国际信用卡以及中国境内现有的3500万张信用卡上,而不是9.2亿张借记卡。”3500万与9.2亿看似相差悬殊,而实际上,国内借记卡已经趋于一种过饱和状态,一人多卡的情况及其普遍,借记卡拓展空间被压缩到了一个非常有限的区间内。
相反,近年来,国内各大银行信用卡发卡量激增,2003年到2005年,国内信用卡发行总量扩大了600%。VISA国际组织对我国信用卡市场的一份调查显示,预计2010年国内信用卡的发行规模将达到1亿张,国际信用卡的发行规模在1500万张,随着信用卡业务呈现的“井喷式”增长态势,信用卡支付必将成为下一个利益争夺焦点。“我们走在了市场的前沿,推出国内首家报信用卡信息、非面对面完成货款支付的第三方线下支付产品-网银在线MOTOPay,来彻底解决长期以来困扰商户非面对面,无法受理信用卡支付业务的难题。”赵国栋直言不讳。对于互联网这样以秒为计算单位的产业来说,网银在线此次利用先发品牌优势志在必得。
商户:支付产品整合时代
“业界一直都在说电子支付是阻碍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现在,我亲身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含义!”阳光商旅网创始人李萃对记者说:“随着今年10月电子客票全面普及的临近,越来越多的旅客从‘电话订票,送票付款’的传统方式,过渡到‘电话支付,实时出票’的全数字化方式。”电子客票取代纸质机票的同时,更带来交易支付方式的变革,旅客的传统购买观念已经被电子客票的普及推动到电子支付层面,由此带来了巨大的电子支付需求。现有的支付形式是否能满足激增的用户需求呢?
据记者了解,现有大型呼叫中心,座席人员在负责预定酒店和机票时,其支付方式以手输pos机为主,支付过程不但会产生一部分通讯费用,还可能出现通讯中断的现象,导致支付不能一次成功;而且pos终端因为成本的原因,也不能根据座席的增加而无限增加。
而传统的电话支付方式,游客需要首先拨通商户客服电话下订单,挂断后再拨打电话银行完成支付全过程。两步电话操作,操作复杂性不言自明。如果支付失败,商户根本无从得知问题具体出在哪一个环节,导致客户流失原因不明,改进工作因此无从下手,使得商户处在一个较为被动的支付流程中。
MOTOpay如同信用卡虚拟pos终端,可将授权证书复制到任何一台需要使用MOTOpay的机器上,操作员和终端均可无限分布。商户的操作人员在旅客确认消费或预授权的前提下,主动进行支付操作。“对于旅游产品预定服务分销商来说,已提前步入支付产品整合时代:网上支付、电话支付、手机支付产品五花八门,之所以想尽办法为游客提供多种选择,就是要在电子客票的冲击下站稳脚跟。MOTOpay支付信息的反馈速度为3秒之内,是目前支付信息反馈速度最快的信用卡线下支付产品,提高了出票率,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代理商的竞争力。”阳光商旅网创始人李萃说。
消费者:电话+支付-1+1>2
MOTOpay支付流程
与其说电子支付是阻碍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不如说是消费者的接受程度与消费习惯更为贴切。中国人缺乏远程购买的习惯,而这种习惯的缺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国的信用体系不完备。所以说信任危机才是真正制约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而信任的建立,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支付公司在创新产品时,除了要重视其技术先进性外,还要充分考虑到老百姓的接受能力。据艾瑞市场咨询最新调查显示,网民在网上消费时使用过和最常使用的支付方式中,信用卡仅次于储蓄卡位居第二,分别为42%和24.6%。可见,现如今非面对面的直接刷卡消费已经相当成熟,也被消费者广泛接受和认可。而固定电话、手机的普及应用程度较电脑而言自然是更为广泛。
将两种早已被人们认可的事物结合,衍生出的网银在线MOTOpay,可以说是介于传统支付模式与电子支付模式之间的一种新型支付产品。循序渐进地改变大众长期以来形成的消费习惯,使其逐步接受更为便捷、人性化的支付方式。
作为消费者,既不会关心商户一方最终是用POS机还是用MOTOpay完成支付的,因其消费行为本身就是建立在对购物网站充分认可和信任之上的;更不会关心支付技术是否先进,只要付款流程操作起来安全、快捷、简单就足够了。而电话支付,消费者首先需要到银行营业厅办理开通电话银行业务,且受当日单笔限额局限;MOTOpay则无需开通任何附加业务,无需电脑及网络,消费者可以在信用卡授信额度范围内随时随地完成支付。只需拨打购物公司电话订购产品或服务,告知信用卡号和有效期即可在三秒钟内轻松完成货款支付。
谁消费谁就最有发言权
一边是电子支付全新交易方式产生的动力,让消费者目不暇接;一边是诚信环境引发消费习惯制约的阻力,让其望而却步。消费者不断被动力和阻力所左右,这也是电子支付为什么徘徊不前的原因。虽然处于利益链最末端,消费者却是支付方式的最终“决断者”,他们认可了、受用了,电子支付就能稳步发展;否则就算强行把“创新”的支付产品摆在他们面前,也注定只会是支付公司“一个人的精彩”。
电子支付与消费习惯的角力将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果新兴支付方式不能以消费者使用体验为最终目标,又如何让他们看到曙光、摆脱顾虑,迎来真正的电子支付“春天”?看来第三方电子支付公司眼前要走的路还很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