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主流游戏配置如何升级
电脑升级绝对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我们不仅要考虑当前系统的瓶颈,选择配件,还要考虑到升级成本,同时也要考虑到兼容性问题,比如CPU、主板、内存、显卡等,甚至电源和机箱也要在考虑之内,因此升级绝对要比攒机困难。所以用户往往看到很多导购文章,虽然可以帮你选出特定价位、特定功能中最适合的一款,但是却不一定适合你的平台。
这次我们以那些比较在乎游戏性能、但是资金不是非常宽泛的年轻用户为对象来谈,这些用户在选购电脑的时候肯定会首先侧重于显卡,而在CPU的选购上一般就依照显卡的性能选一款尽可能不成为瓶颈的价格适中的型号,这样组装出来的电脑在当时的情况下可以说是最具性价比的游戏平台。
本篇文章的内容很浅显,不同用户有不同的观点,这里笔者只是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与大家一起分享。下面我们来看一款笔者2007年5月的配置,主机价格在6000元左右,是一套典型的以显卡为核心的配置。
稍对硬件有一定了解的用户就很容易发现,这款配置就算是在2007年来看,CPU本身也仍是瓶颈,而且非常明显,只不过以当时来看以G80的高贵特性,能够流畅地运行“虚幻3”引擎的游戏,即使是《孤岛危机》也能在次高级画质下做到基本的流畅运行速度。毕竟这款显卡论性能是和9600GT相当的,如果不开启全部DirectX10特效、关闭PhysX的话,运行现在的游戏也完全不在话下,包括《战地:叛逆连队2》。所以显卡并非当前瓶颈,只是CPU就现在来看显得非常不入流了。
再来看看这款配置,除去品牌上的差异,无论是AMD速龙64X 4800+,或者是英特尔平台酷睿2 E6300,使用GeForce8600GTS或者Radeon HD2600XT都堪称当年的主流搭配,而且相互不会产生明显的瓶颈,属于均衡配置。然而对于这样的配置,我们要如何升级呢?关于这个配置的升级观念,笔者会在文章最后阐述一下自己的意见。
升级前的考虑 趋势和时机分析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笔者2007年的配置,那么我们要如何选择当前的配件进行升级呢?成本和兼容性呢?其实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升级平台可以选择,既然升级就是要多用几年,所以我们在选购的时候要具备一定的前瞻性,同时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分析适合的硬件。
为什么暂时不升级显卡?
虽然8800GTS的性能还不错,但是320MB显存已经有点吃紧了,所以不少朋友可能会考虑购买如HD5700/5800这样的显卡。显卡是运行游戏的关键,其架构特性直接决定了显卡的潜能。就目前来看,nVIDIA已经发布了基于新架构的GTX400系列显卡,而AMD的新一代“北岛”也将于今年年底明年年初登场。新架构产品一经推出,那么未来的游戏以及驱动支持都将更倾向于新产品,显然新架构产品更具购买价值。所以在显卡的升级上,我们应该持有谨慎态度。
一定要选四核心吗?
不得不承认的是,不少游戏仍然只支持双核心,尚无法充分发挥四核心处理器的优势。但是如果你想在两三年内不让CPU很快便为瓶颈的话,多核心产品势在必行。所以笔者认为,在规格缩水不是非常严重的情况下,四核心CPU比高频双核更具购买价值,而且最新的操作系统已经很好地提供了对多核处理器的支持。再者,英特尔表示将在明年引入下一代SandyBridge架构,AMD的“推土机”也将登场,所以现在仍然是购买现有CPU的较好时机。
平台的兼容性如何?
这次升级的主要配件在于CPU、主板和内存。首先主板和显卡的兼容性需要考虑。目前最新的PCI-E 2.0接口主要改进在于可以提供200W以上的电量,在兼容性方面是可以和PCI-E 1.0版本相兼容的,更何况8800GTS本身自带1个6Pin供电接口,所以在供电模式上完全不必担心。另外,笔者的这款全汉电源(额定400W)自带20+4Pin的主板供电,完全兼容现有的主板,虽然ATX版本较老,但是只要功率足够,电源仍然是可以保留的。
综合以上分析,笔者很清楚了自己目前的需求和行业形势,接下来就是要确定一下分别选择哪些产品比较合适。
多核心CPU绝对是趋势
目前四核心处理器型号也比较全面,英特尔平台有酷睿2 Q8000/Q9000和酷睿i5/i7可选,AMD平台有弈龙II四核和速龙II四核。虽然酷睿系列在性能上占据主动,但价格却偏高一些。由于酷睿2 Q8000/Q9000已经属于上一代产品,所以酷睿i5-750已经成为了目前公认的最值得选购的四核心处理器,售价1370元就目前来看还是非常划算的。
酷睿i5-750处理器是一款原生四核心设计的CPU,采用先进的Nehalem架构,相比上代的Core 2大幅改进和强化,增添了三级缓存系统、智能加速、集成DDR3内存控制器等技术。Core i5 750则是当前Core i5家族中最高端型号,将完成取代当前的LGA775高端型号的使命。
这款CPU主频为2.66GHz,采用4核心4线程(不支持超线程技术),配备8MB的L3缓存,集成DDR3双通道内存控制器,可支持Intel VT技术,TDP为95W。配合睿频加速技术,这款处理器在单核心上可以自动超频到3.2GHz,四核心模式下也可以超频到2.8GHz,而不会高于TDP。
在AMD平台有一些更具性价比的产品,这也正是为什么许多玩家还是优先考虑AMD平台的原因。由于速龙II四核没有三级缓存,在性能上会有一定影响,所以我们还是选择弈龙II四核比较划算。
弈龙II X4 945采用最新的Socket AM3接口封装,并采用先进的45nm SOI制作工艺,拥有7.61亿个晶体管。Phenom II X4 945基于改进的Stars核心,采用原生四核心设计,每颗核心频率高达3.0GHz,外频为200MHz,倍频为15x,每颗核心都拥有独立的一级和二级缓存,容量分别是128KBytes和512KBytes,处理器还内置了6MB的三级缓存,被所有核心共享使用。CPU支持SSE、SSE2、 SSE3、SSE4A多媒体指令集和X86-64运算指令集。新版的弈龙II X4 945的TDP已经降至95W。目前这款处理器售价已经降至千元以内,如果用户经济吃紧,可以考虑这款产品。
总结:AMD产品拥有绝对的性价比优势,而且经过核心和制程上的不断优化,其性能并不会比酷睿系列差多少,不过如果用户确实非常注重性能,那么酷睿i5-750绝对是不二选择,定价也非常合适。
选P55主板 不要让心理因素占主导
选好CPU就要选主板,主板可为品牌众多,同一种型号价格相差上千元都非常正常。特别是英特尔平台,酷睿i5-750的最典型搭配就是P55主板,这款主板可谓遍布高中低端。导致很多用户在选购的时候会犹豫不决,不仅在价位上,在品牌上也不知道是不是一定选择一线大厂的产品。
技嘉P55A-UD3R可以说是中高端产品中非常典型的一款了,不仅用料出色,而且本身功能和BIOS支持,以及超频能力也都非常出色。从规格上看,它具备12+2相供电,支持6个SATA接口,6个USB 2.0接口,以及IDE接口,支持CrossFire。此外,这款主板还通过Marvell和NEC的芯片分别提供了SATA 6.0Gbps和USB 3.0功能。可以说,购买了这款主板的用户在心理上不会出现任何不满足的情况,但是这款主板售价达1400元左右,真的有必要吗?
作为二线厂商,昂达的这款魔剑P55的价格就比较亲民了,899元的价格却有着相当奢侈的用料。虽然和技嘉相比,在功能上、BIOS设定以及超频能力上不如后者,事实证明很多二线厂商的主板对睿频的支持上并不完善,主要表现在倍频不能自动提升至应由水平,但这是可以通过BIOS来完善的,况且笔者多用来玩游戏,多线程下通过睿频自动加速200MHz不会带来明显的性能提升,所以我们在选购之前一定要关注这些产品在BIOS上的更新力度,而不应该仅关注主板用料。如果用户确实在乎那一点频率,确实在乎3DMark、Super Pi的成绩,完全可以手动将其外频小幅度提升。所以从使用角度来看,很多二线品牌的P55的购买价值还是非常高的,甚至可以包括某些699元的产品。
如果用户确实在乎主板整体的功能或者品牌的话,那么千元级别的一线品牌主板还是值得考虑的。这种主板不会有豪华的用料,但是在功能和特性方面依然继承了高端产品的血统,比如微星P55-CD53和华硕P7P55D。
总结:如果不是心理因素占主导地位,追求实用价值的话我们没有必要选择非常出色的产品。而在选购前不仅要仔细比对产品做工用料,同时也要关注主板在BIOS方面的更新,以此来全面了解产品,同时多看产品导购,这样就能清楚自己的定位了。此外对于产品的某些特殊功能,笔者几乎一年都不一定会用到,如果不是特别需要,完全不用考虑。
AMD平台性价比、实用性更高
目前AMD平台主板可选型号也比较丰富,我们可以购买上一代770、785G、790GX,也可以选择最新的890GX。由于笔者是注重游戏性能的玩家,所以不太会考虑Mirco-ATX主板。事实上,主板对性能的影响微乎其微,更多的差异仍是在做工用料和功能上。
其实890GX的主要的改进在于支持SATA 6.0Gbps以及未来的六核心处理器,同时增强了集成显卡的性能。如果用户考虑今后购买SATA3.0接口的硬盘,或者准备升级使用六核心处理器的话,那么可以再等一阵。
AMD平台的最值得选购的产品确实二线居多,就好比笔者2007年购买的磐正超磐手AF570T Ultra主板,虽然板型小了点,布局紧凑一些,用料也很普通,但是在接近3年的服役期间没有出现过任何问题,使用非常稳定,只是在超频性能方面不是非常出色。
总结:和英特尔平台一样,只要规格满足,主板对平台性能的影响非常小,只要我们能认清定位,便能节省下不少成本。
内存硬盘根据时机随即购买
以当前内存涨价的趋势,确实没有太多值得选择的产品。不过回想起当初笔者攒这台机器时,330元就能买到1GB DDR2 667内存就已经非常满足了,而现在这个价钱却和2GB DDR3 1333相当。目前金士顿2GB DDR3 1333目前报价突破350元,威刚万紫千红甚至达到了360元,今后的趋势也很难预测,所以在不是特别需要的情况下,可以先购买一条2GB内存。
金士顿内存假货确实居多,如果没有十足把握,还请用户不要轻易购买
综合价格、兼容性、真假等问题,威刚内存还是值得选购的
目前购买内存,除了价格因素以外,更重要的就要考虑兼容性问题和真假问题了。据笔者了解,部分主板对宇瞻的内存兼容性不是很好,但是对于金士顿、威刚、金邦等品牌来说,还是非常可靠的。但是当前市场上金士顿内存假货非常多,很多都难以用肉眼辨别,所以用户可以考虑使用威刚的产品。
主硬盘可以不考虑采用大容量产品,这类产品更适合于数据存储
其实对于存储设备,笔者认为应该根据实际需求和时机来随即购买,而不用受攒机升级时间所限。就以目前硬盘市场来看,希捷7200.12 500GB硬盘可以作为主硬盘使用,而较大的1TB、1.5TB产品更多的可以作为数据存储购买,可以考虑西部数据绿盘产品。
不要冲动 把握时机进行合理升级
以笔者刚刚阐述的观点,可以看出升级一定要持谨慎态度,首先要分析自己的定位,以游戏应用为主的用户要首先考虑显卡和CPU,如果我们升级的目的确实是为了多用两三年,那么就要分析一下硬件发展趋势。这里我们不谈一次性升级较多硬件,比如主机仅保留机箱,而其他全部更换的情况已经可以算在攒机范畴。
如果说前面所谈到的是针对某一产品当前形势所进行的具体分析,那么下面则是笔者对整个从购买到升级过程的一个观点:
● 以游戏为主要目的的用户在最初购买电脑时要以显卡为核心,而在CPU的频率上可以稍作妥协,但是不要妥协到产生质的改变。这样的配置可以在尽可能低的价格上应付未来两年内的主流游戏。
● CPU结合主板、显卡分步走,交互购买,交互发挥平台的性能,这样用户可以在每一次升级都感受一次真正的性能飞跃,而且不会投入太多资金。其实购买过整机的用户都有一个感受,由于整机设计配件较多,在预算一定的情况下,用户很可能会对所选配件相互排挤。
● CPU的发展远不像显卡那样迅速,提升一倍,即使理论上如此,也无法在实际应用中获得应有的性能提升。所以进行CPU的升级时要以最新架构为主,最好不要赶在显卡革新架构的时候购买老产品,而且核心数量一定翻倍,否则无法带来性能的真正飞跃,而且最好采用跨代的方式。
● 选择显卡同样有讲究,任何时间都有适合购买的显卡,显卡的架构更新周期在三年到四年左右,期间会经历两三代产品,前两代产品是选购的最佳时机,对于同一架构的最后一代产品,选购意义并不大,因为他们会在新架构到来之后迅速被淘汰掉。
以上是建立在CPU平台和显卡交互进行升级搭配的基础上,所以在选购时有一定倾向性,对于最初就购买了均衡配置的用户,比如笔者在文章开始时提到的搭配,我们要如何升级呢?
对于8600GTS或者2600XT显卡来讲,本身核心较弱,而默认搭配的256MB显存应付现在的游戏已经力不从心,但是速龙64 X2 4800+或者酷睿2 E6300都不会是瓶颈,因此我们要以显卡升级为主。正如笔者刚刚所述,当前Radeon HD 5000系列和GeForce 200系列都属于当前架构的最后一代产品,如果考虑应用两三年的话,这个时期不适合购买基于这一架构的高性能显卡。需要的用户可以等待一阵。
如果特别需要,我们可以选择Radeon HD 5670、GeForce GT240等廉价显卡,不仅在性能上达到8600GTS的两倍以上,而且在功耗上也相差无几。这样可以在明年英特尔推出SandyBridge处理器之后更换CPU平台,显卡则可以等到nVIDIA改良版DirectX 11显卡推出之后再进行选购。
以上则是笔者的升级观点,目标人群为资金不是很宽松的、偏重于游戏性能的用户,比如学生和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升级的目标就是在对整体形势分析之后,认清自身定位,不要太过于受心理因素控制,选择出一款“使用性能寿命”尽可能长的产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