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通为索尼代工
越来越多的IT企业都面临转型,我们说如今这个时代是过去这些在消费电子领域叱咤风云的大佬们最痛苦的阵痛时期一点也不为过,高新技术如今的发展速度以及规模决定了很难有一家企业能够同时兼顾好产品从设计研发到最终的生产销售这一整条的产业链,在时下这个商业社会中这中间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消耗企业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过去那种一条龙式的“XX出品”的模式已经风光不再,而这正是过去以“日本制造”为骄傲的日本企业们感到头痛的问题。
从去年以来,索尼已经接连传出了不少卖工厂或者转让生产线的新闻了,因此当看到日经新闻报道的“索尼将部分数码相机和手机使用的图像传感器的生产业务外包给富士通”的消息时,我们多少感到有些麻木,曾经的“索尼制造”是大家青睐索尼产品的一个主要的原因之一,而这些期望在不知不觉间也成为了企业沉重的负担,每一间工厂,每一条生产线都有巨额的开销,这些东西如今则完全不符合索尼CEO Howard Stringer 强调的“控制成本,提高利润”的战略范畴,尽管斯金格自2005年上任以来对索尼进行了一系列重要调整,但是激烈的价格竞争仍拖累了索尼的利润率。
前不久本站刚报道过索尼宣布投资400亿日元用于提高自己的日本工厂图像传感器的研发能力和产能,而这边厢索尼为何又将生产外包了呢?结合目前图像传感器市场的竞争以及索尼自身的战略,我们不妨来分析和探讨一番。
应对竞争之策
按照8、90年代索尼的脾气,产能不够?再建一工厂不就行了?!但如今的索尼早就没有这种霸王之气了,今年好不容易能结束从来没有过的连续两年的亏损,集团从上到下都正被CEO严苛的成本控制政策所约束着,建工厂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只要现在这任CEO还在,我们也别指望会看见了。
目前索尼是全球第6大CMOS传感器供应商,出货能力是约为1.6万片件硅片一个月,可能各位要想,索尼不是图像传感器的大厂么?是的,没错,在CCD领域确实如此,但CMOS就不一样了。索尼现在在CMOS领域上最主要的竞争对手是美光的OmniVision Technologies和韩国的三星电子,不容小窥的三星已经不声不响的排到了世界第三大CMOS供货商了,而正在使用着各类日本数码相机的我们对此却丝毫没有察觉,这甚至连许多日本相机厂商的社员都不甚了了。
许多研究机构的分析都指出,CMOS是今后发展的主流,CCD的市场未来将继续萎缩,在这其中疯狂增长的拍照手机对图像传感器的需求是支持CMOS销量一路攀升的主要功臣,不要忘了三星现在是北美销售第一的手机品牌,人们更换手机的速度也要比换数码相机快很多了,面对这样的形势,也容不得厂商们犹豫,如果现在不跟上步伐,只消很短的时间就会被市场淘汰了。
但在这个节骨眼上,索尼正好碰上了连续两年的亏损,要投资400亿日元于工厂谈何容易呢?看看2009年索尼的单反在传感器更新上几乎毫无建树就知道索尼是碰上难题了,研发的速度和能力以及工厂的产能都存在落后的问题,不过索尼底子好,还有一杆日本手机厂商撑腰,索尼自己在宣布这笔400亿的投资时也说“这笔投资就是为了满足快速增长的智能手机市场对图像传感器的需求”,而这次的外包同样也是如此。
代工实属无奈
据称这项外包协议是索尼为提高自身产能计划的一个补充,换句话说,400亿的投资仍然难以完全满足索尼目前的业务量,但索尼不愿意建新工厂,因此“出于成本的考虑,选择了外包”,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不想让它的技术流出日本”。日本厂商之间的团结互助在我们看来往往是“很感人”的,感觉人家有民族情节,但实际上日本厂商的作为也等于为自己的市场划下了一个固定的圈子,如果未来最尖端的技术一直掌握在日本人自己手里,那么外围的厂商永远就只能当个配角,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实质就是寡头的垄断。
对日系厂商目前威胁最大的毫无疑问是三星,三星是少有的日本以外的能完全自行设计研发所有数码相机部件的厂商,虽然我们可以认为三星或许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无法就数码相机这个产品同日系厂商进行较量,但手机市场就完全不同了,没有人规定大家不能用手机拍照,越来越多的人在数码相机和手机之间选择了前者作为自己日常的拍照工具,三星有理由也有底气在该领域叫板日系厂商,而日本手机“走不出国门”这个老毛病到了今天似乎还无法根治,全球市场是一个大舞台,像索尼和三星这样的企业当然不可能仅仅只着眼于本土,为了能起码在产能上追上三星,选择外包代工也是可算是一种无奈之举了。
转型轻资产
苹果的成功告诉人们,一家轻资产公司也可以成为最顶尖的IT企业,今年闹得沸沸扬扬的“富士康跳楼事件”在提醒人们,苹果可以从每台iphone手机上获取惊人的利润,而留给富士康的利润却少的可怜。尽管如此,苹果的订单依然是台湾和内地的代工厂们争相抢夺的“香饽饽”,况且对那些用着从国内工厂生产出来的iPod、iPhone和Mac电脑的人们来说他们似乎也根本不在乎自己正在用的产品究竟是不是从苹果自己的工厂里生产出来的。
这段时间已经有传闻说明年苹果的iPhone 5可能会用索尼的的图像传感器,如果传言属实那么对索尼的传感器业务来说就是一笔最大的单子,可能比索尼自身的需求还重要,君不见苹果为了给自己的iPhone买内存,甚至一度都让其他厂商无货可买,内存在短时间内价格一路飙升。最近还有消息称苹果为了投产iPhone 5已经买断了三星AMOLED屏幕明年几乎所有的产量,而三星则被迫将自己的手机生产选择转向了普通的LCD屏幕,对如今的索尼来说,只要能控制好利润,保证自己整体的营收就是最大的好事,其他的已经不敢有过多的奢望了。
未来索尼的发展虽并不会完全参照苹果的发展模式,但起码“削减自有工厂数量”而增加在“产品核心的研发和市场营销”这一企业战略转型的核心思路是不会改变的,简单来说就是“能外包的就外包,能找代工的就找代工,但核心研发和市场推广将花比以往更大的力气”,也许有一天索尼也会再推出一个久多良木健式的人物,让Fans们像膜拜苹果CEO Steve Jobs一样崇拜他,只是传统的生产制造这一块,今后我们将更少地听到和索尼有关的新闻了。
利润和营收是核心
传感器现在可算是索尼重点培养的未来业务支柱之一,而围绕着这块业务的优势索尼将会在数码影像领域有更多不同的进展,甚至是与同样能自己生产传感器的松下、佳能进一步在技术上拉开差距,今年以来索尼动作频频简直让人眼花缭乱,这同索尼整体营收情况的转好密不可分。如无意外,索尼集团今年铁定实现扭亏为盈,因此我们可以预计明年索尼的动作会更多,前不久网络上爆出了索尼要推出所谓的“PSP手机”的传闻,甚至还有真机图片,这不得不让人感到也许索尼今年确实推出了很多数码相机,而实际上索尼真正的业务重点根本就不在数码相机领域,什么产品消费者更热衷掏钱买,还愿意短时间内再次购买才是厂商追逐利润、壮大业务的根本,但数码相机无论如何也没有显示出这种特性。
按照现任索尼CEO的个性,他显然不会很在意索尼在数码相机市场上表现到底有多好,不能带来“合理”利润的业务都是“面子工程”,可数码相机或许恰恰是目前日系厂商在消费电子领域最值得依赖的“面子”,尤其是当随身听、手机、电视机等传统的强项纷纷被对手赶超或追平的时刻,日系品牌更需要一个“特色”来保持自己在消费电子领域的立足点,比起难以控制的民用消费市场,商业领域的业务和利润显然要稳定的多,索尼的发展朝向最近也确有加强商用市场进一步开拓的迹象,这也是很多业内人士比起消费者关注的α55却更关心NEX-VG10的道理。
索尼已经不是以往那个为了追求完美的产品而不惜代价的索尼了,但更精明的索尼却能保持自身一个良好的运作状态从而让我们不用为今后索尼再次“误入歧途”而担忧,从上面这些方面结合来看,这次索尼的外包显然并非是索尼日渐没落的征兆,相反,却是索尼变聪明和变节约了的信号,对索尼的对手来说,更务实的索尼可能才是他们真正感到惧怕的对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