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展望 奥林巴斯与松下年度小盘点

互联网 | 编辑: 魏申杰 2010-11-06 00:00:00原创 返回原文

今年的盘点我们想先从M4/3阵营开始,原因是今年数码相机的热点在很大程度上是始于去年奥林巴斯和松下共同推出的基于M4/3规格的新型数码相机,E-P1和GF1这两台相机将会作为一个里程碑式的记号永远载入数码相机的发展历史,他标志着专业级数码相机同消费级数码相机的界线正式被

无标题文档

M4/3阵营2010盘点

随着持续半年的上海世博会落下帷幕,2010年也接近了尾声,现在我们还能回想起年初时种种对今年市场的展望,而现在我们有必要回过头来,对过去这大半年时间内发生的事进行一个小的总结。一来也是为了呼应本站即将召开的数码影像俱乐部9周年庆典,二来在这个没有什么新品的过渡期,我们总要找些话题不是么?(笑)

今年的盘点我们想先从M4/3阵营开始,原因是今年数码相机的热点在很大程度上是始于去年奥林巴斯和松下共同推出的基于M4/3规格的新型数码相机,E-P1和GF1这两台相机将会作为一个里程碑式的记号永远载入数码相机的发展历史,他标志着专业级数码相机同消费级数码相机的界线正式被打破,将大型传感器装入小机身的时代正式到来了。

2010年最火热的相机市场就是由M4/3相机带动的所谓“微单”及“单电”市场,这个新兴的市场严重冲击了传统上由旗舰级消费DC和入门级数码单反瓜分的原有格局,换句话说,微单和单电市场是硬生生的从原有的既定市场里开辟出来的,而且看来今后还会进一步的向两级延伸。但好在数码影像行业本身还属于一个正在扩张的市场,目前还没到“零和”的局面,因此各家仍会力争推广自己的技术以及产品以争取更多的用户。

回到M4/3上来,同去年相比,今年M4/3阵营相对地略显平静,这一切都直到9月份举行的Photokina上才有所改变,那么我们不妨就M4/3的产品为线索来进行一个回顾。

从E-P1到E-PL1

严格来说,奥林巴斯今年真正的“新品”只有E-5一个,E-PL1怎么看我们都很难将它归到新品一列。我们曾经评价过E-P1和E-P2之间的关系,E-P1是奥林巴斯当时的“试投”产品,通俗点讲就是奥林巴斯自己也对E-P1能不能成功没有把握,所以就设计了一个“半成品”先看看市场的反映,结果发现其反映之热烈超出了预期,于是就“加班加点”弄出了E-P2,之所以这个“加班加点”要打引号正是因为E-P2之于E-P1只不过就是Demo和完成品之间的关系,两者根本没有多少本质差异,但奥林巴斯却将两者从价格上错开了定位,尽管有些“骗钱”但毕竟还算获得了不错的销售效果,人们对E-P1和E-P2趋之若鹜,只是这些都是GF1还没推出前的事情了。

虽然我们一直认为M4/3阵营的合作应该是挺紧密的,然而两家之间的互相竞争或许要比我们想象的更激烈一些,其中最明显的当属GF1的热销对奥林巴斯造成的“冲击”,GF1最初的定位和E-P1接近,但松下为GF1搭配了一支20mm F/1.7大光圈的定焦镜头,这套机身组合瞬间成为了消费者最关注的M4/3机身的套装组合,当时甚至有人专门买了20mm F/1.7而将GF1出掉,但这只是日本市场的情况,而在海外市场,尤其是美国和英国等发达国家,GF1受追捧的程度远超出E-P1和E-P2,松下的品牌形象在这些地区要比奥林巴斯建设的更好,就算是现在,看看Amazon各国热销机型的排行榜,在微单和单电这一栏里GF1仍占据了最佳销量的第一。

为此奥林巴斯“紧急”推出了E-PL1,一款比GF1还便宜的M4/3相机,从商业策略上来看,奥林巴斯显得太过焦急,似乎太急于将市场铺开而没有为Pen Digital系列指定完整的产品路线图,在短短的大半年时间里竟然接连推出了三款价格不同但是核心功能几乎完全相同的产品,这显然并非是一个拥有成熟的商业市场策略公司所应该做的。而事实证明E-PL1的上市等于将E-P1和E-P2“打入了冷宫”,除非你非常追求所谓的金属机身。

所谓的新品E-5

E-5是4/3系统的谢幕作,这个消息大家应该也已经通过这种媒体上听说了,这表明奥林巴斯过去这些年的努力经营的一个品牌完全废了,但奥林巴斯这些弯路有没有白走还要看今后M4/3发展的走向。那么E-5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存在呢?说的调侃一点,奥林巴斯仍然还是对4/3恋恋不舍,当然这恋恋不舍的部分自然就是那些已有的4/3的用户,千万不要以为在国内你鲜有见到4/3系统的使用者就认为他们不存在,事实上在海外4/3还是累积了为数不少的忠实用户群体的,而且这些用户中的不少还特别“有钱又有闲”,买个万把块的镜头也就是点点头的事情,可惜4/3系统从E-30以后就没有推出过像样的高端机型,难道你指望让这些用户拿着M4/3的机器通过转接环来使用4/3的镜头吗?

奥林巴斯推出E-5的最终目的无非是为4/3系统,说穿了也就是给4/3的镜头刷点存在感,这样不少人为了E-5还愿意去进点4/3的镜头,好不至于让自己的镜头体系跟着相机一起“残废”,毕竟以后或许还有用的到的地方,和松下不同奥林巴斯只擅长光学,又不会设计传感器,未来数码影像的发展之路的核心不掌握在自己手里,如果连自己的老本行都丢了,那以后还拿什么出去混呢?

不过E-5还是棋输一着,在Photokina2010展会上,原本E-5应该是最抢眼的4/3和M4/3规格的明星,但是这一切都被松下GH2“破坏”了,一块1600万像素的全新M4/3传感器就足以将所有注意到E-5身上的目光吸引走了,奥林巴斯甚至可能都不知道松下已经开发出了这块新传感器,只是商业就是商业,如果松下今后一直玩这些花样,那奥林巴斯的未来显然将会非常“痛苦”。

“蜀国”松下?

倘若排除掉三星、柯达和德系的数码影像相关企业,那么实际上在玩这个市场的就基本上就都是日系品牌了。就实际情况来看,德系厂商更多的还是镜头方面的市场,徕卡和蔡司也不是主流数码相机,销量同日系相比连一个零头可能都算不上,而柯达完全是日落西山,所以将它放进来对整个市场格局也无足轻重,三星是个可怕的对手,但其真正能对日系厂商形成威胁还没到时候,所以如果我们只以日系品牌来衡量整个市场的话,我们不妨用“三国鼎力”来阐述未来可能产生的市场格局。

作为当之无愧的老大,佳能俨然就是“魏”的最佳选择,佳能掌握了一条完整的数码影像的产业链,从设计到制造都能自主掌控,而且从产品的研发到生产制造以及后期的市场推广,佳能都做的相当尽善尽美,因此佳能老大的地位也是当之无愧的,另外几家想要“单挑”佳能目前来讲都是比较困难的。

索尼经过一番整顿后颇有“吴”的气势,索尼和佳能不同,并非专职的数码影像厂商,但索尼在经过了一番企业内部的结构重组以后,因为其在传感器设计领域的优势致使其自然而然的就会加强在数码影像产品上的研发力度,而且不少海外业内人士都认为索尼的传感器设计能力在佳能之上,只要索尼有资金肯发力,赶上佳能就是时间问题,这同“吴”擅水战又有一些类似的意味。但索尼目前还不成气候,索尼在今年年初时还普遍落后于另外几个竞争对手,甚至在日本市场的整体销售份额(DC加单反)还不及尼康,尽管索尼通过今年一年的努力已经奠定了自己“老二”的地位,但明年索尼能不能延续下去,佳能明年发动反击的话对会索尼造成对大的影响,这都还是一个未知数。

松下的潜力

目前看来也只有松下有潜力成为三分市场的最后一家,松下能设计传感器(M4/3),有完整的产业链(各种数码影像产品),以及庞大的企业规模和海外市场的品牌形象,这些都能支撑松下赶上前两者的步伐甚至是从两者手上抢夺份额。但传统意义上的“蜀”尽管势力较弱但是汇集了一帮“悍将”,我们不确定松下是否有这样的领导型或者技术性的人才。

就技术层面来讲,M4/3只能算是一个权宜之计,松下如果要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那么进军全副或者说专业单反市场就势在必行,可是4/3的失败案例让松下不敢冒进,而M4/3现在还面临索尼NEX的市场压力,别说挑翻佳能,说不定在半路上就先被APS-C规格的NEX给干掉了,未来佳能和尼康也铁定会推出类似NEX概念的微单或者单电相机,并且可以肯定都是APS-C规格的,那么届时松下该如何应对就是一个问题。

就算发展单反市场,松下在镜头方面的短板又不得不让他深感头疼,索尼要不是得了蔡司的协助,再加上美能达留下的“遗产”,镜头体系又怎么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做的这么完善,所以在这里奥林巴斯的存在就显得有特殊的意义,可是奥林巴斯不是刘表,“让荆州”这种事不太可能发生在他的身上,松下想要白捡一条镜头产品线是不实际的,因此松下的未来归根到底还是急需光学方面的人才鼎力相助。

从商业层面来看,松下目前在海外市场发展的还比较顺利,毕竟是老品牌,可是在中国市场它就不那么顺风顺水了,小编还认识不少认为松下是个“日本的二流品牌”的消费者。当大家都在将战略方向转移到新兴市场时,如果松下未来在国内的营销仍旧是如此“不给力”的话其要真正攀上“蜀”的位置形成同索尼和佳能的互相角力的市场格局就会非常艰难了。

总结:总的来说,今年的M4/3阵营是“暗潮汹涌”多过“波澜壮阔”,由于佳能今年的“歇菜”式的防守策略给了其他对手(主要是索尼)抢班夺权的空间,明年佳能不可能再沉默下去,而索尼从我们获得的消息来看也为明年预留了不少“惊喜”,M4/3明年的发展该怎么走,奥林巴斯和松下之间究竟是更紧密的合作还是竞争公开化都将是明年我们值得关注的话题点。

返回原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