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哥们看到别人鼠标:雷蛇,微软,罗技····再看看自己手中握着无名鼠标,感觉貌似有点纠结,呵呵,不必伤心啊,任何事物都基本上没什么可比性的
有很多哥们看到别人鼠标:雷蛇,微软,罗技····再看看自己手中握着无名鼠标,感觉貌似有点纠结,呵呵,不必伤心啊,任何事物都基本上没什么可比性的,因为起点,基础不同,假如觉得还不给力的话,可以去买些低端的游戏鼠标,虽然不怎么给力,但还是不错的。
很多人把游戏鼠标和高端鼠标甚至是高价鼠标划上等号,其实并不是这样的。游戏鼠标在分辨率、重量、外形、按键、连接方式等方面的设计都有别于普通鼠标。
游戏鼠标的分辨率通常较高,其中很多还有快捷键可调节分辨率,高鼠标分辨率是为了在大屏幕高显示分辨率下玩RTS游戏时,鼠标箭头能以最快的速度到达需要操作的地方;可调低分辨率通常为了在FPS游戏中,射击能够更精准。
分辨率
分辨率是判断鼠标性能的重要参数,单位有dpi和cpi两种。dpi即dots per inch的缩写,意为鼠标每移动1英寸物理距离对应的像素点数量,是目前最常见的分辨率单位。比如800dpi的鼠标在桌面上每移动1英寸,鼠标指针就会在屏幕上产生800个像素点的位移。
不过要注意的是,鼠标移动的“快慢”并不全决定于分辨率。如果你在Windows中把“选择指针移动速度”选项中的滑块调至中间位置时,指针的移动速度将与鼠标的分辨率正好对应,如果滑块继续偏向“快”一端的话,那么对应关系开始发生变化。比如800dpi的鼠标移动1英寸时指针可能移动1000个像素点,表面上看鼠标变“快”了,其实由于鼠标的物理分辨率达不到1000dpi,所以在实际移动过程中,鼠标“忽略”了一些点,已便让指针更快速地到达目的地。而“提高指针精确度”选项其实就是一个加速选项,如果你很慢地匀速移动鼠标,那么指针的移动便会与鼠标的分辨率对应,如果鼠标是加速运动,那么指针也会忽略一些点,以达到提高速度的目的。
由此可见,指针移动的快慢与上述两个选项有密切关系,不过使用它们达到更快移动的目的都是以牺牲精度为代价的,即指针无法定位到那些被忽略的点上。
cpi是由鼠标核心控制芯片厂商安捷伦定义的单位,是count per inch的缩写,意思是每英寸的采样率,如800cpi的鼠标每移动1英寸可以反馈800个不同的坐标,是一个动态指标。此单位在数值上与dpi相当,但含义不同,有一些鼠标厂商喜欢用这个单位,不过我们大可把它与dpi当作一个单位来看。鉴于19英寸及以上大屏幕LCD显示器已成市场主流,显示分辨率也越来越高,为了兼顾精度和速度,我们建议游戏玩家选择分辨率为1000dpi及以上产品。
扫描频率
鼠标判断自身移动的原理说白了就是鼠标不停地以极快地速度对桌面拍照,然后比对照片,根据两张照片的差异判断移动的速度和方向。而扫描频率就代表了鼠标拍照的速度,比如6000fps的鼠标就意味着它每秒钟会拍照6000次。
对于有线鼠标来说,拍照速度基本决定了鼠标的反应速度。当扫瞄频率达到甚至超过6000fps时,就算你的手能以再快的速度突然移动鼠标,鼠标也能反应得过来,而扫描频率较低的鼠标在高速移动时就可能出现指针移动不连贯的情况,也就是大家常说的鼠标“跳帧”或“丢帧”。
对于无线鼠标来说,反应速度还和报告率相关,就算扫瞄频率达到要求,但是判断后没有及时向电脑报告鼠标的动向,那也是白搭。无线鼠标的报告率多数不会超过125次/秒(响应时间8ms),而有线鼠标很多已经达到500甚至1000次/秒(响应时间仅1ms),这也是很多游戏玩家不喜欢无线鼠标的原因之一。
除上述分辨率和扫描频率外,不少外设厂商还会提到诸如像素处理能力和最大加速度等参数,不过这些参数也都是以分辨率和扫描频率为基础换算而来的,所以分辨率和扫描频率仍是鼠标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两个参数。
手感
除硬件参数外,鼠标的握感和手感也是很重要的,前者一般决定于鼠标的形状,后者决定于鼠标的材质。尽管厂商们都在宣传人体工程学,不过其实这一点与握感是有矛盾的,因为人们已经习惯了鼠标的现有形态,无论怎么改进都只是使它与手部贴合得更紧密,但无法改变腕管神经受压迫导致“鼠标手”的现状。而像微软人体工学无线霸雷鲨6000那种可以改善腕部姿势的鼠标多数人又用不惯,而且会影响移动的快捷,这对于游戏玩家来说是致命的。(毕竟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还有就是每个人的手型不同)
基于上述原因,我们不必过多考虑所谓人体工程学因素,只要自己觉得握着舒服就好。购买鼠标前能找朋友或经销商试握一下是最好的。
至于说低端的鼠标,我觉得国内新贵的还不错(价格很低哦),再者,即使说罗技,雷蛇,微软,其实也有价格低廉的鼠标,像罗技的光电猎貂1000
雷蛇也有相较便宜的地狱狂蛇,微软有光学极动鲨····大家还是仅照那句原则:最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