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之前面我们所分析的XZ-1与它的竞争对手之间的性能指标对比,我觉得如果奥林巴斯XZ-1真的以这个价位上市的话,虽然称不上价廉物美但也在合理范围内。对于奥林巴斯XZ-1而言,优势在于其性能参数上的长处(特别是在镜头方面)
更多一些奥林巴斯XZ-1样张
尽管还差有关于菜单结构和操作模式的评测部分,但是我想对于一款消费级别DC而言,大家应该已经可以对奥林巴斯XZ-1有了一个比较整体的印象。除了在前面两天拍摄的北大与集团联欢会照片外,我其实还在去北京的路上和北京公司附近拍摄了一些照片,在这里我又选择了部分发表出来,大家同样请一定要拖拽图片到新窗口内观看1200分辨率的大图。
采用了i.ZD镜头和TruePic V处理器,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要求奥林巴斯XZ-1拥有类似E系统的画面风格——在过去两天的试用中,我手中的这台XZ-1在光线良好的晴空下还原出了北京令人心醉的碧蓝天空(冷空气大风天的关系)以及良好的建筑细节;
在集团联欢会舞台拍摄中,大光圈镜头使得我们即使使用长焦端进行拍摄但是依然能够把感光度控制在较低的范围内。即使因为极限的光线环境和演员动作而不得不提升感光度,TruePic V处理器的降噪程序也能让画面保持足够的纯净度——当然,细节的损失是无可避免。
这里还要谈到一些奥林巴斯XZ-1其他拍摄特性,比如微距。我在机身篇中提到过XZ-1调整对焦范围的快捷键比较特殊,需要先按下方向左键然后是info键才能激活对焦范围选择菜单。在这层菜单中,相机有常规AF、微距、超微距、主体跟踪对焦和手动对焦多种不动的选项。在通常情况下,即使不激活微距模式,我们也可以通过略微变焦+贴近物体拍摄出一定的特写效果。
不过,对于距离比较近的小物体,用户则需要激活微距对焦模式,否则相机对焦框为红色显示为无法合焦。
如果想要跟进一步的贴近被摄物体,则可以开启1cm对焦距离的超级微距模式。在这个模式下,相机变焦功能被锁定,镜头只能在最广角端(28mm)上使用。这张彩妆盒的照片是我在集团联欢会的化妆室内拍摄的:光圈F1.8全开、快门速度高达1/60s,感光度当然是在最低的iso100。这样的画面品质和锐度,想来即使是入门级别DSLR套装或者微单套头也不过就是如此了吧?
白平衡、艺术滤镜、全景和其他
这里还有有关奥林巴斯XZ-1的白平衡表现。这是我在大前天早晨出发去北京时在上海虹桥机场二号航站楼里拍摄的同一场景不同白平衡照片。第一张为自动白平衡,个人感觉其还原的色彩虽然比实际要略微艳丽一点(使用的vivid模式),但是整体氛围还是和真实场景非常近似。第二张照片则是采用白炽灯白平衡,因此画面明显色温偏高。从色调角度来看,奥林巴斯E系统默认的白炽灯白平衡通常会偏冷调一点,而印象中佳能的白炽灯白平衡就没有这么强力的矫正。
在艺术滤镜方面,奥林巴斯还是坚持在E系统中就贯彻的“必须在拍摄前选择”而不能在回放菜单中后期处理的方式(虽然实际上是可以利用拍摄raw文件然后在配套软件中加载艺术滤镜效果)。所以,奥林巴斯XZ-1用户还是会在拍摄前面临究竟该用什么艺术滤镜的纠结。由于采用了和E系统/微单产品中同样的处理器,因此本机也能在取景时实时观察到艺术滤镜的效果——当然,类似针孔相机、小模型等效果在使用时依然会有帧率不足的情况——拍视频也是如此。
在艺术滤镜中,我个人比较偏爱针孔和黑白的颗粒效果,对于“伪HDR”的戏剧效果则不太感冒。这个效果产生的画面变化实在太强烈,偶尔用一下搞搞创意倒还可以,要是每一张都用戏剧滤镜,估计谁都受不了那“黑云压城城欲摧”的画面意境。之前我用卡西欧ZR10的HDR艺术效果多拍了几张香港照片,结果广大网友就狂呼“吃不消”,实际也是这个原因吧。
好友ET在我之前就曾经把玩过一台工程样机版本的奥林巴斯XZ-1,但那台机器所拍摄的画质并不能做最终评测之用。另外,由于固件的不完整,包括机身内全景拍摄等功能也无法启用。我手中的XZ-1可以正常使用全景拍摄功能,不过本机的全景拍摄依然采用连续拍摄三张,然后机身内部合成的方式完成,在易用性和实际成像效果方面不如索尼等采用CMOS感光元件相机的“扫描式全景”。
不得不重申大光圈带来的决定性优势
当然,奥林巴斯XZ-1最吸引人的地方还是在其大光圈镜头上。这枚F1.8-F2.5光圈的i.ZD镜头重现了早年奥林巴斯C5050Z时的荣光,也是目前消费级别DC中光圈最大的一款。纵观它的几位竞争对手,唯有三星EX1同样采用了F1.8-2.4大光圈镜头。不过,令人遗憾的是即使不论最长焦距(72mm),三星EX1在画质方面相比几家日系老厂的旗舰机型在诸如解析力、高感光度画质等方面还有一定距离。因此,从目前来看,奥林巴斯XZ-1的这枚i.ZD镜头将会给它带来不小的技术优势。
正如我们之前所说,大光圈镜头对于消费DC而言意义不在于浅景深而是提高快门速度。集团大楼不远处就是北京海淀博物馆,这虽然是个免费参观的场地但是游客很少,我恰好可以利用这里拍摄了一些大光圈下的奥林巴斯XZ-1样张。应该说,大光圈和机身防震的组合是各品牌消费旗舰应对各类不同光线环境下拍摄的主要方式。如果再配合千万像素感光元件(无论是CCD或者CMOS)和处理引擎的降噪,相信大部分拍摄场景都能应对了。要是这样还不行。。。那么还是动用单反或者微单吧。
下面还是来几张不同感光度的照片和100%的局部截图,感光度分别从iso200到iso400到iso640,在iso 640处可以看到暗部出现蓝色的伪色讯息——当然,这种近乎纯黑的石碑拍摄题材在实际生活中是很少出现的。有网友疑问我是不是把奥林巴斯XZ-1夸得太好了,我只能说作为一名奥林巴斯品牌的爱好者,我对于XZ-1有偏爱是事实,不过对于它的总体评价基本还是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的。撇开外观、机身设计、操控等等原因,奥林巴斯XZ-1拥有一款指标优秀且实际性能也颇强大的好镜头,拥有一套达到业界一流水准的处理引擎,因此它跻身于消费级别旗舰数码相机行列当然是毫无疑问的。
下面我想来为奥林巴斯XZ-1和它的几位竞争对手们做一下对比,这几位对手分别是:松下LX5GK、佳能S95和三星EX1。另外,似乎还可以在画质方面加入佳能G12,理光GRD3则显得略微老迈了一点点。
从硬件规格上来看,奥林巴斯在镜头方面的优势是明显的:相对于焦距实现了最大的光圈,虽然有网友对本机没有能够象松下LX5那样拥有一个24mm的超广角镜头,但是从焦段覆盖范围角度来看,本机能在长焦方面补回一点,而佳能G12虽然焦段更长(140mm)但是长焦端的最大光圈却只有F4.3了;
iso200 100%
感光元件方面无论是1/1.63英寸还是1/1.7英寸其实差异很小,更何况网友沈洁根据镜头实际焦距论证出这几款相机的感光元件实际利用面积应该都是相当的。彼此都是1000万像素的CCD、大家连拍速度都不快、都可以拍摄720p高清(三星不行),看起来真是接近;
机身方面,撇开体积和重量都不在一个档次的佳能G12,其后几款消费旗舰都走的是便携道路。大家都用上了金属外壳,奥林巴斯XZ-1可能是受镜头关系,因此没有能够在重量上实现S95或者GRD3这样的程度,不过它拥有的61万像素OLED还是让人觉得很给力,电池性能在我试用中同样表现强悍(
ET反应寒冷情况下电力不足不排除是工程样机的原因 );
iso400 100%
所以,奥林巴斯XZ-1的整体规格在这几款竞争者面前处于中上水平。如果未来有XZ-2的话,我希望它能够在保持F1.8大光圈的情况下进一步把广角推进到24mm,当然要是能做到全程F1.8光圈就更美妙了。LCD屏幕最好能够是旋转的、视频最好能够是FulD且H.264编码的。。。
iso640 100%
奥林巴斯XZ-1与它的竞争对手们
当然,每一次对比的最终结论都要归结到价格。考虑到不同厂商产品在国内的价格策略,我们暂时依旧以锐意的行货报价来做为标准:佳能S95 2800元/G12 3700元、松下LX5 3300元、理光GRD3 3800元、三星EX1 3000元(其他经销商报价)。目前我们还不清楚奥林巴斯XZ-1的国内销售价格,但是以国外报价来看,网友们普遍认为本机在国内的最初上市价格应该会在3500元人民币上下。这个价格相对于佳能S95和三星EX1会偏高一些,而比GRD3、G12略低,和松下LX5基本相当。
由于之前面我们所分析的XZ-1与它的竞争对手之间的性能指标对比,我觉得如果奥林巴斯XZ-1真的以这个价位上市的话,虽然称不上价廉物美但也在合理范围内。对于奥林巴斯XZ-1而言,优势在于其性能参数上的长处(特别是在镜头方面),而其主要面对的拥有一定摄影经验的资深用户也会接受这种长处;劣势在于奥林巴斯本身的品牌形象和用户群体弱于佳能,而XZ-1本身也尚未营造起松下LX3、LX5那样的好口碑。就我个人而言,当我必须要在松下LX5和奥林巴斯XZ-1之间做出抉择的话,我会显得很纠结,因为我不知道自己应该是选择24mm超广角镜头还是更大的F1.8光圈。
不过,能够让我终于从“在消费级别DC中只会选择LX5”进化到“在LX5和XZ-1之间纠结”,这本身似乎也证明了奥林巴斯XZ-1在我心目中的地位。
曾几何时,属于C-2100UZ/C-5050Z的那份荣光不在,奥林巴斯消费DC尽管一直孜孜不倦的在发布新品,但是无论是普通消费者还是我这样的摄影爱好者都把目光投向E系统DSLR和M4/3产品。如果说奥林巴斯在消费级别DC中还有什么值得夸耀的东西的话,那似乎也只有独辟蹊径,受到小众欢迎的Tough三防系列了。但是,今天XZ-1的出世使得我们重新把注意力投到奥林巴斯的消费级别DC身上。奥林巴斯XZ-1以其强悍的性能指标和优秀的画面品质再次提醒人们,我们所面对的是一家拥有超过90年历史底蕴,在光学和电子方面积累了众多经验的老牌大厂。
虽然奥林巴斯XZ-1出现的时机晚了一些,但是在这个消费者普遍开始厌倦DSLR的体积和重量,重新追求“高画质、轻量化”机身的新时代,本机如果能够制定一个合理甚至是让消费者惊喜的上市价格,未来的奥林巴斯能够延续XZ-1的设计理念不断推出同样水准的新品,那么奥林巴斯消费级别DC重现上世代末日君王C-8080Z之前的荣耀岁月也未可知。
最后送上使用奥林巴斯XZ-1拍摄的家中小猫“小刚度”的最新玉照一张——这也是我拿到XZ-1后正式拍摄的第一张照片。和其他媒体发布的常规式XZ-1评测不同,从机身篇到北大到舞台到今天的竞争对手分析,我采用博客连载的方式连续撰写了四篇奥林巴斯XZ-1相关评测,总计超过12000字。如果再加上稍后需要补上的菜单与操控介绍以及视频报道,我们对于本机的报道力度已经不输于任何一款中端DSLR。不知道网友们是否能够接受这种连载式的评测方式?请将你们的意见用留言告诉我们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