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转型之路颇似F1的弯道大战,胜者获得弯道超越的机会,败者则可能淘汰出局。在“十二五”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期,IBM如何帮助中国的企业、城市弯道超越?
百年IBM:转型的范本
企业转型之路颇似F1的弯道大战,胜者获得弯道超越的机会,败者则可能淘汰出局。在“十二五”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期,IBM如何帮助中国的企业、城市弯道超越?
F1赛场上最精彩的,莫过于超车,而超车一般都在“弯道”上演。因为赛车在直道上都全速行驶,一般很难超越,而到弯道时,优秀的车手往往凭借丰富的经验、过人的胆识和高超的技术伺机超越。
在刚刚过去的20年中,不少企业经历了F1赛场上的一幕。曾被称为20世纪90年代最成功的欧洲企业的诺基亚,到了21世纪头10年备受争议,有人称其为最令人失望的公司;而20世纪90年初最令人失望的公司苹果,则在21世纪头10年成为最成功的美国公司。
“及时跟上演进换代的节奏的企业将获得弯道超越的机会,而对形势判断的失误可能影响10年。”中国工程院秘书长、原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邬贺铨院士说。对一个企业而言,错过弯道加速的机会错过的可能不只是10年的发展良机,更可能从制人变成受制于人。而对一个城市而言,转型成败涉及经济,更关系民生。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经济发展模式、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再次被着重强调。在经济转型的“弯道”,企业如何成功地超越对手,保证自己不被超越?3月25日,在以“转型的智慧”为主题的2011年IBM论坛上,IBM大中华区董事长及首席执行总裁钱大群指出,IBM将从协作创新、企业转型和支持民生三个方面着手,成为中国的企业和政府转型成功的合作伙伴。
克拉玛依:转型的缩影
“你没有草,没有水,连鸟儿也不飞。啊,克拉玛依,我不愿意走进你。你没有歌声,没有鲜花,没有人迹。啊,克拉玛依,你这荒凉的土地!”《克拉玛依之歌》这样唱。
实际上,现在的克拉玛依与歌词的描述大相径庭。在中国,克拉玛依是人均最富裕的城市之一,它的人均GDP在中国排前几名。
2010年,克拉玛依和IBM达成战略合作计划,实践城市发展模式的转型。
“转型是克拉玛依必然的选择。”陈新发说。克拉玛依市市长、中石油新疆公司总经理——陈新发的双重身份体现了中国地方特有的一种管理模式,也体现出克拉玛依与石油的关系。
“克拉玛依是一个资源型城市,90%的GDP和财政收入来自油田和石油。油田总有一天要枯竭,产业单一的城市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比较弱,这样我们就考虑到要转型。”陈新发说。转型,不仅是出于城市发展的需要,从国家战略上也可以起到对新疆其他比较落后城市的带动作用。
事实上,从上世纪90年代,克拉玛依就开始实践转型,考虑过利用广阔的土地发展农业,也发展过养殖业,还做过林纸业。
“实践下来却并不是很理想。”陈新发说。
引入IBM作为转型的战略合作伙伴后,克拉玛依重新发现了自己的优势。除了资源优势,克拉玛依还有独特的地理优势,如果能够整合石油石化人才、技术、产品和管理模式,面向中亚、面向世界各油气产区提供服务,那么就可以摆脱单纯依赖本地石油资源的发展模式。即使油田枯竭,克拉玛依也有持续发展的后劲。克拉玛依因此确定了“打造世界石油城”的战略目标,规划建设六大基地、培育三大新兴产业和构建两个平台,并提出了世界石油城的建设到2020年初具规模,到2030年或更长一段时间,实现单一资源型城市向服务型城市的全面转型。
“信息化创新是油田实现转型的重要手段,我们要借助信息化创新推动油田和城市转型。”正如陈新发所说,将单一资源型城市打造成世界石油城,是一个新的课题,没有成熟的案例可循,需要不断创新。这一过程是漫长的,但前途肯定是光明的。
克拉玛依只是中国企业、中国城市转型的一个缩影。实际上,在接下来的“十二五”期间,众多企业、行业和城市都将面临转型。
百年IBM:转型的范本
在转型方面,不得不说,IBM就是一个极佳的转型范本。
在百年历史中,IBM经历了多次转型:最初,它是一家生产打孔卡制表机、钟表、秤和奶酪切片机的制造企业;在“二战”后的美国经济繁荣时期,IBM转战大型计算机领域,System/360大型计算机的推出成为大型机时代的标志;1981年8月12日,IBM发布了第一台PC,从此又进入了个人电脑领域;此后,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IBM一度陷入了困境,在时任总裁郭士纳主导的转型变革方向之下,全面向服务转型,重振旗鼓;一直到现任总裁彭明盛,IBM又进行了第二轮转型,实现了全球整合企业,并向高价值业务转移。从2003年至2009年,IBM的每股盈利连续以两位数字成长。在2008年底,彭明盛代表IBM提出“智慧的地球”愿景,开启了新一轮转型之路。
业界惊诧于IBM为何总能“先知先觉”,不仅在企业低谷时期能够力挽狂澜,在高速发展时期仍能坚持持续转型,那么IBM转型的智慧到底是什么?IBM全球高级副总裁兼销售、市场与战略部门总经理罗睿兰(GinniRometty)女士着重与中国用户分享了两点重要的经验:企业要将自身业务向更高的价值链攀升;企业还要有转型的胆量,也就是说需要有大胆的决策来推动转型。
纵观IBM转型历史,穷举案例将更为深入人心。比如,100年前IBM就告诉自己,制造打卡机、打字机的目的不是销售出更多的产品,而是帮助用户提高商务处理效率。正因为如此,当电子计算机出现的时候,IBM能够第一时间看到它的商业应用前景,引领行业进入计算机时代。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IBM困境中,IBM迅速发现要想在网络时代更好地发展,就要跨越出计算机硬件业务的范围,向软件和服务等高价值领域发展。
当然,这些转型都需要企业做出大胆的决策投资,否则由于新的商业模式和新的技术革命的出现,企业就会迅速被替代,在市场上彻底消失。
上个世纪60年代,当时IBM在电子管计算机、小型数据处理计算机、集成电路计算机方面已经有所建树,但IBM很快意识到可编程的计算是未来的方向,投入巨资50亿美元进行System/360大型计算机的研制,并开创了繁荣的大型机时代。“50亿美元的投资在当时意味着,如果这个决策失误,IBM就会因此而消失。”罗睿兰表示。除了自主研发,IBM在向服务转型的道路上以约40亿美元收购普华永道也是一次风险很高的重大投资,这是罗睿兰主导并亲历的一次决策投资。在她看来,这次收购对IBM来说,不仅意味着巨大的资金投入,更重要的是,它涉及到IBM的员工是否可以因此而创建更高的技能和价值,并融合到已有的行业经验和信息技术之中,改变当时的IBM,继续向服务转型。
而领导力建设则是IBM转型中企业内部管理上的重要智慧。在IBM第一次转型期间,针对当时面临的困境,时任董事长的郭士纳于1996年开发出领导力素质模型来支持他认为IBM应该形成的一种“高绩效文化”。他所强调的是,企业的领导团队不只要做好日常工作,更要具备“渴望成功的动力”,拥有对“事业的热情”;不只是要有计划,更要注重执行,注重实效;不只是要自己赢,更要整个团队赢。正是这样一种领导力文化,帮助IBM摆脱困境,重新走上正轨。
在IBM高速发展时期,彭明盛提出持续转型,建立全球整合的企业。这时,他进一步强调的是,仅仅自己的部门成功还不够,还需要与其他部门合作成功。因此,2004年在彭明盛的领导下,IBM开发出一组新的领导力素质体系,其中特别强调企业不同部门之间跨组织协作,要求企业具备一种横向的思维。2008年底,IBM提出智慧的地球愿景后,这个能力体系便从领导层扩展到每一个IBM员工。正如罗睿兰所总结,企业需要三种重要的文化去支撑的领导力建设:系统的思维文化、分析的文化、满足更高价值的目的的文化。这时的IBM要求每个企业人员都应当具备“拥抱挑战、做客户的成功伙伴、全球协作、大局观和系统化思维、建立互信、以理服人、持续转型、注重沟通实效、帮助同事取得成功”的九项特质,达到自己的最佳状态,从而达到整个企业的最佳状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