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代智能助阵 DIY迎来“换芯”时代

互联网 | 编辑: 王成 2011-04-18 13:29:00转载-投稿

“买中低端配置一年一次升级更划算,还是直接选高端一步到位更省心?”这是许多消费者攒机时都要面对的问题。随着第二代智能酷睿处理器的发布,老话题再次激起热烈讨论——后DIY时代,我们到底该如何攒机?


应用细分:攒电脑如同买手机

从某种程度上说,买电脑就如同买手机,购买之前需要确定自己的需求。如果只要打电话发短信,那么那些二三百元的特价机就能很好地满足;如果要享受一定的娱乐体验,购机者可能要花1000~2000元,这一档次的手机可玩性非常强,如高像素DC、MP4播放,或者能安装各种软件等;当然,手机消费领域也有忠实的发烧友,他们愿意花5000元买一部iPhone 4,目的就是获得现阶段最佳的手机应用体验。

相似的趋势正在克隆至电脑消费领域,市场状况极为雷同:第一档PC产品价格多在3000元左右,能满足最基本的办公或网络浏览应用;第二档具备相当水平的游戏娱乐性能,可以胜任复杂的计算和3D应用,而这一档的产品目前是大多数人的选择;最后一档当然是高性能发烧平台,价格一般在7000元以上,其应用已经不再局限于普通的办公、浏览、游戏等,而是面向更为复杂的多线程计算,高端数字媒体娱乐或极致3D游戏特效。

由此可见,电脑消费按照应用需求走向细分已经成熟,就像大家在柜台攒机时,有良知的店家总要问“这台电脑做什么用?”而不是一味地推荐利润高的产品。

观念之差:国内外攒机消费对比

“一分钱一分货”,谁都知道更贵的电脑办事更利落,然而实际情况是,多数消费者将第二档配置列为自己的攒机首选——在国内市场,“多面手”一类的产品通常更受欢迎,而入门机配置通常被学生用户采用,发烧级产品则占据用户群体最少的金字塔顶端。

看起来是非常和谐的一种市场形态,然而与DIY高度成熟的欧美、日本市场相比,产业链几乎呈倒置状。以著名的日本秋叶原市场为例,15%的消费者倾向于选择酷睿i7一类的高性能平台,这个数字相当于国内市场的3倍,众所周知,奔腾双核级别的产品在国内依旧是难以撼动的主流。

另一组数字更能说明这种差异:早在1999年,我国PC市场总量仅为160万台,但万元以上产品就有150万台,PC在那时属于奢侈品;而到2008年,虽然国内PC市场总量达到了当初的近30倍,但万元以上产品仍为150万台。换句话说,高端用户数量并没有增长,而随着PC平均售价的不断走低,实际上高端PC所占比例正在呈降低趋势。反观海外市场,台式机平均价格比笔记本电脑高10~30%,在国内却完全倒置。

造成这种现状的第一重原因其实并不难理解——国内用户消费水平相对较低是主要因素,但国内外迥异的消费理念也与之脱不了干系。在国内,本着“能省则省,够用就好”原则采购产品的用户占绝对主流,其心态是:我大不了每年花一定资金为PC升级一次,这样年年都有新东西玩,岂不乐哉?这种观念看起来合情合理,但实际上,虽然表面上看这些用户每年都在用最新的产品,其实他们永远徘徊在中低端乃至跌入入门级的边缘。

一笔细账:换个角度思考

这样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国内外PC消费存在如此巨大的反差,在国外,你可以到处见到开着八九十年代款奔驰的老车主——一辆奔驰开了20年,它依然是奔驰,不会因为长期使用就变成了Polo,最大化一次性投资效益的原则发挥得淋漓尽致。同样的道理,现在买一套第二代智能酷睿处理器平台,两年后依然能站在性能金字塔的顶端,这个时间当然不会是20年,但在平台的使用周期里,你始终能感受到强劲处理器带来的极致体验。

再举个例子,就拿游戏来说,两套配置都能带来60fps的流畅画面,不同的是使用中低端配置的用户感受的是低特效乃至特效全关的画面,而高端用户则可以享受到特效全开的极致游戏场景,体验有着天壤之别。

从投资的层面来说,对于中低端攒机用户而言,为了适应不断更新的游戏或应用,他们每年都需要额外投资进行硬件升级,面对的却始终是中低特效;而高端攒机用户却能高枕无忧,两年前花8000元买的一套高端平台,三年后性能依然不会落伍,在此期间,虽然软件环境在不断变化,但用户根本无须担心现有硬件是否够用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两三年下来,两种用户所花费的总资金可能是极为接近的。

第二代智能酷睿处理器:后DIY时代性能王者

没有必要再举更多例子,道理显而易见,随着第二代智能酷睿处理器时代的到来,用户将有机会重新做出选择。作为英特尔的下一代架构产品,第二代酷睿带来的革命性变化是将高性能CPU与具备主流图形处理能力的核芯显卡无缝融合在同一颗硅片中,这在PC历史上还是头一遭。

在运算性能方面,高度智能化的睿频加速技术能够实时智能识别用户对性能需求的变化,当系统负载升高时,睿频加速机制会适时介入,加速其中的一个或多个核心以提高处理效率;而处理器进入闲置状态时,睿频加速机制退出,闲置核心会自动关闭以节能。


在功能方面,全新引入的英特尔高速视频同步技术将为数码族带来焕然一新的体验——无需漫长等待,转码操作几乎瞬间完成;而英特尔引触3D影院技术则能为那些苦于3D影院排队的影迷们提供一个绝佳的3D观影环境——就在家中。

从某种程度上说,选择第二代智能酷睿处理器,并不止是购买一颗处理器那样简单,用户获得的是一整套数字时代的完美解决方案,未来几年的主流应用都将围绕其展开……

自1月6日正式发布后,我们已经可以在市场上看到第二代智能酷睿处理器的四核产品,涵盖笔记本和台式机平台。在二月底,双核产品也将全面上市。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哪款才是你的最“i”呢?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