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ndyBridge显神威 核芯显卡视享其成

互联网 | 编辑: 王成 2011-04-18 13:37:00转载-投稿

“小而精”正在悄然成为一种流行趋势,无论是在高度成熟的汽车领域,还是在热辣的IT圈,这三个字不仅是时尚的标志,更是技术实力的象征。奔驰Smart、宝马Mini,以及大众甲壳虫无一不是小巧强悍之作,而对于追新的IT人来说,将更多功能融合于一件产品中,则是他们崇尚的方向,英特尔即将发布的Sandy Bridge无缝融合核芯显卡,则恰好可以佐证这种观点。

懵懂年代:集显的“非主流”命运?

网络上大多这样描述集成显卡的性能:处理能力比较孱弱,而且涉及到主板成本问题,一般都不是主流显示芯片……

不难发现,“性能低”这一形成于多年前人们对集成显卡的印象目前仍未有彻底改观,这本身无可厚非。10年前或者更早一些的时候,在3D技术整体比较落后的环境下,一块3D独立显卡主要意义在于能否流畅运行Quake,对于大部分电脑用户而言,他们所热衷的《仙剑奇侠传》、《大富翁》甚至《星际争霸》等经典2D游戏并不会对显卡性能有过多苛求,性能一般的集成显卡也能在这些场合有着良好表现。进入2000年以后,3D游戏呈井喷式发展,人们不再满足于2D的世界,而对3D支持的薄弱令集成显卡从此全面落伍,用集成显卡玩游戏随之成为笑谈。

高清时代乾坤逆转:集显可以很“给力”!

从2005年开始,高清视频的下载、回放与收藏迅速成为新潮流,这成为PC应用转型的信号。当时的入门级显卡率先具备连高端独立显卡都无法提供的高清视频硬解功能,并很快普及至整合平台。

与3D应用大为不同,高清回放并不需要PC提供强大的3D性能,BT下载机更是将低功耗平台视作首选。这种转变给显卡行业带来了革命性的意义,融入了高清回放功能且经济性与低功耗兼顾的集成显卡很快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舞台。到2008年,随着一批经典整合芯片组的出炉,在3D性能方面也有了质的飞跃。尤其是2010年英特尔酷睿家族诞生后,集成显卡从此摆脱“鸡肋”的帽子开始走向主流,也就从这时开始,,整合显卡开始以“给力”的表现逐渐受人“待见”了。

Sandy Bridge:迈向无缝融合

基于Westmere架构的2010酷睿家族的推出帮助英特尔进一步扩大了在芯片制造与计算架构领域的优势,并为下一代计算架构打下了基础。按照“Tick-Tock”发展模式,英特尔将于2011年1月推出全新的Sandy Bridge架构处理器。不同于任何一次架构更新或工艺升级,这是一次彻头彻尾的变革。

在Sandy Bridge架构中,核芯显卡不再是一颗独立的芯片,而是变成了处理器的一部分。换言之,处理器把核芯显卡“消化”并融为自己架构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随着性能的进一步提高,Sandy Bridge处理器的核芯显卡可全面匹敌主流独立显卡,对于用户而言,购买Sandy Bridge处理器,就相当于获赠一块无形存在于机箱中的主流性能级显卡,而对于绝大多数用户来说,这块能流畅运行星际争霸2的核芯显卡,就完全可以满足日常工作和娱乐需求了。

3D至上:应用模式再临变革

无缝融合核芯显卡的Sandy Bridge处理器带来的不仅是平台架构的转变,更是PC应用模式的再度革新,这种变革是多层次的,从而满足不同用户的使用需求。

对于笔记本电脑用户而言,集成显卡性能孱弱的现状将彻底成为历史,借助Sandy Bridge的核芯显卡,用户可以在《星际争霸II》这类最新3D游戏中获得流畅的体验,而完全不需要再购买独立显卡的笔记本。同时也无须担心机器过热、噪音过高或者电池续航能力不足的问题,32nm工艺之下的Sandy Bridge具有更高、更智能的性能和更精良的能耗管理,以及和处理器中其他计算单元之间更协调的均衡计算。

高清用户更有理由期待Sandy Bridge——其卓越的高清视频回放能力和优秀的功耗控制可以帮助用户打造最为理想的影音中心。另外,电影发烧友们在家看3D的梦想也将很快成为现实,借助Sandy Bridge处理器搭载的“英特尔引触3D影院技术”,在客厅搭建一套先进的3D家庭影院不再是问题,从此远离电影院排队烦恼。

数码一族同样可从Sandy Bridge中受益,无论是在各种不同的数码设备间同步音视频,还是与家庭成员在客厅的大屏幕高清电视上分享旅游外拍视频,都将拥有全新体验,而左右其中变化的则是英特尔无线显示技术(WiDi)与英特尔高速视频同步技术。

视觉革命愈演愈烈 核芯显卡“视享”未来

无数已经发生和即将发生的迹象证明,以Sandy Bridge为代表的异构处理器将在未来为千千万万的3D与音视频应用提供前所未有的崭新体验,核芯显卡在其中起到关键的推动作用,其锋芒甚至已盖过单纯强调3D性能的高端独立显卡。至此,由Sandy Bridge所主导的一场视觉革命正在上演。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