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华丽转身:从产品到服务

互联网 | 编辑: 何毅 2011-06-08 06:13:00转载

IBM过人之处有二:一是其超前的IT概念制造,并使之落地。其所树立的“无所不能”的IT巨人形象,使得其对客户所产生的磁性。二是IBM能够在千亿美元规模上成功完成华丽转身,完成从产品到服务的转型。

IBM过人之处有二:一是其超前的IT概念制造,并使之落地。其所树立的“无所不能”的IT巨人形象,使得其对客户所产生的磁性。二是IBM能够在千亿美元规模上成功完成华丽转身,完成从产品到服务的转型。

被模仿还是被超越

2009年初,雄心勃勃的IBM最近提出“智慧的地球”新概念,宣称要打造“智慧”渠道生态系统。2010年1月28日,在北京举行的2010年IBM中国合作伙伴开年大会暨IBM中国渠道部战略发布会上,IBM宣布将推出一系列有助于提升合作伙伴技能的举措,以协助渠道商变得更加智慧,为客户提供更加整合的、高价值解决方案。

“智慧的地球”掀起了“互联网”浪潮后的又一次科技革命。科技驱动力将推动这场革命的迅速发展——这就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几乎任何系统都可以实现数字量化和互联的事实,这就是全面的“物联网”和“互联网”的融合。

从此你可以看到IBM的“野心”有多大,它要让整个地球变得智慧,这是多么大的一块市场。

而更可怕的IBM还将这个概念逐渐落地,其怎么落地的呢?其将地球细分,开始“智慧的城市”,提出“智慧的地球,从智慧城市开始”。

像一个高速飞行的战机,以前只能欣赏,而现在则可以落地细看了。IBM开始一块块拿下城市了,而全球又有多少城市呢?

反观我们的民族品牌联想,单单在国际战略眼光层面,可否能望IBM之项背呢?

做大象还是大笨象

当联想集团在2005年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时,这标志着中国一些大型生产企业已经日趋成熟,并具有国际战略眼光。而如今,许多企业如IBM和GE已经从销售型制造企业转型为全球服务供应商,中国企业是否也能借鉴类似做法?

总结IBM近20年来的转型历程,其基本路线图就是产品—>服务—>服务产品化。服务产品化就是将通常应用于传统市场的产品开发和交付原则注入到服务业。IBM将把多种服务的流程、动作、角色等要素进行分离和标准化,并融入到硬件和软件的设计中,最终,IBM希望构建一个基于资产而非基于人工的服务模式,全面实现“服务产品化”。

联想希望透过多元化抢攻更多的营业额,进军IT服务业。联想早已定下了目标:2002年IT服务的收入达到1.5亿元,占联想的总营业额0.9%,到2005年要达到整个营业额的15%,为90亿元人民币。实际上,联想一直学习的IBM,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遇上了和联想相同问题,IBM的PC业务突然由垄断市场变成被多家新兴电脑公司夹击的窘境,市场份额不断下降。IBM遂向IT服务转型,今天IBM成为IT服务业的龙头,服务业占公司的总营业额由当时的8%增加至现在多于40%,这是联想希望模仿的。但值得留意的是,IBM自1993年开始,用了整整12年的时间,兼并了40多家公司,才得到今日的成功。相比之下,联想只有3个收购项目,并希望能在短短4年时间内将IT服务占营业额的比例由近乎零变成15%,其目标显然定得太高,给的时间太短。从IBM的成功可见,服务转型是需要长时间及高投入的。但联想却因IT服务既不能达成短时间内增加营业额的目标,又处于亏损状态,未能等到IT服务业转亏为盈,就将之置于了次要位置。

从产品到服务的转型,是中国制造业战略升级的出路之一。尽管产业环境不同,IBM的经验或许难以直接套用,但是IBM能够在千亿美元规模上成功完成华丽转身,正如郭士纳所言,让大象跳舞,其中必有可借鉴之处。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