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刘红波等人因利用职务便利非法获取电信公司信息,被北京市第二人民法院判刑。
9月2日,陕西省破获全省首例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案,1394万个人信息被盗窃出售。
近几年,随着刑法第七修正案的颁布,越来越多的内部员工窃取倒卖公司客户数据的案件曝光在媒体聚光灯下。而据记者了解,这些浮出水面的案件只是冰山一角。
频繁爆出的泄密丑闻不仅一次次锤击职场道德的底线,更是对事发企业形象的巨大的打击。电信、银行企业作为泄密重灾区,更是备受舆论批评。“监管不严”、“玩忽职守”等指责之声不绝于耳,让当事企业痛苦不堪。
两难的企业
“不是企业不想防,关键是太难防。”一位饱受泄密苦恼的企业高管对记者抱怨。据该高管介绍,员工泄密非常难防。
“诱惑太大了,外面开出的价码很高,对普通员工诱惑非常大。”据该高管介绍,用户资料买卖已经成为一条看不见的灰色产业链,个人电子邮箱、手机号码、家庭住址,甚至客户的年龄、性别、生活习惯都分门别类明码标价。尤其是一些高端客户群体的数据更是能卖到极高的价钱。
事实上,企业也并不是没有做预防。只不过很多企业在预防泄密的工作上都是“投鼠忌器”。据了解,企业一般不会把保密级别做的太高,否则资源的可用性会受到很大局限,但降低安全级别又会给员工泄密创造条件。保密工作做的如此“纠结”,泄密频发也就不足为怪了。
防泄密市场成蓝海
有市场就不会缺少淘金客。为满足众多企业对保密工作的高端需求,不少风险资金开始关注这一蓝海市场。记者通过百度搜索引擎找到了一家名为铁卷的公司继续采访。
“我们早就在做防泄密软件了,不是这两年才开始。”当被问及产品“年龄”时,铁卷软件技术人员如是回应。后据了解才发现,铁卷是为数极少的一直做防泄密软件的商家。
据铁卷工作人员介绍,近几年业务量确实上升不少,客户量也不断攀升。“08年以前多是一些小客户,做一些定制服务,09年以后客户越来越多,一些银行、电信企业等大客户也开始主动与我们接触。”
此后记者也采访了一些业界“后起之秀”。其多反映客户量越来越多,市场越来越好做。当被问及业界之间的竞争是否激烈时,多数公司都认为竞争并不明显。“我们的产品主要针对小客户的局部需求,和”铁卷“这样的系统型安全软件目标群体有不同。现在市场方兴未艾,暂时没有大鱼吃小鱼的危险。”一位产品经理如是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