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于2004年二月正式发布P4PE处理器,将这个长期备受关注,也长期讳莫如深的产品,给予了清晰的描述。自此之后,Prescott这个名字,将会和Willamette一样,慢慢淡出。发烧友之外,将这个名词作为谈资的朋友,将会越来越少.....
第二页:P4PE技术简介(一)
管线加长&主频提升的潜力
130纳米工艺的Pentium 4终于临近瓶颈,P4PE的出现,通过最新的90纳米制程和31级管线,争取了更大的空间。短时间内达到4G不成问题。虽然相同频率下性能没有明显提升,也没有如谣传叙述的那样,Prescott=Pentium 5,但和早期Pentium 4的出现一样,基于90纳米工艺的P4PE处理器确实具有跨时代的意义,它为冲击5GHz频率打下了基础。
P4PE还增加了13条PNI(Prescott New Instructions),作为对Northwood的SSE2指令的补充,它是主要是包括了浮点整数运算,处理多媒体数据等指令,更完善改进MMX、SSE2等指令。和11级管线增加得到的效果不同,这些新指令集的增加,通过优化的动态影像、绘图以及信号处理,会让多媒体应用程序的运作效果更好。
533FSB归来
作为Pentium 4 3.2E的测试文章,笔者提到P4 2.8A是一件多余的事情。但正第一页的图表所列,那款名为P4 2.8A的产品,的确是“Prescott”家族中的一员,对于Pentium 4的产品线,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相同主频版本用B或者C来区分,例如玩家们再熟悉不过的的2.4B/2.4C。为什么90纳米工艺的处理器回溯到A的标识?笔者自己也感到有些困惑。
和P4 2.8E最大的区别,是P4 2.8A采用FSB533。笔者自已,能够对这种反刍行为作出的唯一解释,就是INTEL在这个系列提供了高中低端的全面选择,打算彻底更替现有各种版本的CPU。由于未能拿到P4 2.8A,因此尚无法判断其超频潜力。但正如PCHOME CPU论坛网友所说,超到FSB800就是4.2GHz,光是想象空间就让人心动不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