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影谈发烧:应从整体上欣赏HIFI器材

PChome | 编辑: 丁智明 2012-01-03 06:22:00原创 返回原文

前言:由一场争论想到的

此文的由来源于最近某晚在QQ烧友群内的一场争论,最先的提起这个话题的某烧友(我们姑且称其为A同学),他认为天龙(DENEN)的D7000(售价:RMB7000元左右)耳机是一副“音色不正”、“声音很怪”、“萝卜味重”和“完全不能听古典”的耳机,并且同时认为:“日系耳机都是这种声音,根本不值这个价钱。”

群中的另一位B同学对此表示赞同,另外,他认为,拜亚的低端耳机DT235是一款“没什么染色,声音较正”“声场较正确”“整体上非常适合古典的耳机”并且“单看古典的话,DT235(售价:RMB 298元左右)比D7000(售价:RMB 7000元左右)来的更好”。

欢迎提供建议,如有任何与音频的相关问题,可以向我们发帖提问:

PCHOME声卡/耳机/音箱区论坛

更多精彩的最新音频相关资讯,请点击进入音频频道

PK器材,有人喜欢“逐项比较,斤斤计较”

对于这样的观点,月影在当时就提出了反对意见,毫无疑问,D7000在作为一款售价近7000元的耳机,从整体来看,胜过DT235这样的低端耳机。价格和定位就决定了他们明显不是一个级数的产品。

天龙D7000

拜亚DT235

但是,A同学和B同学觉得DT235在某些方面要“胜过”D7000,由此认为D7000“根本就不是一副好耳机”。首先就是染色问题,他们认为:D7000的染色偏离了乐器“正确”的音色,并不中性,因此会“将中提琴演绎成小提琴”。另外,D7000的声场“不正确”,和现场的舞台有区别,人声过近,结像有问题。与之相比,DT235则没有这个问题:染色较少,中性,声场较大,低频下潜好,量感充沛。那么,对于这种比较的结果,是否就如他们所说,D7000不如DT235呢?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要正确评价一件HIFI器材,并不容易

声音是本身是客观的,但对于声音的认识和喜好,却又不可避免的存在主观性。对于耳机声音的评判,既存在客观标准,也存在主观偏好,而且每件器材在不同的环境中还会受到各种要素的制约,比如,供电质量,器材间的搭配;线材,避震的调整;如果是玩HIFI音箱,还要考虑到房间环境的吸音处理和声波反射要素。因此对于HIFI器材的评价,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影响HIFI系统表现的因素很多,一个环节出问题就可能功亏一篑

因此我们可以了解到,影响HIFI器材表现的要素,有很多,甚至可以说“实在太多”。因此对其评价,一般都是“相对的”,在周围条件存在明显差异时不应该盲目的下定性的结论。

同一环境和系统中下对比器材是常见的手段,尽管结果并不绝对

即使是采用“同一条件下对比”,判断依然可能存在偏差,因为涉及到器材间的搭配问题,某系统可能很适合A耳机,但未必适合B耳机。你如何来判断A和B哪个好呢?但即使如此,很多情况下我们依然不得不采用这种方法来比较,原因是,“绝对理想化的公平是没有的,同一系统和环境中至少可以做到相对公平。”

没有完美的器材,评价器材应全面(一)

应该承认,当时B同学指出的:“D7000声音结像有问题,尤其是人声结像。”这个问题月影也发现了,并且认为人声结像问题确实存在。因为结像的关系,使得D7000在表现整个舞台的乐器时横向排列好,纵向层次有所不足;由于其人声结像与乐器的位置排列略有问题,使得整体舞台营造出的场面不自然。

同一件器材,在不同系统中的表现可以天差地别

一件优秀的器材需要同样优秀的器材和条件与之相配,才会有出色的效果

但是,在搭配合理的前提下,如果前端耳放和音源、线材、供电都达到相应较高的级别,那么月影可以负责任的说,D7000的声场可以被打开。这个问题尽管无法完全消除,但可以被压制到一个很低,很细微的程度。月影认为,从整体来看,D7000的整体素质基本符合该价位产品的要求,是名副其实的“高端耳机”。

没有完美的器材,评价器材应全面(二)

这个世界上,没有所谓“绝对正确的乐器音色”和“绝对正确的声场”,不同音乐厅的声学处理是有差异的,同一个人用同一把小提琴,在不同的音乐厅中,演奏同一首音乐,出来的声音是不同的;在同一个音乐厅,坐在不同观众位置,其声场定位,声音结像也不尽相同;如果换到露天、室内或山谷中演奏,最后听到的声音也不会相同。

不同音乐厅的声学设计都是不同的

不同的HIEND的参考级器材,所形成的音场也完全可能是不同的(事实上就已经证明是这样),有的开阔,有的规整,有的侧重于横向,有的强调纵向层次,有的强调三维立体感,有的强调封闭空间内的厅堂感等等。这样的处理象征着不同HIEND品牌的调音师们所想要获得的效果,难道能够妄下判断说哪种形制的音场是最好的?哪种是最差的吗?当然不能。

这张表格很能说明问题,现场一样各不相同,没有绝对标准

我们现实中听到的乐器演奏,除了乐器发出基音和泛音以外,还包括声波在周围环境中产生的扩散、反射、混响等所有声音的总合。乐器的音色特点在不同材料(如木头墙壁和水泥墙壁)的房间内是不同的,这种乐器音色的变化,严格来说,也是“染色”。 除了在消音室内,理论上不存在绝对中性无染的声音,另外,从月影个人的口味来看,直白的声音,并不好听。而另一方面,HIFI器材的回放过程中也会因为多种原因不可避免的带入染色。

评价器材应更重视整体,而不是局部

许多烧友在评价一些器材时,总会按照各项HIFI素质的评价指标将两个器材从头到尾“走一遍流程”。喜欢无视整体综合表现,孤立的把每个项目“逐项比较”:先比高频,然后比中频,再比低频,然后比动态,解析,比音场(音场还要分横向,纵向,三维立体感和厅堂感),比力度,比"气势",比分离度,比透明度,从头到尾都在比,比的是什么?比这些“零碎的”HI-FI要素。

欣赏器材的风格应从整体上来看

单独一个音箱是出不了声的,得到好声需要花精力搭配

在此月影不禁要问一句,那么,不同品牌器材的声音怎么比呢?整体风格怎么比呢? 难道LINN(英国HIEND品牌)因为在气势,力度和低频表现上不如怀念,KRELL(两者均为美国HIEND品牌),就能说LINN不如KRELL和怀念?或者因为丹拿(丹麦HIEND音箱品牌)的中频不如ATC(英国HIEND音箱制造商)来的饱满,醇厚,就下结论说丹拿不如ATC?

一个大家熟悉的,简单明了的例子

月影在此试着引用下大家较为熟悉的例子:在世界小姐选美大赛中,我们会不会将每位参选者的耳朵,眼睛,鼻子,嘴唇,牙齿,皮肤,睫毛,头发(包括颜色,长短,发型,发质等),指甲,身材,嗓音等指标进行逐一比较,最后决出谁是冠军?可能吗?这样的比较结果,会可靠吗?

不同类型和气质的美女,我们该如何欣赏?

选美大赛会采用“局部割裂比较法”来决出胜负吗?

欣赏美女和欣赏HIFI器材一样,当然主要是从整体给人的感觉上来综合比较。比如A女生比较清秀,B女生比较冷艳,C女生比较清纯,D女声比较性感。我们都知道,这是一种整体感觉,而绝不是某个局部逐一比较的结果。

品牌众多的各种器材,如何评判高下?

对于HIFI器材的评价,月影认为,应该从整体出发,全面的认识其声音特点。这个世界上不存在绝对完美的HIFI设备,成名品牌的HIFI器材也必然存在优缺点,这是我们每个人都不应否认的客观事实。

成名的HIEND品牌都有其统一的风格(左为丹麦的贵丰,右为瑞士的高文)

但是,注意这个但是。所有已成名的HIFI器材,都必然有自己成型的,统一的整体风格。这种风格你可能未必喜欢,但既然这些HIFI品牌是“已成名”的,那么说明一定有众多拥护它、购买它、认可它的人存在,否则“名”从何来?其实不管是成名的美女也好,还是成名的HIFI品牌也好,都是如此。

丹麦丹拿(左)和英国ATC(右)的音箱也是截然不同的风格

许多烧友喜欢进行HIFI器材的PK,月影觉得这可以有利于拓宽眼界,加深认识,是一件好事。但如果要比较两件器材,尤其是一些比较高端的器材,那么月影认为,应该是它们整体风格之间的比较和PK,而不该是零散琐碎的“甲器材的高频 VS 乙器材的高频”,“ 甲器材的中频 VS 乙器材的中频,甲器材的解析 VS 乙器材的解析”等等。

正确认识HIFI器材的“性格”

HIFI器材的整体风格,说到底就是厂商对音乐和声音的理解。诸如热情、凌厉、厚重、大气、庄严、沉稳、飘逸、细腻、柔美,清淡、文雅,小家碧玉等不同的风格,我们都可以在不同品牌的器材搭配上找到,一些成名的HIEND品牌器材的风格可能截然相反,但都有着广泛的认可度。这足以说明通过孤立的比较所谓的“细节”,妄断高下并不明智。

LINN的经典名器——CD12

美国KRELL的风格比较粗犷,饱满,气势磅礴

就拿本次群中争论的器材为例,英国著名的HIEND品牌LINN,声音细腻、绵密、精致、小家碧玉,她拥有迷人的音色和柔美的气质;而美国HIEND品牌KRELL声音饱满,粗旷,气势磅礴,动态很大,频响较宽,和LINN不同,他不以秀丽婉约的风格感染人,而是以气势、动态、密度和力度来征服人。请问这两者哪个好?具体到两个成名HIEND品牌同档次的器材,哪个好?我们能不能通过比较一系列指标(所谓高频,中频,低频,解析,力度等)简单定性的下结论?

正确认识素质和风格间的关系

我们不该否认,素质,或者说“硬素质”,在评价HIFI器材的指标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件高端的优秀器材,不应存在硬素质低下的问题。但凡成名的HIEND品牌,尤其是这些品牌的顶级高端、旗舰产品,都不太会过分缺乏这些基本的HIFI素质。但“不缺乏”并不意味着必须“突出、强调”,这完全是两个概念。

不同HIEND品牌的风格,背后的成因也很复杂

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HIEND器材都会突出或强化这些素质的,一些风格较为“直接”、素质比较强悍的“音响性器材”相对容易强化和突出这些HIFI要素,而一些以风格较为“含蓄”,以柔美、婉约、细腻、绵密等气质见长的 “韵味型器材”(月影也称之为“音乐性器材”)则相对不会强化和突出这些硬素质。

成熟的器材都是风格和素质兼备,图为贵丰前级

另外,部分韵味型器材为了更好的展现自身器材的声音风格,甚至有可能根据调音师们的意图和需要,刻意的柔化、削弱或者强化、突出这些“硬素质”,比如,为了获得细腻柔美,婉约迷人的特点,适当的减少一些气势,力度和动态;或是为了让器材表现出恢弘雄壮,大气磅礴的效果,适当的提升气势、力度和动态。这些都是为了达到预想的风格,所采用的一种手段,成熟HIEND厂家的调音师们并不愚蠢,他们是不会随随便便牺牲HIFI要素却毫无所得的,器材的一切变化都在他们的掌控之中。

HIFI要素的取舍是获取风格的一种手段

综上所述,月影觉得有必要提出自己的观点:一件好的音响器材整体上绝不能缺少一定程度的HIFI素质,但“只突出素质”的做法并不可取。另一方面,HIFI器材的素质是为其风格服务的,成名的HIEND品牌都是在整体上不过分损失素质(注意是整体上,局部的一些素质完全可能有取舍)的前提下,以获得预想中的风格为目的,通过不同手段对各个HIFI要素的调整、权衡,再加上一些修饰(染色、韵味),最后得到想要的声音。

丹麦达尼音箱,声音中性,HIFI素质出色

英国的LINN全套器材,风格柔美细腻,韵味十足

对于一些不过分强调音响性和HIFI素质的韵味型器材,有些烧友简单的认为其“整体水准下降,性价比低”。这样的看法,月影认为是不全面的。HIEND器材的整体风格象征着这些顶级品牌的调音师们对声音和音乐的理解,而不是一堆“HIFI硬素质的集合体”,独特的风格是HIFI器材的魅力所在,很多时候HIFI要素的取舍是获得风格的一种手段,素质本身并不是音响器材播放音乐的唯一目的。在整体素质能够满足要求的前提下,适当的牺牲素质,换取需要的“性格和气质”,是完全可取的。

现场应作为参考,而不是绝对标准(一)

无论是抽象写意的国画、还是写实派油画,他们都不可能和真实的画面完全一样,不可避免的存在不同程度的修饰和美化。评价这些不同背景、不同种类的艺术绘画时,我们难道会统一以“接近现实的逼真画质”作为标准吗?同样,月影认为,HIFI器材也不应简单以“谁染色明显,韵味浓郁,修饰美化成分更多”来妄断高下。

因为写实派比印象派更接近真实画质,所以就更好?

国画和素描,究竟是两种绘画风格差异的比较,还是“谁更接近真实”的比较

一些烧友在发烧的过程中容易陷入一种固有的思维:HIFI就是追求高保真,追求声音的真实还原。所以如果声音和现场不同,就不是好声的器材。这种差异越大,器材就越差。最典型的就是所谓的“萝卜味”“染色重”的耳机都是差的,不如一些染色少,声音清淡的器材,部分烧友甚至盲目认为染色越少,声音越直白,素质越高,器材就越好。

现场应作为参考,而不是绝对标准(二)

 事实上,完全重现现场声音的HIFI器材根本不存在。撇开个人偏好这个问题,这些烧友在认知上也存在偏差和局限。我们不应该否认,现场音乐对于HIFI器材的设计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但处处以现场作为绝对标准,以此来苛求器材的声音,月影对此不能认同。

摄影和绘画带给人们的艺术感受,是不同的 

现场音乐和音响系统带给人们的艺术感受,也是不同的

月影有一句话要送给这些“以现场作为‘绝对标准’”的烧友:如果你近乎苛刻的追求现场真实的声音,最终你很可能会发现,所做的一切都是无用功。很多时候,站在艺术的角度来欣赏HIFI器材,会让你收获更多。

写在最后的话

HIFI是一门大学问,它跨学科,综合性强,并且部分观点没有现有的完整理论体系支持。HIFI器材的高明之处在于“用科学和技术手段来表达音乐艺术”,因此我们不应只关注HIFI的技术性,也应同样重视其“艺术性”,喜欢某个品牌的器材可以没有理由,但是评价一件器材的优劣,却必须拿出充分的依据,这也就是HIFi设备的评测为什么那么难写的原因。月影不是真理的化身,由于受到认识的局限,一些观点也存在错误、漏洞或是不够成熟的地方,在此仅仅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月影更愿意称之为“猜想”,希望各位读者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获得自己想要的内容,谢谢。

欢迎提供建议,如有任何与音频的相关问题,可以向我们发帖提问:

PCHOME声卡/耳机/音箱区论坛

更多精彩的最新音频相关资讯,请点击进入音频频道

返回原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