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科技: 电力能源行业解决方案

互联网 | 编辑: 江海明 2006-12-05 01:00:00转载-投稿 一键看全文

实施协同应用的特点

从发电企业的角度来看,目前的信息化建设主要存在以下不足:传统的电厂信息化是根据电厂的管理组织结构形成的一种树状结构体系,它基本上与电厂的行政管理体系结构相符合,各部门将其生产经营的各种数据通过不同的方式录入计算机(数据库),通过一定的处理,供各类人员查询和统计,把用户的工作转移到计算机上,实现了无纸(或少纸)办公,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产力和生产效率。传统意义和功能上的电厂信息化只能起到一个数据收集的作用,实现生产、运行、管理数据的采集、存储、展现的功能,基本上是把手工完成的操作搬到了计算机平台上,只是从手段上进行了改变,但没有从方法上、思想上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因此难以得到更大的提高和应对目前的电力市场化。主要表现在:

动态化问题。数据基本上是一种相对的静态,数据分析的功能很少,缺少有效的决策支持,电厂领导在决定申报电量和电价时,不可能亲自去查阅大量基本数据,更何况这些数据可能散布在电厂各个部门,于是决策多依靠经验判断,存在很大的盲目性。

标准化问题。对设备的管理通常局限在设备的台帐、检修记录、消缺记录等单一静态的记录上,设备从发现缺陷到检修消缺的管理过程缺乏科学的管理流程,以及对流程的监督考核管理。

协同性问题。缺乏总体数据规划、数据(应用)整合,存在或多或少的“信息孤岛”,部分数据有冗余和二意性,不能融合到整个管理信息平台上。特别是电厂的生产实时信息,如DCS、SCADA、SIS,水调水情监控等信息,不能充分的为信息化管理系统所用,不能为决策和数据挖掘服务。

扩展性问题。功能上缺乏与电力市场技术支持系统的接口和相关的辅助服务功能,只实现了单一的接收信息和报价的功能。

针对发电企业的以上特点,结合电厂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对于电厂协同应用的实施就有许多特定的特点和要求。主要归纳为以下几点:

发电企业存在人员集中、地理分散;多工种作业、生产环节紧扣;信息量密集、科技含量高的特点。因此,应当对分散在各地的整个生产流程进行不间断的连续监控和即时的状态了解,信息水平流转的要求高;

发电企业由于产品特殊,不能存储,因此生产信息是需求信息密切相互关联的,通过信息基础建设,必须提高企业对外部各种关键信息及时获取、快速反应的能力,同时,通过企业信息化建设,改善区域内部信息沟通、数据整合能力。

各个步骤(生产/检修)的协同决定了生产的经济性和安全性。通过对面向主题的、集成的、稳定的、不同时间的数据集合应用,把分布在企业网络中不同信息岛上的数据集成到一起对于计划安排的合理性有着重要意义;

因为各生产阶段有不同的技术指标、参数和要求,各部分衔接的接口参数众多且复杂,对于不同地区、系统、部门的信息集成度的要求很高。因此,信息集成关系到企业信息系统的成败。对于先前并无总体规划,并已开发了若干具体应用的企业来说,系统集成不是简单地添置设备和接口,进而把分散的应用系统整合起来,而是要建立企业规范化的信息资源,使信息资源更加动态化、协同化,建立一个良好的信息资源库。

由于企业特有的战略性,对于各种涉及安全性信息的上传下达要求高,同时平台的安全性和内核的可掌控性、系统的二次开发能力要求高;

反观供电企业,其运营模式与发电企业有较大的不同,因此,除了具有发电企业管理系统所应具有的特点之外,电网的信息化建设应该注重以下方面:

动态团队建设。应当对分散在各地的业务流程进行不间断的连续监控和即时的状态了解;同时,作为一个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类企业,供电企业需要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组成动态团队对客户进行针对性服务并达成有效的知识积累。这样就能及时得到用户反馈、分析用户行为,为用户提供更专业化、人性化、个性化的服务。

协同化组织。主要表现为变电自动化、调度自动化、配电自动化以及计量计费自动化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和资料积累。

提示:试试键盘 “← →”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一键看全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